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敏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健脾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药性
  • 2篇热药
  • 2篇细胞
  • 2篇酵母
  • 2篇解热
  • 2篇解热作用
  • 2篇寒热
  • 2篇寒热药
  • 2篇寒热药性
  • 2篇分化
  • 1篇增殖
  • 1篇瞬时感受器电...
  • 1篇体外
  • 1篇体温调节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晓敏
  • 4篇林娜
  • 4篇孔祥英
  • 3篇万红叶
  • 2篇张村
  • 1篇陈卫衡
  • 1篇朱嘉
  • 1篇杨悦
  • 1篇苏晓慧
  • 1篇朱宏伟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调节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 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万红叶孔祥英李晓敏朱宏伟苏晓慧林娜
关键词:寒热药性酵母解热作用TRPV1TRPM8
健脾活骨方不同提取部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健脾活骨方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对其健脾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初步筛选。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分离BMSCs,给予健脾活骨方不同提取部位(水、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作用一定时间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ALP活性,茜素红(ARS)染色检测钙结节的形成,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的形成。结果健脾活骨方不同提取部位均能不同程度促进BMSCs的增殖,其强度依次为水、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ALP染色结果显示,促进ALP表达的强度依次为水、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部位;ARS染色结果显示,促进钙结节的形成作用强度依次为水、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抑制脂肪细胞形成的作用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水、氯仿和正丁醇部位。结论健脾活骨方不同提取部位对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不同,水部位促进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最强,乙酸乙酯抑制脂肪细胞形成作用最佳。
李晓敏孔祥英张村万红叶朱嘉陈卫衡林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健脾活骨方对骨髓间充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活骨方(HG)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以及成脂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分别在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的同时,给予HG 水部位(HGA)、乙酸乙...
孔祥英李晓敏吴宣刘翠玲张村陈卫衡林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脂分化
健脾活骨方不同部位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健脾活骨方药(JPF)不同部位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迁移以及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筛选出有效部位,并通过Wnt通路和...
李晓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不同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比较四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各18只,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h、造模后3.5h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水煎液灌胃。分别于造模后4h、8h和12h取血和下丘脑,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匀浆液中前列腺素E2(PGE,)、环磷酸腺苷(cAM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结果注射酵母后4h,模型组大鼠体温开始升高,8h达高峰,大黄、黄连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体温(P〈0.01或0.05);注射酵母后8h,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的PGE,和cAMP含量[分别为(31.55±9.88)pg/mg、(0.17±0.03)pmol/mg]增高,血浆中AVP水平(0.14±0.02)pmol/ml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和黄连可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PGE,[分别为(113.65±18.60)pg/mg、(127.72±15.75)pg/mg]、cAMP[分别为(0.69±0.08)pmol/mg、(0.74±0.10)pmol/mg]含量,增加发热大鼠血浆中AVP含量[分别为(1.08±0.12)pmol/ml、(0.91±0.01)pmol/m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相关因子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中PGE,、cAMP、血浆中AVP因子的含量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万红叶孔祥英杨悦李晓敏林娜
关键词:寒热药性酵母解热作用环磷酸腺苷精氨酸加压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