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龙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赤道太平洋大气低频振荡与海表水温的关系被引量:7
- 1999年
- 通过对 80年代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水温 (SST)资料及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大气资料的分析 ,发现热带大气低频振荡 (LFO ,包括季节内振荡及半年尺度以内的大气振荡 )与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存在反相变化特征 ,SST正异常对应弱的大气低频振荡 ,SST负异常对应强的大气低频振荡 .相关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负相关 ,并指出印度尼西亚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异常对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
- 李崇银李桂龙
- 关键词:大气振荡
- Wave-CISK、蒸发-风反馈和低频振荡被引量:10
- 1993年
-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有Wave-CISK和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斜压半地转模式来讨论低纬大气运动,其中引入了反映CISK机制的无量纲对流凝结加热参数η和反映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无量纲参数α_0,求得了η=0情况下的解析解及η≠0情况下的一级近似解,对η≠0情况下向东传播的类似于低频振荡的波动进行了讨论,从理论上指出了蒸发及非均匀加热对低频振荡的维持所起的重要作用.
- 李桂龙刘式适
- 关键词:低频振荡
- 基本气流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被引量:12
- 1995年
- 用简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本气流场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廓线对不稳定模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西风廓线所激发的不稳定模不仅增长率不同,频谱位置也不一样;对于实际大气中常见的西风廓线形式,在季节内(30~60d)振荡频谱带有最不稳定模出现;基本气流强度及其经向梯度对不稳定模也有明显影响。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同动力学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结果。
- 李崇银曹文忠李桂龙
- 关键词:基本气流大气振荡
- 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分析被引量:52
- 1999年
- 该文通过50年代和80年代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的对比,分析了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其主要结果是:中国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不同气候阶段,北半球大气环流也有明显的不同异常形势,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大陆一带地区的环流异常非常不一样;同时,与空间分布的明显差异相类似,子波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气候阶段,也有不同的时间变化型与之相对应.
- 李崇银李桂龙龙振夏
- 关键词:气候年代际变化地面气压
- 江淮流域夏季旱涝与不同时间尺度大气扰动的关系
- 从不同时间尺度大气环流异常角度研究了江淮流域的汛期多雨和少雨情况,结果表明准定常行星波的异常对江淮流域旱涝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大气低频系统(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以对流层高层(200hpa)的准双周振荡...
- 李桂龙李崇银
-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准双周振荡
- 热带大气准定常行星波的活动与ENSO被引量:2
- 1998年
- 针对ENSO的产生,基于资料分析指出热带大气准定常(周期大于90 d)行星波的活动同ENSO有密切关系,准定常行星波的向东传播直接同El Nio事件相联系,而其向西传播却不利于El Nio的发生,甚至出现La Nina.分析还表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导致赤道西风异常是激发ENSO的主要机制.
- 李崇银李桂龙
- 关键词:热带准定常行星波ENSO气候异常
- 江淮流域夏季旱涝与不同时间尺度大气扰动的关系被引量:29
- 1999年
- 从不同时间尺度大气环流异常角度研究了江淮流域的汛期多雨和少雨情况,结果表明准定常行星波的异常对江淮流域旱涝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大气低频系统(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以对流层高层(200hPa)的准双周振荡和对流层低层(850hPa)的季节内振荡的影响更为清楚;天气尺度扰动对汛期降水量异常的影响相对较小。低层准定常西南气流的强度与位置对旱涝的影响很大,若准定常西南气流强且偏向大陆,易造成江淮流域偏涝;若准定常西南气流弱或偏向大陆以东的洋面上,则江淮流域易旱。
- 李桂龙李崇银
-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准双周振荡旱涝大气扰动
- El Nino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1996年
- 根据E1Nino期间热带大气状态的异常特征,确定了在简单大气动力模式中描写海温异常的参数化方法。然后利用斜压半地转两层模式从动力学上分析研究了E1Nino对热带大气低频波的影响。理论分析同有关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资料分析结果完全一致,E1Nino事件使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减弱。
- 李崇银李桂龙
- 关键词:热带埃尔尼诺动力学
- 同El Nino发生相联系的热带大气系统动能的变化被引量:4
- 1995年
- 作者之一首先在1988年指出E1 Nino事件的前期征兆在赤道西太平洋,其后的进一步研究更明确指出,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l Nino有相互作用.通过资料分析和GCM的数值模拟,我们最近又指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也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1 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就时间尺度而论,我们可以将热带大气运动大致分为三类系统,即天气尺度(3~10d)系统,主要是大范围积云对流的活动;低频系统,主要是季节内(30~60d)振荡;准定常(>90d)系统,包括ENSO循环.1982~1983年及1986~1987年分别发生了El Nino事件。
- 李崇银李桂龙
- 关键词:大气系统热带埃尔尼诺事件
-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分析被引量:18
- 1998年
- 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既有Kelvin波型扰动,也有Rossby波型扰动;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移动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波型和积云对流活动的异常;伴随ElNino事件的发生,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能急剧减小,而准定常扰动动能急剧增大,既反映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ElNino的激发作用,也说明了在ElNino期间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偏弱的原因。
- 李崇银李桂龙
- 关键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