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俊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栽培
  • 2篇植物
  • 2篇灌木
  • 1篇引种
  • 1篇栽培技术
  • 1篇造林
  • 1篇沙区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研究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态生理
  • 1篇生态生理特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类群
  • 1篇水分
  • 1篇推广应用
  • 1篇人工生态
  • 1篇人工生态系统
  • 1篇物候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李玉俊
  • 2篇刘新民
  • 2篇李新荣
  • 1篇杨喜林
  • 1篇刘家琼
  • 1篇朱勇
  • 1篇李凤琴
  • 1篇张景光

传媒

  • 2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3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芳香植物——蒙古莸的生态生理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3
1991年
蒙古莸是半荒漠沙区的珍贵芳香植物之一,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而且还可提取芳香油。本文从生态、生物学、水分生理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它对沙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在人工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上生长,可作为一个新的固沙植物种在生产中应用。
李玉俊李新荣杨喜林
关键词:马鞭草生理栽培
沙坡头地段沙漠绿洲化进程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近四十年来,沙坡头地段沙漠绿洲化进程指明了该地段固沙造林逐渐逼近环境容纳量的三级近似过程,这种过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序参量是H_(t)=1.3138e ̄1.0575/t。该地段绿化进程的极限熵是H_(t)=1.3138,相当于造林后第10年的年降水量约186.2mm,沙层含水量1-2%的环境容纳量。
孙定义刘新民石庆辉李玉俊
关键词:绿洲化环境容量
旱生植物半日花的水分生理研究被引量:7
1991年
对半日花等6种旱生植物的束缚水与自由水之比值、水分亏缺、持水力等项指标的综合比较结果说明,半日花的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适应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恶劣环境。
李玉俊朱勇
关键词:旱生植物半日花抗旱性生理指标
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主要灌木种的物候学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采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1987~1997年物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我国主要荒漠灌木种在该地区的物候学特征,并分析了与温度、降水、光照、风速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均温与光照是这些灌木主要物候期的主导因子。通过聚类分析确立了3个萌动期物候类型、3个展叶期物候类型和4个开花期物候类型。
李新荣张景光李玉俊石庆辉刘新民
关键词:荒漠化地区荒漠灌木
对沙区优良薪材沙木蓼推广应用可能性的探讨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对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与其它4种灌木在高生长量、生物生产量、根系吸水力、沙层含水量等作了比较,并对沙木蓼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出,在荒漠、半荒漠区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上,利用沙木蓼营造大面积的薪材林是可行的。
李玉俊
关键词:薪材造林栽培灌木
沙坡头地区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生物类群的繁衍被引量:4
1996年
在沙坡头格状沙丘上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始于1956年。经过30余年的植物引种和筛选实践,当地少浆植物[1]———油蒿(Artemsiaordosica)、柠条(Caraganakorshinski)和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是我们人工生态系统里的主要建群植物。该系统在初建的10年内,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10年以后覆盖度由30%下降至20%,再往后的约20年间又下降至10%以下。但由于兰藻类、藓类和草本等植物及微生物的出现并繁衍,形成了生物结皮。随之,动物种类出现和丰富起来了。相对稳定的生物类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传递模式等都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它为荒漠地区的草场重建提供了经验。
刘家琼石庆辉李玉俊
关键词:人工生态系统物种生物类群繁衍
霞草状繁缕的引种
1992年
本文阐述了沙生植物——霞草状繁缕的生物学特性、水分生理以及繁殖技术等。为开发利用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玉俊李凤琴
关键词:引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