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玉米
  • 11篇小斑病
  • 11篇斑病
  • 10篇凋亡
  • 10篇玉米小斑病
  • 10篇细胞
  • 10篇细胞凋亡
  • 10篇小斑病菌
  • 10篇病菌
  • 9篇玉米小斑病菌
  • 9篇小种
  • 8篇玉米小斑病菌...
  • 6篇毒素
  • 6篇毒素诱导
  • 3篇寄主
  • 2篇电泳
  • 2篇荧光显微观察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质体

机构

  • 16篇河北师范大学
  • 12篇河北省农林科...
  • 5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作者

  • 18篇李秀丽
  • 11篇马春红
  • 11篇王立安
  • 9篇贾银锁
  • 8篇董文琦
  • 5篇张红心
  • 5篇及增发
  • 4篇李运朝
  • 2篇李晓煜
  • 2篇崔四平
  • 1篇赵璞
  • 1篇范尉尉
  • 1篇郑秋玲
  • 1篇王运格
  • 1篇商闯

传媒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全国计算机新...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MC毒素对专化寄主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玉米小斑病是当前国内外玉米生产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能产生对其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活性的代谢产物,即致病毒素。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专化侵害与玉米雄性不育胞质类型有关。通常情况下,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专化侵害C...
李秀丽
关键词:寄主细胞细胞凋亡玉米小斑病致病毒素真菌性病害雄性不育
文献传递
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被引量:4
2008年
选用7种培养基对出现退化的玉米小斑病菌进行复壮培养。结果显示:通过V8培养基和玉米苗浸汁培养基获得的复壮菌株,菌落形态表现为菌丝黑密粗壮,且生长速度(分别为6.46 mm/d和6.33 mm/d)、产孢量(分别为2.72×106个/mL和1.92×106个/mL)和致病力等均得到恢复与提高。复壮后的病毒粗提液,对C和N细胞质产生较强的专效性毒害,反映出对菌株复壮的高度有效性。
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贾银锁马春红王立安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产孢量致病力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C、N细胞质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o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C也于7 h时达最大凋亡率,为57.3%,而Mo17-N为27.7%。【结论】在毒素"伤害"细胞致死过程中,C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远高于N细胞质;在"诱导"细胞凋亡程序中,C细胞质的细胞凋亡率也远高于N细胞质的。凋亡率随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O、EB复染与Hoechst 33258染色相比,两者细胞凋亡率接近,准确度均高,图像清晰,且费用相当,但前者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而后者不能区分。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李运朝崔四平王立安贾银锁戴志刚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细胞凋亡吖啶橙溴化乙啶
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阳离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水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化使我们意识到地...
李秀丽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环境演化沉积纹层荒漠地区
文献传递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研究
信息技术课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各学校却有所不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解决低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与非零起点的教材之间的矛盾,改变以往信...
李秀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
文献传递
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产生凋亡小体、环状染色质和染色质边集的现象,且凋亡率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对于相同处理,C细胞质的凋亡率显著高于N细胞质,Mo17-C对HMC毒素的敏感性大于Mo17-N。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戴志刚王立安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玉米
不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MC毒素诱导处理玉米B37根冠细胞凋亡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色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对HMC毒素诱导玉米B37-C、B37-N根冠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AO/EB双染色后,当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8%、58.2%、70.2%,B37-N仅为11.0%、25.7%和36.6%;当浓度为150μg/mL,处理时间4 h时B37-C根冠细胞最大凋亡率为62.3%,B37-N为25.8%。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的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8.7%、74.5%,B37-N仅为7.5%、22.3%和30.7%;HMC毒素浓度为150μg/mL,处理4 h时B37-C的细胞凋亡率为62.3%,B37-N为19.3%。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玉米细胞凋亡荧光染色
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马春红李秀丽张红心董文琦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原生质体细胞凋亡
HMC毒素引起玉米根冠活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马春红郑秋玲董文琦李秀丽张红心李运朝商闯范尉尉贾银锁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细胞凋亡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异质B37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以B37-C和B37-N的玉米原生质体和叶片为试材,研究HMC毒素对两种同核异质玉米B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表明:HMC毒素处理后的玉米原生质体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原生质体的细胞凋亡率,B37的C细胞质显著高于N细胞质玉米,且凋亡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HMC毒素处理玉米叶片,明显出现DNA-ladder现象时所需的毒素浓度C、N两种细胞质均为200μg/mL;但C细胞质所需的时间为6 h,而N细胞质则需9 h。用荧光显微观察与凝胶电泳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均表现出C细胞质对毒素较为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对毒素的敏感性低于C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较晚。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李晓煜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