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红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介入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治疗术
  • 1篇前降支

机构

  • 3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3篇黎辉
  • 3篇李艳红
  • 2篇刘胜全
  • 2篇邢丽娜
  • 1篇于宏颖
  • 1篇宋炳慧
  • 1篇潘震华
  • 1篇伊洪艳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环肺静脉消融联合去迷走神经化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vagal denervation,V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并进行消融的房颤患者列为VD阳性组(19例),余患者列为VD阴性组(3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房颤的复发率。结果 50例均达消融终点,术后6个月,VD阳性组疗效明显高于VD阴性组(84.21%比64.511%,P≤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可明显提高房颤RFA的的成功率。
于宏颖潘震华李艳红邢丽娜黎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前降支近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于前降支(LAD)近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探讨其对患者术中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LAD近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者880例,其中将应用IABP的544例作为IABP组,余未应用IABP的3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IABP组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IABP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2.23±3.00)mm、(52.80±2.65)mm明显小于对照组(54.06±4.01)mm、(54.86±4.39)mm,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51.92±4.16,53.46±4.33,53.88±4.32)明显大于对照组(49.51±4.24,50.65±4.25,51.14±4.39),且IABP组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P<0.05)。结论在IABP辅助下行LAD近端病变PCI术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危险性,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刘胜全宋炳慧李艳红黎辉
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泵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过去10年中,我国 STEMI 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1]。目前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尽管如此,应用抗栓药物尤其是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仍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方法[2],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是氯吡格雷,但存在起效较缓慢、药物抵抗等缺点,本研究将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应用于急诊 PCI 术患者,并与氯吡格雷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替格瑞洛在 STEMI 急诊 PCI 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效证据。
刘胜全刘立新邢丽娜李艳红伊洪艳黎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