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周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复发型与初发型高原肺水肿的病情特点比较
- 目的:比较复发型和初发型高原肺水肿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为急性重症高原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3~9月收治的复发型和初发型高原肺肿各30例,分别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小时的呼吸...
- 杨定周王宇亮黄学文廖国云李尚师谢挺杉吴亮
-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病情特点
- 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联检在急性高原病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周其全杨定周王福领
-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肌钙蛋白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功酶CTNT住院者
- 海拔5374m高原实地急性缺氧暴露下家兔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海拔5374m高原实地环境下,急性缺氧对家兔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为临床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高原缺氧1天组(GQ1)、高原缺氧3天组(GQ3)和高原缺氧5天组(GQ5),每组10只。高原缺氧各组动物在海拔5374m的高原实地环境分别生存1天、3天和5天,C组在海拔平原环境下生存3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缺氧组(GQ3、GQ5)家免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应用邻联二茴香胺显色剂法检测血清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含量。结果 C组小肠黏膜微绒毛排列整齐,表面光滑;GQ3组小肠黏膜粗糙不平,凝结呈板块状,大部分绒毛卷曲,结构模糊不清;GQ5组小肠绒毛表面可见多处缺损,缺损处可见较多纤维蛋白丝和双凹碟形红细胞漏出。与C组比较,高原缺氧各组血清DAO、MD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GQ1、GQ3、GQ5组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以GQ5组增高最为明显;血清SOD、NO、Gln及小肠DAO、Gl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GQ1、GQ3、GQ5呈逐渐递减趋势,其中以GQ5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高原急性缺氧能引起家兔严重的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在一定时间内,随着高原生存时间延长其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 李素芝杨定周郑必海刘厚东陈有吴前进陈薇薇
- 关键词:急性缺氧小肠黏膜
- 高原肺水肿早期诊断标准的探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对筛选出的高度疑似HAPE对象进行重点观察及随访,通过对其中非HAPE组及确诊HAPE组的早期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筛选并制定出HAPE的早期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肺水肿的早期诊断标准:①近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静息状态下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有或无少量咳白色泡沫痰。②局部或一侧、双侧呼吸音粗糙,有或无局部湿啰音,中央型紫绀、心动过速(>100/min)、呼吸频率增快(>24/min)。③早期常规X线检查,可表现为肺内透光度降低、肺纹理增多或模糊、肺内呈磨玻璃样改变或小片状影。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磨玻璃样改变、小结节样影、散在或孤立终末支气管肺泡水肿、纤细网纹状影。④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⑤动脉血气检查,可表现出持续性的低氧血症,并伴轻度呼吸性碱中毒。⑥心电图检查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顺钟向转位、P波高尖等。⑦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表现为早期显著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⑧经卧床休息、吸氧、降低肺动脉压及利尿等治疗,症状迅速好转。结论早期HAPE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在具备结果①、②、③的条件下,结合④、⑤、⑥、⑦、⑧即可对早期HAPE作出准确诊断。
- 李素芝郑必海闫春城王宇亮郑建保陈彬董学文廖国云杨定周谭健刘斌刘晓波鲁茸七林
-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
- 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标准的探讨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应用急性轻型高原病症状分度及评分表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选,筛选出高度疑似HACE者作为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通过对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中非HACE组及HACE组患者的早期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头颅CT、磁共振(MRI)等]进行对照分析,制定出高原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标准。结果高原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标准:①近期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出现严重头痛、呕吐症状(各症状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均>4);在高原现场经卧床、小流量吸氧及对症治疗后无缓解。②紫绀,眼底异常改变:包括视乳头水肿、视乳头充血、视网膜动脉痉挛。③MRI检查可发现脑实质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的斑点状或小片状改变。④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⑤持续性及进行性发展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⑥脑电图检查可见慢波性异常为主的表现。结论早期HAPE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征性改变。①、②、③为必备条件,结合④、⑤、⑥即可对早期HACE做出准确诊断。
- 李素芝王宇亮闫春城郑必海谭健郑建保陈彬廖国云董学文杨定周胡海燕卓嘎任丽华刘晓波刘斌鲁茸七林
- 关键词:高原脑水肿
- 脑电图在高原脑水肿早期的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高原脑水肿早期的主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高原反应症状评分以及典型症状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查,对其中162例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进行观察随访及脑电图检查,并结合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中,36例患者最后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必须住院治疗。其中25例患者在未出现显著精神、神经症状前即出现了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慢波性异常;但在未发生高原脑水肿的观察对象中亦有48.4%患者出现类似的脑电图改变。结论高原脑水肿早期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慢波性异常,包括高波幅θ活动明显增多、中等量δ活动、枕区基本节律明显减慢等,偶有高波幅β活动增多,但脑电图对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
- 杨定周李素芝胡海燕王宇亮闫春城郑必海鲁茸七林
- 关键词:低氧高原脑水肿脑电图
- 高原缺氧致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
-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对小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暴露于模拟7 000 m的低氧环境下,采用硝酸镧示踪,光镜和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结果:高原低氧暴露下大鼠肠黏膜有显著的损...
- 杨定周周其全
-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功能高原缺氧
- 文献传递
- 高原肺水肿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及其规范化治疗初步探讨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通过高原肺水肿(HAPE)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对其规范化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400例HAPE患者或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速尿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左旋精氨酸治疗,并对4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包括副作用及肝肾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其中安全、疗效显著的一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结果 4种治疗方案对HAPE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通过对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B组均显著低于A组、C组及D组(P<0.01或P<0.05),A组、C组及D组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4种治疗方案安全性比较,C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及D组(P<0.01),A组、B组及D组之间副作用及4组肝肾功能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速尿组成的HAPE治疗方案具有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HAPE规范化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 李素芝郑必海闫春城王宇亮郑建保陈彬廖国云董学文杨定周鲁茸七林
-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
- 高原脑水肿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及其规范化治疗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初步探索高原脑水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HACE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组,A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治疗,B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乙酰唑胺治疗,C组给予吸氧、β-七叶皂甙、甘露醇、速尿治疗,并对3组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症状缓解时间、CT影像上脑水肿征象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3种治疗方案安全性比较,A组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方案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以作为高原脑水肿规范化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 闫春城李素芝王宇亮郑必海郑建保陈彬廖国云董学文杨定周鲁茸七林
- 关键词:高原脑水肿
- 高原急性缺氧致急性胃肠道黏膜损伤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对高原缺氧所致的急性胃肠道黏膜损伤及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分别于进入高原前1天、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并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对其胃肠动力激素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peptide,GLP-1),炎症介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自由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20例急性缺氧个体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胃肠动力激素、炎症介质及氧自由基均出现显著改变,且均以第3天最为显著,其中胃肠动力激素VIP、GLP-1及炎症介质IL-1、IL-6、TNF-α、PAF、氧自由基MDA、H2O2显著升高,MTL、SP显著降低(第3天P<0.01,第7天除MDAP>0.05外,其余P<0.05)。胃镜检查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约85%)和10例(50%),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蠕动缓慢、胆汁返流及黏膜损伤分别高达60%、50%和85%,黏膜损伤主要表现有出血、充血、淤血、糜烂、溃疡及胆汁返流等。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可导致急进高原个体急性胃肠道黏膜损伤,其损伤机制主要包括:胃肠道运动紊乱,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的损伤。
- 郑必海李素芝闫春城周先利郑建保杨定周黄文超陶成芳
- 关键词:急性缺氧炎症介质氧自由基胃肠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