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良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司法
  • 2篇宪法
  • 2篇联邦宪法
  • 2篇罗斯福新政
  • 2篇公民
  • 2篇公民权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体制
  • 1篇行政体制改革
  • 1篇选举
  • 1篇演进
  • 1篇战前
  • 1篇政体
  • 1篇述论
  • 1篇司法改革
  • 1篇司法体制
  • 1篇司法体制改革
  • 1篇特拉华
  • 1篇条款
  • 1篇年龄歧视

机构

  • 16篇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6篇杨成良

传媒

  • 2篇世界历史
  • 1篇安徽史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美国研究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中小学教师培...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美国加州公众亲海权的演变
2017年
20世纪之前,到达和使用海滩基本是美国加州民众的一种自然权利。之后,因无序开发和私有地产主关闭近海通道,公众的亲海权受到损害。为改变这种状况,加州在1972年通过公投产生了《海岸地区保护法》,1976年又由州议会通过了《海岸法》,使公众亲海权成为法律明文保护的目标。然而因资金匮乏,再加上联邦最高法院1987年的一个判例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州《海岸法》在生效后的最初20年中没能很好地发挥效力,尤其是在获取公众亲海通道和保障各收入阶层及各种族平等亲海权方面收效甚微。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加州公众和政府机构再次加大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克服了部分原来存在的问题,使公众亲海权在之后的20年又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杨成良
关键词:环境史海岸保护
二战后美国南方高等教育区域协作发展的措施与成效被引量:3
2015年
二战结束时,美国南部各州高教体系仍不完备,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它们同时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即各自的生源和财力都不适于高教机构的大规模扩张。在此情形下,它们决定通过区域内的州际协作解决这个矛盾。为此,它们签署州际协定,并成立作为执行机构的"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组织实施区域内互补型跨州就学计划,研究制定更合理的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掌握拨款权力的各州立法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这些努力使参与的州得以用最小的成本培养急需的人才,并推动南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
杨成良
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新政的回应
2016年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大规模扩张,州权受到严重侵蚀。各州自然不会对此无动于衷,它们借助种种州际协作组织做出了积极回应。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州长协商会(The Governors'Conference,该组织创始于1908年,1977年更名为美国州长协会,即The National GovernorsAssociation)这一重要的州际协作组织在此期间的表现略作论述,以使罗斯福新政能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杨成良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美国联邦政府罗斯福总统广播讲话
州际竞争与美国公司法的发展被引量:3
2017年
美国经历了两轮分别由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挑起的以吸引公司注册为目标的州际竞争。第一轮竞争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这轮竞争主要表现为公司法的自由化改革,结果是美国各州普通公司法基本完成了从"管制型"向"赋权型"的转变。第二轮竞争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此轮竞争一方面使董事和高管诉讼费用补偿与责任保险范围明显扩大,并催生了直接免除或限制他们责任的条款,另一方面也推动反收购法不断更新。这些变化使美国各州公司法呈现浓厚的亲管理层色彩。很多人不满竞争结果,他们针对竞争根源进行了争取联邦公司法、统一各州公司法和反对"内部事务原则"的努力,但这些措施作用都不大,没能阻止竞争的发展。
杨成良
关键词:公司法特拉华
美国《全国普选州际协定》解析
由于美国总统选举人制度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所以要改革它的修宪提议一直不断.但因修宪难度太大,这些提议都没能成功.2000年之后,有人提出绕过修宪而由各州通过自主改革与合作来解决此问题的想法.2006年,体现此想法的《全国...
杨成良
论美国联邦体制下的州际合作被引量:2
2009年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趋势的需要,消除联邦集权的必要和借口,维护自己在联邦体系中的地位,美国各州自19世纪末期开始了州际合作的努力。除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联邦宪法赋予的签署州际协定的权利外,各州又相继发展出了统一州法和组建行政协作组织等州际合作的新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州际合作,各州逐渐构建起一个"没有华盛顿的联邦体系",缓解了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止住了联邦权力扩张的势头,推动着美国联邦体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朝着"以州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杨成良
论伦奎斯特法院对美国公民权利的抑制——以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第5款的解释为例
2010年
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生效后的一个世纪中,美国公民权利通过两个途径获得长足发展:一个是联邦最高法院逐步将《权利法案》中的个人权利纳入14条修正案的保护之下,使原本只针对联邦的据14条修正案第5款颁布相关的法律。然而,到伦奎斯特法院时,这两条途径都被堵《权利法案》也适用于各州;另一个是国会依住了。伦奎斯特法院不仅在解释宪法时趋于保守,而且借助司法审查权废除了国会颁布的部分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伦奎斯特法院的保守性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伦奎斯特法院谢幕后,美国的政治气候有所变化,美国公民权利的发展因此又出现了转机。
杨成良
州际竞争与美国福利政策的调整(1969~1999年)被引量:2
2013年
美国大多数州曾规定,新迁入者须住满一年才有资格申请福利救济。在1969年的"夏皮罗诉汤普森"案中,此类规定被判违宪。在此之后,各州为避免成为吸引穷人的"福利磁铁"而展开竞争。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探底竞赛,二是争取差别对待新迁入者。国会允许各州经批准后进行相关改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协调法》,增加州政府实施福利项目的灵活性和自主权。这使得福利救济领域的州际竞争更趋激烈。随之而起的差别对待新迁入者的风潮被1999年"萨恩斯诉罗"案的判决止住,但各州为进一步降低本州福利的吸引力而进行的探底竞赛还在继续。
杨成良
关键词:福利政策
论20世纪美国州政府的司法体制改革
2008年
美国州政府的司法体制改革兴起于20世纪初。在随后近百年的时间中,各州的改革陆续进行。改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法院管理权和清理整顿下级法院的组织机构改革,另一类是改进法官产生方式、提高法官任职资格和延长法官任期的人事制度改革。到20世纪后期,州法院的组织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人事制度改革却没能全面铺开。这种结果与民众对两类改革的态度密切相关。
杨成良
关键词:司法改革
美国跨州公民权的历史考察——以联邦宪法“特权与豁免权”条款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条中的"特权与豁免权"条款是各州公民跨州流动权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此条款的含义历来颇具争议,联邦法院的解释也是因时而变。总体来看,联邦法院对"特权与豁免权"条款的解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特权与豁免权"被看作自由政府下的公民都必须具有的"基本权利",每州公民在任何一州都能享有;在第二阶段,此条款的目的被解释为保障每州公民在外州不受歧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所在州公民依本州法律所能享有的同样权利;在第三阶段,该条款仍被视为每州公民在外州对抗歧视性待遇的武器,但联邦最高法院同时又强调,在不破坏联邦统一性且具有实质性理由的前提下,各州可以给予外州人差别对待。受联邦最高法院解释变化的影响,"特权与豁免权"条款的适用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州公民进入外州后所能享受到的权利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杨成良
关键词:宪法公民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