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己易心性:杨慈湖易哲学的心学建构被引量:2
- 2013年
- 杨慈湖是宋明时期心学派易学承上启下的主要代表人物,上接明道与象山,下启阳明与龙溪,认为易之理即人之心,并惟以人心为主,以个人的自我意识为易道本源,象数事物皆在所略,以不起意为宗,籍此诠释易之卦爻辞以及《彖》、《象》、《文言》三传,又通论易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己易心性为总体特征的心学派易哲学体系,是此一学派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其易学特点和解《易》风格直接影响到明季以后心学派的解《易》路数。
- 杨月清
- 关键词:心性道心
- 试论欧阳修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被引量:4
- 1997年
- 欧阳修的思想及其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学界对这一方面的具体研究颇有欠缺。本文从哲学、经学、排佛道三个层面论述了欧阳修的思想,认为:其“不绝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的天人观充满儒家的理性精神,是北宋理学“理本论”的直接理论先导;其以理性精神为标准衡量儒家经典传注的是非真伪,为经学中义理之学学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修本胜之”的排佛道思想,虽然尚无法真正战胜佛道二教的影响,但却为稍后的理学家们加强儒家心性之学建设揭示了方向。因此,作者的结论是认为欧阳修是北宋理学思潮的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 徐洪兴杨月清
- 关键词:理学思潮《新五代史》《诗本义》天人观天人感应北宋
- 体常尽变——王阳明易哲学的心学建构被引量:3
- 2006年
- 作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心悟不离易道,以“良知即是易”、“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以中正为易道和人心之基本法则,认为“中只是天理,只是易”;又本着五经皆史的观点和六经注我的精神,认为“易是包羲氏之史”,主张道事为一;王氏易学不斥象数,但认为卜筮乃用于神明吾心,所以“易是问诸天人”,君子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以至穷理尽性至命,这才是他最后的归宿。
- 杨月清
- 关键词:悟道良知致良知
- 易哲学发展史之一嬗变——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探析被引量:2
- 2005年
- 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的出现,伴随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可谓是易哲学史上继王弼义理易之后的一次深刻嬗变。这表现为其以心释易统易、工夫简易直截的鲜明特征,其中蕴涵了心学派易学对象数易及程朱义理易的解构以及为一般易学研究所忽略的易佛沟通问题。从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心学在宋时的诞生以及它最终的衰微,同样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在解构“传统”易学的同时也解构了自身。
- 杨月清
- 关键词:佛禅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关系探微被引量:2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同中国优秀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儒家文化的发展,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强调重新发掘儒家文化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王彦杰杨月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家文化和谐社会
- 试论王龙溪的易学哲学被引量:3
- 2004年
- 王畿易学认为易之体用不二,易为心易,太极为心之极,反对以易为书、泥于言象;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良知易说,视《周易》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典籍,在修养方法上力倡先天之学,而以自然为宗。王畿易学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对传统易学起到一种解构的作用,是陆王心学在其本质上的必然结果。
- 杨月清
- 关键词:良知
- 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导向性研究
- 2006年
-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精神的承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的命脉,创新则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民族的灵魂。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正确导向直接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恰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能否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有限性,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及“和谐世界”理念的关键性因素。要在理性自信和创新转型中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正确引导方向。
- 杨月清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 论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 2001年
- 陆九渊的易学思想 ,主要是从本体论及工夫论两方面论述的。其本体论主张“君子以理制事”、“圣人作《易》”、“数即理”、“极亦此理” ,以理释易 ,以心释理 ,此心即是“圣人之心” ,把《周易》演绎为一部存心明理之书。这是陆易的主体。其工夫论 ,与“本心”相应 ,是“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二者是中国易学哲学化的重要环节 ,都是中国哲学在宋明时期具备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陆易思想不仅集中体现了陆九渊的儒家一贯立场 。
- 杨月清
- 关键词:陆九渊易学思想心学本体论工夫论古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