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肖肖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植被
  • 6篇黄土高原
  • 4篇冰期
  • 3篇盛冰期
  • 3篇剖面
  • 3篇气候
  • 3篇孢粉
  • 3篇末次盛冰期
  • 3篇菊科
  • 3篇古植被
  • 3篇禾本科
  • 2篇生态恢复
  • 2篇生态修复
  • 2篇盆地
  • 2篇孢粉记录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剖面
  • 1篇倒数第二次冰...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稳定性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京市地质勘...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13篇杨肖肖
  • 5篇胡道功
  • 5篇姜文英
  • 4篇杨石岭
  • 4篇谭成轩
  • 4篇丰成君
  • 4篇张鹏
  • 3篇张绪教
  • 3篇赵希涛
  • 3篇张耀玲
  • 3篇孟静
  • 2篇高雪咪
  • 2篇杨为民
  • 2篇张春山
  • 2篇孔昭宸
  • 2篇雷晓东
  • 1篇王进寿
  • 1篇赵珍
  • 1篇张鹏
  • 1篇辛鹏

传媒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城市地质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黄土剖面的孢粉记录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木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植被以蒿属为主,其次有紫菀、蓝刺头型菊科、菊苣-蒲公英型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藜科和麻黄属植物只零星出现,显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藜科、茄科和十字花科等"伴人植物"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增强。整体上看,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地区发育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即便在温暖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亦未见森林发育。
杨肖肖孔昭宸姜文英杨石岭
关键词:黄土高原孢粉记录末次盛冰期植被气候
祁连山新生代古海拔变化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被引量:11
2015年
祁连山构成青藏高原的北东边界,是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向内陆扩展的关键区域,利用新生代湖相沉积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估算祁连山古海拔对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有重要意义。在中祁连陆块不同地点出露的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和中晚更新统分别取样并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估算相应地质时期的古年均温和古海拔高度。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古近纪的海拔约为2711 m,中新世早期的海拔为2848 m左右,中新世中晚期祁连山海拔达到约3586 m,中晚更新世祁连山的古海拔约为3790~3890 m。古近纪祁连山的海拔较低,但已经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中新世中晚期祁连山强烈隆升,形成了盆-山构造地貌格局;第四纪祁连山地壳重新活跃并呈阶段性快速隆升,河流堆积和侵蚀交替进行。根据碳氧同位素估算的祁连山古海拔高度变化为认识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提供参考。
戚帮申胡道功杨肖肖张绪教赵希涛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新生代
末次盛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与西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目前学术界对于黄土高原历史植被状况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争议,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了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渭源、景泰与南部的蓝田三个剖面,主要通过孢粉视角恢复三地末次盛冰期到全新世的植被变化历史,推断出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状况,将末...
杨肖肖
关键词:孢粉黄土高原植被气候
文献传递
祁连山中段白垩纪以来阶段性构造抬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8
2016年
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的重要区域,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反映的祁连山地区白垩纪以来阶段性隆升和扩展新认识对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分别采自南祁连陆块、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中祁连陆块和北祁连缝合带22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24±11)Ma与(13±2)Ma之间,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3.6±2.3)μm和(10.3±1.8)μm之间。时间-温度反演模拟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至少经历了3个重要构造活动阶段:1)白垩纪早期(>(129±14)^(115±17)Ma)祁连山隆升,南祁连陆块和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的冷却速率及剥蚀速率均较大,并且祁连山南部可能率先抬升而初步构成高原的东北边界;2)白垩纪中晚期—中新世((115±17)^(25±7)Ma)祁连山构造平静,南祁连陆块和疏勒南山—拉脊山缝合带冷却速率及剥蚀速率均较低;3)中新世以来祁连山由南向北逐渐扩展,构造活动强烈而最终形成盆-山构造地貌格局。祁连山白垩纪早期的快速冷却过程可能是受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的影响;中新世以来向北扩展则主要是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
戚帮申胡道功杨肖肖张耀玲谭成轩张鹏丰成君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磷灰石白垩纪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被引量:3
2016年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戚帮申张鹏丰成君辛鹏孟静谭成轩吴树仁杨肖肖陈群策胡道功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黄土高原古植被记录及生态修复启示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给黄河下游的防洪治洪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斥巨资植树造林,用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虽然这些巨额投资增加了一些林业资源,并且在局部地区减少了沙尘暴,但整体上给...
姜文英杨石岭杨肖肖顾宁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禾本科菊科生态恢复
京张地区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桑园镇隐伏段综合地球物理及钻孔地层剖面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京张高铁预选路线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隐伏活动断裂的产状、活动性对高铁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盆地隐伏活动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分析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特征,结果表明:(1)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由两条次级断层组成(F2-1、F2-2),二者大致平行分布,走向N56°E,倾角为50~70°,平面上,与地表出露段共同呈右阶雁列分布;(2)F2-1次级断层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10m,其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大约0.12mm/a,应是重大工程建设重点设防对象,次级断裂F2-2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30m,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弱;(3)通过钻孔地层剖面记录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比,CSAMT法与浅层地震勘探对基岩顶界面探测可靠有效,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该地区浅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探测效果显著,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规模,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隐伏活动断层解译的不确定性。
戚帮申丰成君谭成轩谭成轩孟静张鹏杨为民孟静雷晓东
关键词:隐伏活动断裂钻孔联合剖面
中祁连木里盆地古近系ESR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对中祁连木里盆地新生代红层进行ESR测年,获得了祁连山地区新生代红层沉积时代及构造变形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中祁连木里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红层,较好地记录了祁连山隆升历史.盆地最老的新生代地层为始新世由湖相沉积组成的火烧沟组,ESR年龄为40.2~35.3 Ma,与上覆沉积时代为32.6~24.3 Ma的渐新世河湖相沉积组成的白杨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始新世末与渐新世初木里地区发生了构造变形和山脉的隆升,与祁连山地区新生代早期的隆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戚帮申胡道功王进寿赵希涛张绪教张耀玲杨肖肖高雪咪
关键词:ESR年龄
末次盛冰期以来渭源黄土剖面的孢粉记录
本文对黄土高原西部渭源黄土剖面作了系统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研究区植被主要为蒿属、蓝刺头型菊科、禾本科、藜科和麻黄属等草和灌木,以及少量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树,表明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中期,针叶树消失,草本和灌...
杨肖肖孔昭宸姜文英杨石岭
关键词:黄土高原孢粉记录末次盛冰期植被气候
文献传递
张家口及邻区地壳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地区,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近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该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于重大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实施、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方法,以构造稳定性为主,突出地球物理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危险性、现今地壳变形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并配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1)地壳稳定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张家口及邻区以稳定和次稳定为主,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22.6%和55%,少量次不稳定或不稳定区,分别占19.1%和3.3%,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延矾盆地和怀涿盆地北缘,应为京张高铁重点设防地段;2)张家口及邻区可划分为8个稳定性差异大的一级分区,19个差异明显的二级分区,以及42个三级分区;3)崇礼和延庆冬奥会场区地壳稳定性主要次稳定级—稳定级,具有很好的地质安全保障,为冬奥会规划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戚帮申丰成君谭成轩张鹏张鹏孟静张春山张春山杨为民杨肖肖
关键词:地壳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