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铁城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液
  • 11篇血液透析
  • 9篇透析患者
  • 8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血管
  • 3篇氧化应激
  • 3篇尿毒
  • 3篇尿毒症
  • 3篇老年
  • 3篇并发
  • 2篇炎症
  • 2篇肾衰
  • 2篇尿毒症患者
  • 2篇微炎症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慢性肾衰
  • 2篇反应蛋白

机构

  • 15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15篇杨铁城
  • 13篇伍强
  • 7篇袁丽萍
  • 6篇罗敏虹
  • 6篇张海燕
  • 4篇陈秋莲
  • 3篇林茴
  • 3篇孙艳
  • 3篇陈圳炜
  • 3篇梁伟
  • 3篇曾海鸥
  • 1篇吴庆禧
  • 1篇赖丽萍
  • 1篇张树新
  • 1篇邵豪
  • 1篇陆泽元
  • 1篇庄雄杰
  • 1篇周再生
  • 1篇崔惠敏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尿毒症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0例,先后采取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两种方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PRA、AII、ALD、Scr、P、iPTH变化。结果:经过血液透析滤过4周后的患者血压较血液透析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效果优于血液透析,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袁丽萍杨铁城伍强曾海鸥罗敏虹陈圳炜
关键词:老年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态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MHD患者营养不良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3 m的MHD患者42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进行为期3 m随访。结果 (1)左卡尼汀治疗3 m后,MHD患者的血白蛋白(P<0.05)和血红蛋白(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2)MHD患者血浆MDA的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SOD、GSHPx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张海燕梁伟杨铁城伍强罗敏虹
关键词:左卡尼汀氧化应激营养状况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原位换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
袁丽萍罗敏虹陈圳炜陈秋莲伍强杨铁城
关键词: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58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8例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序贯超滤透析临床症状均改善。结论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和贫血是诱发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序贯超滤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之一。
袁丽萍杨铁城林茴陈秋莲
关键词: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急性左心衰
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因上肢血管耗竭不能建立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股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1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股部股(浅)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对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且无并发症,术后内瘘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230 ml/min.所有患者随访3~34月,除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血栓形成,取栓成功,半年后再次堵塞取栓失败后改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透析.1例血清肿形成大半年后行手术清除,未影响内瘘使用.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率、收缩压、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是内瘘血栓形成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上肢血管条件无法行人工血管移植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股部人工血管移植作为新的血管通路,是有效实用的方法.减少超滤率、预防透析低血压、控制高黏滞血症及高磷血症可减少内瘘血栓形成.
袁丽萍曾海鸥林茴伍强陈圳炜杨铁城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股部血液透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治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明确诊断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共21例,18例行肾活检.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时机对肾功能转归的影响.结果本组21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平均年龄(52.5±11.5)岁,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6例,韦格纳肉芽肿(WG)3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2例.肾外表现主要为发烧17例(80.1%)、下呼吸道症状18例(85.7%)、肺影像学改变21例(100%)、贫血16例(76.2%)、眼耳鼻受累8例(38.1%);肾脏表现血尿21例(100%),蛋白尿19例(90.1%),血肌酐正常6例(28.5%),升高15例(71.4%),8例需透析替代.ANCA检测pANCA和MPO-ANCA阳性16例,cANCA和PR3-ANCA阳性3例.pANCA/MPO-ANCA和cANCA/PR3-ANCA均阳性1例,全阴性1例.肾活检可见节段性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新月体多见.免疫荧光无或微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重症加用血浆置换.7例血肌酐异常但不需透析者5例治疗后血肌酐恢复正常;8例需透析者2例治疗后血肌酐恢复正常,2例脱离透析但血肌酐异常,4例未能脱离透析.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肺、肾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ANCA检测和肾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尽早积极治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
伍强孙艳杨铁城曾海鸥
关键词: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肾疾病
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致严重高钾血症1例被引量:1
2006年
赖丽萍陆泽元邵豪杨铁城庄雄杰
关键词: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尿蛋白定量口服降糖药体重下降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arty导管,在球囊充盈状态下牵拉出血管,达到扩张细小血管或取栓目的,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使用Fogarty球囊导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内瘘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随访12个月,其中6例行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患者再次出现血栓形成。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自体血管条件欠佳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行取栓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袁丽萍杨铁城伍强罗敏虹张海燕
关键词:FOGARTY球囊导管尿毒症成形术取栓术
不同铁剂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口服铁剂和静脉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24例,分别给予口服铁剂和静脉铁剂,进行为期8周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清铁(seruin iron,SI)、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TNF-α以及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结果:(1)4周时,A组患者Hb、HCT及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两组Hb、HCT、铁蛋白较治疗前均升高,A组较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A组TSAT较治疗前及B组均显著升高;B组治疗前后TSAT无显著改变;血清铁在A、B两组治疗后无显著改变。(2)CRP、IL-6在口服或静脉补铁期间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TNF-α在静脉铁剂治疗8周后较前及口服铁剂8周后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3)4周时,A组患者MDA水平较治疗前及B组均显著上升,SOD、GSH-Px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B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B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MDA、SOD、GSH-Px水平的明显改变。结论:静脉铁剂在改善贫血及缺铁状态的效果优于口服补铁,但短期会诱导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加剧。
张海燕梁伟杨铁城伍强罗敏虹
关键词:铁剂氧化应激炎症血液透析
血清可溶性CD40L和C反应蛋白在慢性血透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作用
2010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40例因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内瘘重建术,术中取桡动脉残端行钙化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依据血管钙化有无及程度分组,同时检测血清sCD40L和CRP水平,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不同程度钙化组间血清sCD40L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桡动脉钙化染色检出血管钙化23例,其中重度钙化9例,轻中度钙化14例,钙化组血清sCD40L和CRP水平高于非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钙化组sCD40L和CRP水平高于轻中度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CD40L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发生.
伍强孙艳杨铁城张海燕
关键词:血管钙化SCD40L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