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07年 朱智 杨锴关键词:复合型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解剖复位 功能锻炼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在3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AO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选择合适的固定器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AO斜T形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并对两组的术中情况、肩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术中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且术后B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A组的优良率为66.7%,B组的优良率为优良率为9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AO斜T形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术中情况、术后肩关节功能及远期疗效上显著优于AO斜T形钢板内固定。 朱智 杨锴关键词:生物学影响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3年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常用的方法为前外侧入路,但这种方法在知情情况下很难完成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的复位及固定^[1]。笔者应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胫骨平台后外侧踝骨折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43.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18例,右侧12例。 朱智 杨锴关键词:骨折 入路 腓骨小头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 2012年 目的总结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2006年7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5例,平均随访2年,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为250~390min,平均310min。术后平均随访2年,平均矫正率为68.92%。结论切除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的半椎体,再矫正融合,术后疗效满意。 杨锴 朱智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 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中PIM-3和p-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60例骨肉瘤组织中PIM-3及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和51.7%;20例良性骨肿瘤中PIM-3及p-STA3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10.O%,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PIM-3及p-STAT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0及10.746,P〈0.05)。PIM-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5);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远端转移及病理分型均无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266、2.986及0.703)。P—STAT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Enneking分级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8及7.901,P〈0.05);与骨肉瘤的Enneking分级及病理学分型均无关(χ^2=7.901及3.695,P〉0.05)。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P=0.339,P〈0.05)。结论PIM-3和p-STAT3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IM-3及p-STAT3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杨锴 王亚莉 杨建萍关键词:PIM-3 骨肉瘤 三踝骨折42例临床治疗体会 2012年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06-06~2010-06间,4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内固定,术后获随访6个月~3年。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2.9%,疗效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恰当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杨锴 朱智 程亚栋关键词: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外科疗效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中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5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术中的情况进行观察,术后对患者进行9个月~2年的随访,根据Karisson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4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2±2.7)d,手术平均时间为(53.0±1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8.5±21.5)ml。全部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7.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钢板近端应力骨折,2例患者出现脱钩,2例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6例患者患侧肩部疼痛。结论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沟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应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从而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朱智 杨锴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疗效 应用可塑形解剖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2005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应用可塑形解剖钛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应用可塑形钛钢板对18例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引用Sanders分型法,18例中15例获随访,时间6~20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15例中优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0%。结论:对跟骨塌陷型骨折,后关节面有移位骨折考虑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杨锴 朱智关键词:解剖学 钛钢板 跟骨骨折 关节面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旨在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全部患者均予以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观察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对全部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胸腰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DO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 朱智 杨锴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5-03~2008-06间,对4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14例给予植骨,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7°;尺偏角平均21.3°;桡骨短缩≥2.0 mm 4例,其余为<2.0 mm;关节面移位均<1.0 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杨锴 朱智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