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鹏

作品数:138 被引量:2,68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38篇经济管理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3篇作物
  • 21篇农业
  • 20篇遥感
  • 18篇农作
  • 16篇农作物
  • 14篇耕地
  • 11篇植被
  • 10篇植被指数
  • 10篇土地利用
  • 9篇土壤
  • 8篇东北三省
  • 7篇玉米
  • 6篇生态
  • 6篇图像
  • 6篇农户
  • 6篇复种
  • 6篇NDVI
  • 5篇时间序列
  • 5篇水稻
  • 5篇气候

机构

  • 1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东京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天津工业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北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38篇杨鹏
  • 100篇吴文斌
  • 46篇唐华俊
  • 37篇周清波
  • 30篇李正国
  • 26篇陈仲新
  • 25篇余强毅
  • 22篇史云
  • 16篇陈佑启
  • 13篇张保辉
  • 13篇刘珍环
  • 13篇张莉
  • 12篇姚艳敏
  • 11篇唐鹏钦
  • 9篇邹金秋
  • 9篇陆苗
  • 9篇夏天
  • 8篇宋茜
  • 8篇石淑芹
  • 8篇吴尚蓉

传媒

  • 2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农业工程学报
  • 11篇中国农业信息
  • 9篇地理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科研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 1篇Journa...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 3篇2000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追溯系统智能化影响的综述被引量:43
2020年
从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至今,追溯系统作为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引入已有近30a,如何降低追溯断链化、增强追溯可信度、提升质量预警力,已成为追溯系统研究的热点,也是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瞄准热点问题,综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追溯系统智能化的影响。首先,提出了追溯系统从1.0到3.0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追溯系统1.0以信息记录为主、2.0以数据整合为主、3.0以智能决策为主的核心特征;其次,描述了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间在信息感知、数据处理、高效计算、智能分析、加密防伪等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的发展趋势;最后,从人工智能技术降低追溯过程断链程度、大数据技术提升质量安全预警能力、区块链技术增强全程追溯可信度等3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结合发展趋势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方向,即人工智能从供应链内部及供应链之间提升追溯粒度,大数据从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实现预测与优化,区块链从追溯区块结构优化、隐私保护及共识算法等方面增强追溯可信度。该文为把握农产品追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应用瓶颈提供有益参考。
钱建平吴文斌杨鹏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人工智能区块链食品安全
一种基于视觉的农林园区机器人导航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农林园区机器人导航方法,包括:S1,在农林园区的果园行的出入口处设置辅助标牌;S2,当机器人运动到该辅助标牌前方,调整距离该辅助标牌的距离和角度,然后完成转向。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果园中机器人依赖GP...
史云李会宾吴文斌杨鹏唐华俊
文献传递
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刘珍环杨鹏吴文斌李正国唐鹏钦李志鹏余强毅夏天唐华俊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宾县384个农户进行随机调查,采用频率分析法,从生产要素投入、作物纯收益、作物出售情况、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农业政策等5个方面,探讨其对农户种地积极性以及农作物选择的影响。【结果】作物纯收益的提高、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种地积极性。而在农户作物选择方面,主要受作物纯收益影响,其次为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未来的种植业发展,研究区应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提供稳定收购渠道、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拓展服务内容等方面调动农户种地积极性、优化农作物结构,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石淑芹李正国唐华俊杨鹏吴文斌田媛媛夏天刘珍环余强毅
基于双重流依赖集合平方根滤波同化算法的作物模型遥感同化估产方法
提出一种双重流依赖集合平方根滤波同化算法,包括:S1,将EnSRF算法中的控制变量投影于观测空间,形成4DEnSRF算法;S2,在4DEnSRF算法中引入流依赖时间窗口形成DFD‑EnSRF算法。本发明还提出基于该算法的...
吴尚蓉陈仲新任建强杨鹏
家庭属性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微观层面的农户作物选择行为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对于农业或农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研究农户自身的家庭属性对其作物选择和作物种植更替的影响。【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黑龙江省的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农户调查,获取了384户农户调查数据;将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导入SPSS统计分析系统,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农户家庭属性对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五类作物的影响。【结果】总的来说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人数和承包耕地类型条件等家庭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具有重要影响;年龄相对越大并且家庭劳动力较少的农户更趋向选择种植玉米,劳动力较多的农户更愿意选择种植大豆,当地种植小麦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收入有负面影响,传统的农民在耕地条件合适更加愿意选择种植水稻,家庭总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并且有文化的农户更加愿意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结论】农作物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户受到种植作物的工时量、种植作物所需农业知识水平、种植环境要求或资金投入产出比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户家庭属性中相应的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
夏天吴文斌唐华俊周清波杨鹏李正国刘珍环余强毅
关键词:多因素方差分析
近20年来东北三省春玉米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温度的时空响应
1990至2009期间的东北三省46个农业气象台站的观测记录,通过计算玉米出苗期、成熟期和生育期长度等物候期特征的年变化率(θ),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玉米物候期对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
李正国杨鹏唐华俊吴文斌陈仲新刘佳张莉谭杰扬唐鹏钦
关键词:玉米环境温度
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的华北地区作物物候期/种植制度的时空格局特征被引量:75
2009年
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为保障粮食安全,须掌握变化中的自然与人文因素,而农业生态系统中变化最为明显直观的是农作物物候特征,如何提取大区域尺度上农作物物候期以及种植制度的时空格局特征,是评价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年内/年际农作物物候特征变化的原理,首先利用近10a来的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数据序列平滑重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华北地区农作物典型物候期的数量分布与空间格局特征;然后,基于上述物候期的分异特性建立了一年一熟和一年二熟等种植制度类型的遥感识别标志;最后,重点分析了上述种植制度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波动特征,并利用农业统计资料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简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物候期特征的数量分布和空间分布在不同生长季均具有显著差异,直接体现了与外界环境条件(诸如区域温度、降水和光照等)的匹配程度以及作物类型自身的生长特征;从主要种植制度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地区南部地区农作物类型以夏收作物和二熟秋收作物为主,与之对应的农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华北地区北部主要为一熟制区域,作物类型以一年一熟秋收作物为主,作物种植制度空间分布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从近10a的种植情况来看,一年一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年际变化幅度亦较大,一年二熟的夏收作物种植比例次之,而年际变幅最小,二熟秋收作物比例最低,其年际变幅居中。研究中亦提出,在进一步加强多时相遥感技术监测大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同时,亦需深入探讨作物物候特征及种植制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李正国杨鹏周清波王仰麟吴文斌张莉张小飞
关键词:物候期NDVI时间序列
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业务运行系统
周清波刘海启刘佳陈仲新辛晓平王秀山吴文斌吴晓春杨鹏陈佑启缪建明杨桂霞裴志远湛洪举马众模
“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业务运行系统”是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新技术,实时监测冬小麦长势、准确掌握冬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进而估算冬小麦的单产和总产的变化。该系统1998-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运...
关键词:
关键词:栽培管理农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
刘珍环唐鹏钦范玲玲杨鹏吴文斌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