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作品数:33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35个克隆,经噬菌体ELISA和交叉反应试验,确定阳性克隆,再对这些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以获取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然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所获噬菌体进行鉴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经过3轮淘洗后,噬菌体得到富集,获得11个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11个克隆噬菌体所展示的外源多肽中有7个克隆氨基酸序列含有相同的色氨酸(W)、脯氨酸(P)和谷氨酰胺(Q)结构(-WP-Q-),且均具有40%以上的抑制率;其余4个克隆没有共性,抑制率较低,可能为非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被选定的噬菌体能被抗Rh(D)血清特异识别,具有类似于Rh(D)蛋白的抗原性。结论利用抗Rh(D)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成功获得含有(-WP-Q-)结构的Rh(D)抗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卞茂红 沈际佳 刘淼 许伟 杨鹏 刘淑均 钟涛关键词:RH-HR血型系统 血型抗原 表位 肽库 白细胞过滤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和体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经血小板滤器去除手工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后对血小板的质量及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新鲜全血中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用床边型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滤除白细胞,分别用细胞计数、离心、血小板质量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CD62p表达率、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并观察临床输注反应。结果:经床边型血小板滤器除去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为90.32%,白细胞去除率为98.21%。除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有明显下降外,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低渗休克反应和CD62p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浓缩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过滤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明显降低临床输注反应的发生。 王丹 王敏 杨鹏 完晓菊 潘健 张循善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滤除 血小板质量 血小板功能 体外 淋巴血浆置换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2022年 分析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移植病人31例,包括术前群体反应抗体阳性(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15例,血型抗体不相容者肾移植1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对比各组患者LPE前后PRA 、血型抗体效价、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al antibody,DSA)、淋巴细胞亚群、血肌酐、尿素的变化。结果:15例PRA阳性患者经过3-7次LPE,PRA转阴性者7例,其余8例有明显下降。11例血型抗体不相容者肾移植,经3-5次LPE,9例ABO血型不容者手术当天血型抗体效价IgM、IgG均﹤1∶16,1例RhD血型不相容者手术当天Rh抗D效价﹤1∶16,1例患者血型抗体效价未降至目标水平[1](受者IgM≤1∶16且IgG≤1∶16),放弃手术。5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经2-5次LPE,与排斥点相比DSA的荧光指数中值(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明显下降(4056.00±1747.46 vs 906.01±547.16,t=5.485,P﹤0.05),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CD4+T/CD8+T比值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52,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94,P<0.05)。结论:淋巴血浆置换对于肾移植前PRA阳性病人、血型抗体不相容者以及移植后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治疗有效,能够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治疗效果持久。 王超 桂永辉 刘雪妮 杨鹏关键词: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供者特异性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微流芯片检测人血小板抗原系统基因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微流芯片检测方法,通过设计9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在一个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的目的基因片段,利用微流芯片快速检测HPA-2、4、5系统基因型;并把分型结果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35名健康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33名为2a/2a型,2名为28/2b型;34名为4a/4a型,1名为4a/4b型;29名为5a/5a型,6名为,5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该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尤其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卞茂红 刘淼 杨鹏 黄建尧 许伟 刘淑均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微流芯片 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06年 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对本地区献血小板者进行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同时将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将其结果进行同源性比较;再用已建立的方法对本地区的献血小板者进行人类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建立了人类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方法;本地区的HPA-1a、HPA-1b基因频率分别为97.7%、2.3%。结论构建的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1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为建立血小板血型库奠定基础。 卞茂红 杨鹏 刘淑均 许伟 张循善关键词: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人血小板抗原-2、-4、-5系统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HPA-2、-4、-5系统基因型;再用多重PCR对75名健康的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70名为2 a/2 a型,5名为2 a/2b型;73名为4 a/4 a型,2名为4 a/4b型;66名为5 a/5 a型,9名为5 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多重PCR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 卞茂红 黄建尧 杨鹏 刘淑均 许伟 沈际佳关键词:基因分型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大量输血患者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大量输血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发血记录本,回顾该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共输注386.0U红细胞,平均每例13.8U;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2 850.0mL,平均每例1 530.4mL;输注冷沉淀65.0U,平均每例2.3U;输注单采血小板3.0个治疗量,平均每例0.1个治疗量。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出血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大量输血预案对大出血患者优先使用红细胞,对血浆的使用稍加限制,加强患者血液保护,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血意识。 胡海亮 钟涛 夏康 杨鹏 卞茂红关键词:大量输血 红细胞 血浆 核黄素联合紫外光灭活血小板悬液中的病毒及抑制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核黄素联合紫外光进行血小板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观察灭活后血小板体外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人巨细胞病毒标准株(HCMV AD169)注入核黄素溶液,混匀后加入到单采血小板中,以一定辐照剂量的紫外光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病毒滴度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体外血小板部分参数的变化。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新鲜单采血小板,同步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血小板体外各参数。以植物凝集素(PHA)同步刺激两组血小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经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辐照剂量为1 500 mJ/cm2的紫外光(250<λ<350 nm)照射10 min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对照组细胞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实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于保存前(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悬液经过PHA同步刺激后: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抑制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而单采血小板体外诸参数和阴性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 钟涛 沈继龙 许伟 张循善 卞茂红 杨鹏关键词:核黄素 紫外光 病毒灭活 人类巨细胞病毒 植物凝集素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悬液巨细胞病毒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悬液中病毒灭活效果。方法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指示病毒,在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核黄素,结合照度为40000 Lux的可见光(λ(600nm),处理后加入单层人胚成纤维细胞(HF)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结果红细胞悬液中的核黄素浓度为50、100、150、200μmol/L时,结合照度为40000 Lux的可见光分别照射40、30、20、20min时,可将滴度为7.65log TCID50的HCMV灭活至<0.50log TCID50;PCR法未能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中的HCMV。 杨鹏 陶勇 张循善 王明丽 胡勇关键词:病毒灭活 巨细胞病毒 红细胞输注 冷冻自体血小板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淋巴瘤患者输注冷冻自体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行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血小板13次。在血小板中加入终浓度5%DMSO,于-80℃保存。当患者血小板小于20×109/L时,于37℃水浴箱快速解冻复苏后输注。分别测定冷冻前后血小板回收率以及22℃保存5d血小板的CD42b、CD62p及输注后1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血小板复苏后回收率为58%~85%,平均回收率为72.5%±8.2%。血小板CD42b由冷冻前的93.2%±6.0%下降到复苏后的80.1%±4.6%,CD62p由冷冻前的1.9%±0.9%上升到18.1%±10.1%(P<0.05),但与22℃保存5d的血小板CD42b、CD62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3例次的血小板输注中,11次1hCCI>7.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自体血小板是安全且可行的,可替代异体血小板输注,有助于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及减少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 杨鹏 张循善 卫玉芝 李庆生 夏瑞祥关键词:血小板 冷冻保存 干细胞移植 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