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体外循环
  • 2篇体外循环患者
  • 2篇外循环
  • 2篇细胞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戊乙奎醚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腰-硬联合麻...
  • 1篇依托咪酯

机构

  • 6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杨鹏
  • 5篇侯俊
  • 4篇汤和青
  • 4篇陈春
  • 3篇方为
  • 3篇柯齐斌
  • 2篇冯雪刚
  • 2篇林雷
  • 2篇龚园
  • 1篇侯炜
  • 1篇汤和清
  • 1篇徐青果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循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预处理组)、C组(后处理组、D组(联合处理组),每组20例;B组予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C组予乌司他丁2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预充液中;D组先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后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预充液中。分别于CPB前(T_1)、升主动脉开放5 min(T_2)、CPB结束后30 min(T_3)、CPB结束后4 h(T_4)时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并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TNF-α浓度于T_2~T_3,IL-6浓度于T_2~T_4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各组SOD血浆浓度在T_2~T_4明显升高,各组MDA血浆浓度在T_2~T_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M浓度在T_2~T_3,B组T_4较A组明显降低;B组vWF浓度在T_2及T_4,C组在T_2~T_3,D组在T_2~T_4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D组CECs数目于T_3点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和后处理均对体外循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发挥作用。
杨鹏侯俊陈春汤和青柯齐斌林雷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心肺转流术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循环乌司他丁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Ⅱ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CPB前(T1),CPB 30 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0 h(T3)、6 h(T4),24 h(T5),72 h(T6)分别采集静脉血,应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并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γ放射免疫法等技术分别检测TM、v WF、氧化亚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2组患者在CPB前比较,CECs无显著差异,但在T3、T4、T5、T6,Ⅱ组CECs数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在CPB结束后的T3、T4、T5点Ⅰ组的TM、v WF浓度均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ET-1浓度在T2、T3、T4、T5均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NO浓度在T4、T5两个时间点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能够降低CPB后TM和v WF表达,并减少CEC脱落和ET的产生,较好地维持血浆NO/ET的平衡,从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陈春侯炜林雷杨鹏侯俊汤和青方为柯齐斌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瑞芬太尼预处理
盐酸戊乙奎醚在合并COPD患者腹部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能否改善合并COPD患者腹部手术中肺功能。方法 60例合并COPD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长托宁0.03mg/kg;对照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006mg/kg。分别记录麻醉前和麻醉30、60、90min及术毕血气指标变化;分别于各时间点采血监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变化;观察平均气道压(PeaK)。结果治疗组术中、术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各时间点PaCO2、PeaK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戊乙奎醚组患者手术期间VEGF和vWF水平均低于东莨菪碱组。结论长托宁可以减少合并COPD患者腹部手术时的肺损伤。
陈春龚园杨鹏冯雪刚汤和清侯俊方为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COPD腹部手术肺功能
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纳布啡0.07 mg/kg(N组)和曲马多1 mg/kg(T组)。记录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寒战治疗成功和复发的情况、改良OA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和T组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分别为(3.6±1.3)min和(4.2±2.2)min,明显短于C组的(14.3±7.3)min(P<0.05)。N组和T组寒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0.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5);复发率分别为7.1%和11.1%,明显低于C组的80.0%(P<0.05)。N组OAA/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T组(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0.0%,明显高于C组和N组的20.0%和13.3%(P<0.05);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0.07 mg/kg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发生的寒战,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曲马多更低,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杨鹏龚园罗爽爽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寒战剖宫产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依托咪酯组(Etom),各2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1d、3d、7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Etomidat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但Etom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低于IR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侯俊杨鹏汤和青皮明芳方为冯雪刚
关键词:依托咪酯海马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Ⅲ、Ⅳ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Ⅱ组为模型对照组;Ⅲ组分别于CLP手术后0,2,4,6 h腹腔注射Dex 12.5μg·kg-1;Ⅳ组分别于CLP手术后0,2,4,6 h腹腔注射Dex25.0μg·kg-1。CLP手术后0,2,4,6,24 h分别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CLP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中肺组织TNF-α、IL-6及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TLR4表达及W/D明显降低,病理学损伤也明显减轻(P<0.05)。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LR4通路来实现。
杨鹏侯俊徐青果陈春汤和青柯齐斌
关键词:脓毒症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