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云云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监护
  • 2篇新生儿重症
  • 2篇新生儿重症监...
  • 2篇新生儿重症监...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置管
  • 2篇中心静脉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外周
  • 2篇静脉
  • 2篇监护病房
  • 2篇NICU
  • 2篇病房
  • 2篇产儿
  • 1篇导管
  • 1篇低出生体重

机构

  • 7篇泉州市儿童医...

作者

  • 7篇林云云
  • 3篇林英秀
  • 3篇黄美霞
  • 1篇何梅凤
  • 1篇苏平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对蓝光照射早产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究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对蓝光照射早产新生儿黄疸生长发育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合并黄疸患儿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智能指数、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最大体质量下降比例及恢复体质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后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P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2个月后,2组患儿的MPI和PDI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智能发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黄美霞林云云
关键词:早产儿黄疸智能发育蓝光照射
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计划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计划在新生儿童重症监护(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早产儿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家长的家庭照护能力、出院后1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出院后1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院时家长的家庭照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1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内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计划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能提高早产儿家长的家庭照护能力,降低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内的再住院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黄美霞林云云
关键词:出院计划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
流体体位垫预防NICU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流体体位垫预防NICU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NICU 98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流体体位垫预防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体体位垫能有效预防NICU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保障患儿皮肤完整性。
周雪芬林云云出腾云
关键词:危重患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196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呼吸机和呼吸道的管理和医护人员健康教育,195例患儿感染得到控制,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患儿的感染情况。
林云云林英秀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操作耗时。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置管平均时长、疾病种类、穿刺部位等相关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vs 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P<0.05)。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3.3%)和特异性(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能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避免导管尖端异位影响临床治疗,并可节省置管耗时。
林英秀何梅凤林云云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监护仪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亚低温治疗期间的相关护理。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该科室进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儿均给予行全身亚低温冰毯治疗,为患儿温的稳定;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该组新生儿中、重症窒息70例,治愈63例、好转5例、放弃治疗2例,未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监护及护理措施可保证新生儿全身亚低温冰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林云云林英秀周雪芬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监护
适于胎龄与小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对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及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和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长增长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移位的影响,并横向比较影响程度,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把握导管尖端位置监测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医院NICU住院并使用PICC的VLBW,按出生体质量和胎龄关系分为AGA组45例和SGA组19例,记录首次置管当日身长(Ht_(1))以及PICC尖端位置、置管期间胸片检查当日身长(Ht_(n))以及PICC尖端位置,并计算相应的身长增长率。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的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将AGA和SGA的身长增长率分别与PICC尖端移位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回归直线。结果VLBW中AGA组97.8%患儿出现移位,SGA组所有的患儿都出现移位,占比最多的均为移位3个椎体。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身长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均具有相关性(AGA组rs=-0.719,P<0.001;SGA组rs=-0.769,P<0.001),随着VLBW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A组回归模型(R^(2)=0.517,调整后R^(2)=0.513,F=129.487,P<0.001),SGA组回归模型(R^(2)=0.591,调整后R^(2)=0.585,F=95.385,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回归系数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两条直线平行,说明身长增长率对两组患儿位移的影响一致。截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265,P=0.003),说明两组患儿位移的起点不同(即增长率为零时的位移位置),说明位移与是否为AGA、SGA有关。结论随着VLBW中AGA和SGA身长增长,PICC尖端逐渐移位远离心脏,但相同的身长增长率,SGA引起的导管尖端移位幅度更大。建议AGA身长增长率12.4%、SGA身长增长率9.5%可作为监测导管尖端位置的重要时机,以免导管尖端进一步移位至非中心静脉,
黄美霞林云云苏平庄春玲李玉萍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