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参

作品数:19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急性
  • 5篇脑血
  • 5篇出血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中风
  • 3篇缺血
  • 3篇脑出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急性脑血管
  • 3篇急性脑血管病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性
  • 2篇皂苷

机构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作者

  • 19篇林参
  • 11篇陈志刚
  • 10篇孟繁兴
  • 9篇马丽珍
  • 7篇王乐
  • 7篇郭蓉娟
  • 7篇韩刚
  • 6篇张允岭
  • 3篇唐启盛
  • 3篇裴清华
  • 3篇金香兰
  • 3篇张綦慧
  • 3篇王颖辉
  • 2篇张娜
  • 2篇郭荣娟
  • 2篇李学军
  • 2篇黄象安
  • 2篇刘强
  • 1篇柳洪胜
  • 1篇蔡英丽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医教育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基础病病史相互关系初探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对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基础病病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6例中风病患者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6大基本证候加以辨证,并根据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病史不同进行基本证候发生频率的分析比较。结果:中风病患者的某些基础病对于其中风证候表现有明显的影响,高血压病史中风患者的阴虚阳亢证有着显著增高的发生率(P=0.04),冠心病史的中风病患者的血瘀证发生率较无冠心病病史者高(P=0.03)。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的基础病状况对其证候表现有显著影响。
刘强陈志刚孟繁兴郭荣娟韩刚林参王乐马丽珍
关键词:中风病基础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相关性。方法对20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的以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血清心肌酶谱,性别,年龄,神志,偏瘫等级,既往有无冠心病史,中医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虚,脑出血,脑梗塞,心电图改变,有无脑水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并将调研资料经数量化处理输入计算机,应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1.0,进行急性脑血管病诸因素与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与脑出血呈正相关(r=0.185,P<0.05),与中医病理因素火热呈正相关(r=0.215,P<0.05),与意识障碍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6,P<0.001),与并发症的发生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1,P<0·001),与死亡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2,P<0.001),与中医病理因素风呈负相关(r=-0·139,P<0·05),与中医病理因素瘀呈负相关(r=-0·174,P<0·05),与年龄、偏瘫等级、既往有无冠心病史及中医病理因素痰、虚以及脑梗塞、心电图改变无相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尤其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容易升高且预后较差。
郭蓉娟韩刚王颖辉孟繁兴王乐裴清华江涛林参马丽珍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心肌酶谱
以发热为突出表现的成人Still病1例分析
2006年
马丽珍孟繁兴郭蓉娟林参王乐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探讨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可能发生机制。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量化评分,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睡眠障碍41例,发生率为66.13%,睡眠障碍组平均年龄、女性百分比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受累供血动脉系统及是否为优势半球受累无明显的相关性。睡眠障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气虚证的证候均值睡眠障碍组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机制较为复杂,评价病人的睡眠状况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林参陈志刚马丽珍孟繁兴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
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7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诊断标准结合影像学的方法,分为大动脉病变组87例、小动脉组病变120例,对2组患者中风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动态比较。结果①中风病发病后1、2、3、7、14、28d6个时点NIHSS量表得分的动态演变显示出与证候得分类似的规律性,大动脉病变的曲线形态多为发病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动脉病变曲线形态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在第2天多会出现一个波谷,曲线波峰多在3~7d之间。②在大小动脉病变的预后方面,大动脉病变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小动脉病变组,提示大动脉病变组较小动脉病变组预后差。2组ADL差异不显著。结论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表现出不同的预后变化规律,大动脉病变组较小动脉病变组预后差。
张娜陈志刚孟繁兴李学军蔡英丽王乐马丽珍林参高芳刘强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小动脉病变预后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3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6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人。研究学时为8学时,均由相同教师授课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操作考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84.29±7.91)分,对照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0.32±6.55)分,试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谭超董巧稚孙海燕马丽珍黄象安林参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ington病1例被引量:1
2007年
Huntington病也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基底节和大脑皮质变性的一种遗传病,属于神经内科罕见疾病,临床特征为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异常粗大的舞蹈样动作)和痴呆。母系遗传的发病较晚,进展缓慢;父系遗传的早发倾向更明显,进展快。本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刺激如劳累、情绪刺激等也是重要因素,70%以舞蹈样动作起病,少数以精神分裂症、癫痫、情绪抑郁起病。
马丽珍郭蓉娟孟繁兴王嘉麟王乐林参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平肝熄风药病案
血管性认知缺损病因病机初探被引量:9
2006年
石玉如张允岭戴中林参扈新刚柳洪胜金香兰
关键词:病因病机毒损脑络
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近年来,人们应用许多动物如猫、狗、兔、猪、灵长类、大鼠、小鼠作为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各种模型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更好的进行脑缺血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在一般会选择鼠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这是因为:鼠价格低廉,
张綦慧张允岭陈志刚郭蓉娟孟繁兴林参王乐金香兰
关键词:脑缺血动物模型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调查我院 172例病人影响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指标及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甘露醇使用剂量和天数的交互项、消化道溃疡等以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痰热腑实型、痰湿蒙神型是其危险因素 (P <0 .0 5 ) ,呋塞米 (速尿 )使用天数是肾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 (P <0 .0 1)。结论 积极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多种危险因素 。
韩刚林参孟繁兴郭荣娟陈志刚张云岭唐启盛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肾功能损害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