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沂
- 作品数:20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ITGB3基因变异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ITGB3基因SNP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一医院及宁波市姜山镇社区服务中心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两周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Veri-fyNow-Aspirin方法评估其血小板反应性,结果以ARU表示。同时提取静脉血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ITGB3基因SNPrs11871251和rs2317676;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尿11-DH-TXB2浓度,分析SNP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联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中ITGB3基因rs1187125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 22.5%、AG52.4%及GG 25.3%;rs2317676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 4.3%、GA 29.4%及AA 66.2%。rs2317676不同基因型携带者AR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其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SNPrs11871251不同基因型携带者ARU及尿11-DH-TXB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SNP基因型携带者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ITGB3基因SNP rs2317676可能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有关,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量人群资料进一步支持。
- 崔翰斌陈晓敏林少沂周宏林李佳高文辉李晓静杜卫平朱绥董亚陈悦能蔡文云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反应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单位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spirin reaction units,ARU)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ARU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RU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ARU水平显著降低(540.39±54.39 vs.654.49±39.48,P=00);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49.59±9.48)%vs.(64.39±8.89)%,P=00)];再次入院率显著降低(20%vs.40%,P=29)。死亡率、非致死性心梗、卒中和出血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有助于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ARU,降低再入院率。
- 王勇孔丽君王胜煌林少沂崔翰斌周宏林陈晓敏
-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丹红注射液
-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键基因
- 2021年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键基因。方法对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进行检索筛选,获取GSE41571和GSE120521表达芯片,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方法对芯片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及功能分析。结果获得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7个,表达下调基因79个。GO和KEGG分析发现,表达下调的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细胞基质黏附、钙离子结合和钾离子跨膜转运等,通路主要富集在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上调的基因功能富集于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及蛋白质结合等。GSE41571芯片得到FZD7、ASPN、PAK3、STK38L、KIF3A、COL21A1、FAP、LCP2、HECW2、GLIS2,除LCP2上调外,其余基因在破溃斑块中均表达下调。GSE120521芯片中基因表达情况与GSE41571芯片结果一致。结论LCP2可能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 林少沂朱云云姚麒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关键基因
- 冠心病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反应多样性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 陈晓敏崔翰斌杜为平林少沂苏嘉李晓静董长征
- P2Y12受体拮抗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然而,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经常发生。因此,研究P2Y12受体拮抗剂(尤其是氯吡格雷)疗效...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受体拮抗剂
- 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204例,比较他汀和PCSK9抑制剂使用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他汀组与PCSK9抑制剂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CSK9抑制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他汀组高(P<0.05)。治疗3个月,他汀组总胆固醇、LDL-C、TG均显著降低(P<0.05)。且在PCSK9抑制剂组中,使用依洛尤单抗3个月患者总胆固醇、LDL-C、TG均显著降低。然而,HDL-C及Lp(a)在使用他汀或PCSK9抑制剂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PCSK9抑制剂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他汀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有助于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
- 王健杜为平周宏林林少沂沈才杰胡豪畅胡颖楚陈晓敏
- 关键词:他汀心血管不良事件
- 阿司匹林抵抗:从实验室到临床被引量:4
- 2011年
- 抗血小板药物在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上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以阿司匹林应用最为广泛。但有研究报道40%的患者,其血小板功能未能被阿斯匹林抑制[1],同时这种药物低反应又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2]。阿司匹林不能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生物学抵抗),
- 林少沂陈晓敏崔翰斌
-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实验室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脑血管事件血小板功能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女性,80岁,因胸痛6h于2013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时胸痛持续不能缓解,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体检发现患者血压为88/62 mmHg(1 mmHg二0.133 kPa),心率62次/min,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5~0.2 mV,V3R~ V5R导联ST段抬高0.1 mV,考虑“急性下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予阿司匹林片300 mg嚼服和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并予适当补液,多巴胺升压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12 mmHg,平时服用培哚普利片+氨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另患者有心房颤动史5年,平时未服用抗栓药物.
- 刘俊松陈晓敏杜为平林少沂王健崔翰斌
-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右心室心肌梗死AVF导联升压治疗
- 伴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活性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活性。方法:选取符合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心肌梗死后3个月以上,无心绞痛,且心功能≤Ⅱ级患者)79例,服用75 mg/d氯吡格雷和100 mg/d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集外周血通过Veri-fyNow血小板检测仪来检测ADP-P2Y12反应单位(PRU值)、血小板基础活性(基线值)及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程度(血小板抑制率)。结果:4例(5.1%)患者的HAMD总分≥20分,52例(65.8%)<8分;7例(8.9%)患者HAMA总分≥14,39例(49.4%)<7分。与HAMD<8分者相比,HAMD总分≥20分者的PRU值[(311.5±68.0)vs.(213.0±59.9)]、血小板基线值[(308.4±41.1)vs.(279.3±44.3)]较高,血小板抑制率[(0.1±0.2)vs.(0.2±0.2)]较低(P<0.05)。与HAM A总分<7分者相比,HAMA总分>14者的PRU值[(272.0±54.6)vs.(200.0±56.2)]较高,对血小板的抑制率[(0.1±0.1)vs.(0.3±0.2)]较低(P<0.05)。HAM D总分与PRU值(r=0.54,P<0.01)、血小板基线值(r=0.30,P<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r=-0.47,P<0.01)。HAMA总分与PRU值(r=0.54,P<0.01)、血小板的基线值(r=0.24,P<0.05)呈正相关,与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52,P<0.01)。结论:心肌梗死稳定期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血小板活性可能会增加,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程度的抑制率可能弱化。
- 邬丹娟阮列敏季蕴辛崔翰斌杜为平朱爱珍林少沂
- 关键词:血小板氯吡格雷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密切相关。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世界上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对于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中同样存在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显示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成绩胡豪畅林少沂苏嘉陈晓敏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
- 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VerifyNow临床应用初探
- 应用中,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所有患者使用统一的标准剂量并不合适.因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其对于PCI术后等高危患者极为重要. 本院在国内首次开展对PCI术后及单服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病患者包...
- 林少沂崔翰斌陈晓敏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