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敏海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微量元素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4年
- 柳敏海蒋霞敏
- 关键词:微量元素水产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生长发育
- 影响水产动物饲料氨基酸的因素被引量:5
- 2004年
- 柳敏海蒋霞敏朱凌盈
- 关键词: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氨基酸饲料原料饲料加工工艺
- 不同生态条件对绿色巴夫藻生长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7年
- 研究不同温度、盐度、光照条件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的适温范围在5—30℃之间,最适为25℃;该藻为低盐度种类,在试验范围内都能生长,其最适盐度为6‰;生长较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巴夫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1(n-7)、C18∶1(n-9)、C18∶3(n-3)、C18∶4(n-3)、C22∶6(n-3),其中在20℃时C22∶6(n-3)的含量达到最高,且PUFA(n-3)的含量也较高;在低盐度条件下有利于PUFA(n-3)的合成,盐度为6‰时C20∶5(n-3)的含量最高为总脂的6.02%,在盐度为15‰时C22∶6(n-3)的含量达到最高(总脂的17.79%);光照强度对C22∶6(n-3)的影响不大,在3000lx时C20∶5(n-3)的含量较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下利于PUFA(n-3)的合成,且C22∶6(n-3)的含量较高。
- 蒋霞敏柳敏海邢晨光
- 关键词:绿色巴夫藻生态条件脂肪酸组成
- 第九节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的研究
- 本文对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特征作了较细致的描述,旨在提供双齿围沙蚕人工繁育不同发育阶段的外部特征和发育状况判别的依据.
- 柳敏海蒋霞敏
-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胚胎幼体发育
- 文献传递
- 温度、光照与盐度对雨生红球藻诱变株虾青素累积的调控被引量:25
- 2005年
- 以MA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诱变株1号为研究材料,进行物理因子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累积的调控实验.温度梯度为15℃、20℃、25℃、30℃和35℃;光照梯度为黑暗、1 000 lx、2 000 lx、4 000 lx、6 000 lx和8 000 lx;盐度设0、4、8、12、16和20.进行单因子的胁迫实验,测定各组的虾青素含量和藻密度,结果显示,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15~20℃,光照1 000~2 000 lx,盐度0.虾青素累积量最高时的温度为25~30℃,光照为8 000 lx,盐度为4~8.进一步进行盐度、光照的两因素胁迫正交实验,并检验两者的交互作用.其中盐度设4、8、12三个水平,光照强度设6 000 lx、8000lx、10000 lx三个水平.结果光照为8 000 lx、盐度为8时获得最高的虾青素含量,其交互作用非常显著.
- 蒋霞敏柳敏海沈芝叶
-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温度光照盐度虾青素累积
- 曼氏无针乌贼的药用价值及其人工养殖被引量:14
- 2005年
-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a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Mol1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二腮亚纲(Dibranchia)、十腕目(Decapoda)、乌贼超科(Sepiacea)、乌贼科(Sepiidae)、无针乌贼属(Sepiella),是我国沿海广温广布品种,南北海域均有分布.
- 符方尧蒋霞敏柳敏海
-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人工养殖药用价值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 大溪地金藻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盐对大溪地金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溪地金藻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照度为1000~7000lx,最适照度为3000~6000lx;适宜盐度6 5~39 5,最适盐度为19 5~26 0。N、P单因子的优水平分别为N-1mg/L、P-0 1mg/L,Fe单因子作用不明显,N、P、Fe交互作用的优水平为N-1mg/L、P-1mg/L、Fe-0 1mg/L。
- 柳敏海张春丹
- 关键词:温度光照度盐度营养盐
- 双齿围沙蚕形态参数关系的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对382条双齿围沙蚕的体长、头长、体重、体宽、刚节数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体长与体重呈平方函数关系;体宽与体重成冥函数关系;刚节数在体长170 mm前的生长期内接近线性增长关系。双齿围沙蚕一般体长到190 mm即为成体体型,此后生长速度变慢,因而此时期为最佳捕捞期。由于环境因素差异,不同地区沙蚕的刚节数变化稍有差异。
- 柳敏海蒋霞敏张永靖李彬峰
-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
- 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诱变株虾青素积累的调控被引量:10
- 2005年
- 在温度为(20±1)℃,光照为40μEm-2s-1条件下对雨生红球藻经紫外诱变所得的藻株1号、藻株2号及对照株进行比较培养,结果表明:诱变株1号生长速率最快.进一步对诱变株1号进行缺氮、缺磷、缺铁、添加醋酸对其虾青素累积速率影响的试验以及氮、磷、铁的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其中氮试验中,分别设置0,1,2,3,4,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磷试验中分别设置0,0.5,2,4,8,10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铁试验中,分别设置0,0.1,0.2,0.4,0.5,1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添加醋酸试验分别设置0,0.5,1,1.5,2,2.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铁完全缺乏的情况下和醋酸浓度为2 mg/L下,红球藻的虾青素累积速率最高.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里表明氮、磷、铁3个因子对虾青素的累积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磷、氮铁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氮胁迫能诱导雨生红球藻从绿色游动细胞转变成红色不动细胞,培养基中磷胁迫和醋酸钠刺激能大大加快这一转化的速率.
- 蒋霞敏柳敏海任凯来
-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化学因子虾青素累积
- 雨生红球藻诱变株1号大量培养试验
- 2005年
- 在白塑料桶和水泥池中进行了雨生红球藻诱变株1号大量培养试验,温度为14~18.5℃,结果为:桶接种密度分别为8.1×103个/ml、6.5×103个/ml、6.6×103个/ml,经过12 d的培养,密度分别为14.7×104个/ml、14.3×104个/ml、14.7×104个/ml;水泥池接种密度分别为2.0×103个/ml、5.1×103个/ml、3.5×103个/ml,经过11 d的培养,密度分别为7.9×104个/ml、10.0×104个/ml、9.2×104个/ml.动细胞藻密度分别为8.2×104个/ml、14.7×104个/ml、22.4×104个/ml,收获到湿藻1616 g/m3、1768 g/m3、2488 g/m3,干藻86 g/m3、92 g/m3、132 g/m3;不动细胞藻密度分别为4.4×104个/ml 、18.9×104个/ml,收获到湿藻1921 g/m3、4677 g/m3,干藻138 g/m3、342 g/m3.
- 柳敏海蒋霞敏
-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