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宇闯

作品数:50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栓塞
  • 15篇动脉
  • 14篇介入
  • 11篇栓塞治疗
  • 10篇静脉
  • 9篇血管
  • 9篇化疗
  • 8篇疗效
  • 8篇介入治疗
  • 7篇肝癌
  • 6篇动脉栓塞
  • 6篇化疗栓塞
  • 6篇肝动脉
  • 6篇CT
  • 5篇动脉化疗
  • 5篇动脉化疗栓塞
  • 5篇造影
  • 5篇栓塞术
  • 4篇动静脉
  • 4篇射频

机构

  • 48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梁宇闯
  • 29篇李卓永
  • 25篇林坚
  • 22篇杨锦钊
  • 14篇李宗业
  • 8篇麦栩榆
  • 7篇柯欣
  • 5篇龙晚生
  • 4篇黎冠东
  • 3篇高珩
  • 3篇李方明
  • 3篇李伟
  • 2篇罗学毛
  • 2篇钟彩芳
  • 2篇杨爱莲
  • 2篇胡茂清
  • 2篇苏明
  • 2篇郑辉
  • 2篇兰勇
  • 2篇冼翠华

传媒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股动脉置管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术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置管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术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并与50例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患者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血肿、发热、再次栓塞的比率分别为2.0%,14.0%和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38.0%和30.0%(P<0.05),观察组发生肺栓塞的比率为2.0%,与对照组的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积极的减少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溶栓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李宗业李卓永梁宇闯柯欣钟彩芳
关键词:股动脉置管下肢动脉栓塞并发症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T导向冷循环射频消融(RFA)在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3月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2例共48个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转移瘤直径<3cm的20个,3~5cm的23个,>5cm的5个。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后行腹部CT三期扫描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RFA治疗后完全坏死肿瘤39个(81%),其中直径<3cm者19个(95%),3~5cm者18个(78.2%),>5cm者2个(40%),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局部治疗肝转移瘤的方法。
杨锦钊李卓永林坚梁宇闯柯欣李宗业麦栩瑜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转移瘤CT导向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赖穗翩黎冠东左克扬梁宇闯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综合与保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
2011年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综合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9例患者中,47例经同意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合并抗凝治疗,进入实验组;3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猝死率及肺栓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6.25%(2/32),P<0.05;0 vs.15.62%(5/32),P<0.05]。实验组患肢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47/47)vs.81.25%(26/32),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足背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并抗凝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赖浚兴彭宇程梁宇闯林如明张高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溶栓
载药微球经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应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及碘油+Embosphere空白栓塞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AT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TACE治疗共7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其中载药微球(DEB-TACE)组32例,碘油+空白微球组(CATCE)44例,共85个瘤体,通过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月瘤体局部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结果:DEB-TACE与CATCE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CR+PR)分别为84.38%和72.73%,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7.50%和7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CATCE组多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与CAT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在瘤体局部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等疗效差异不大,但是DEB-TACE治疗较CTACE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因此可对DEB-TACE疗法进行临床推广。
杨锦钊陈锦棠赵振梁李卓永林坚梁宇闯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载药微球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转移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DSA导引下,对15例脊椎转移癌患者的27个椎体,经皮椎弓根穿刺病变椎体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8~72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活动状况改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6个月,12例疼痛缓解,其中9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椎溶骨性转移癌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加脊柱稳定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具有安全、操作简易的优点。
梁宇闯李卓永余更生林秀欣林坚杨锦钊
关键词:脊椎肿瘤转移椎体成形术
肢体深部血管瘤的介入性栓塞治疗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肢体深部大面积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VA或平阳霉素与碘油混合乳剂等栓塞物质 ,对 8例患者共行 11次病灶栓塞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和局部软组织肿块消失 4例 ;症状减轻、软组织肿块缩小 >2 / 3者 2例、>1/ 3者 2例。结论 肢体深部大面积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李卓永梁宇闯林坚
关键词:介入治疗栓塞治疗
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典型肺炎 (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 :对我院 2 2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医护人员及 2例非典型肺炎住院病人 (已死亡 )的HRCT动态观察。结果 :早期病灶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病灶 ,双上肺及双下肺背段为主。病灶较小 ,密度较高 ,边界比较清楚 ,可实变 ,10 %左右病人 (4例 )局限在早期发现的病灶范围。 5d后开始吸收、好转 ;80 %以上的病人 ,肺内病灶进展较快、较广 ,呈跳跃性播散 ,易实变、纤维化 ,严重病人可合并有胸膜增厚 ,胸膜腔积液 ;肺内病灶大部分完全吸收 ,小部分病人肺内残留一些条索状阴影 个别病人因双肺广泛病变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结论 :SARS的肺部CT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CT检查对于SARS的诊断。
罗学毛李海鸿李伟梁宇闯龙晚生梁金平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腔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收治,通过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分析其病例资料的分布特征。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40/40)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2月通畅率为85%;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为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陈锦棠梁宇闯李卓永林坚杨锦钊莫均杰赵振梁梁卓荣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腔内治疗支架成形术
20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2014年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1].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于2006年12月~2013年6月也收治了20例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现总结其中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冼翠华梁宇闯罗明乾轩慧杰胡国强钟业娟苏明胡菂菂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诊治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病人上肢肿胀诊治经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