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小冬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烧伤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循环
  • 2篇增殖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铜离子
  • 2篇瘢痕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离子
  • 2篇角质
  • 2篇角质形成
  • 2篇DNA水平
  • 1篇循环DNA
  • 1篇移植术
  • 1篇乙酰半胱氨酸
  • 1篇愈合
  • 1篇增生
  • 1篇人角质形成细...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张宜澜
  • 6篇彭代智
  • 6篇段小冬
  • 4篇黄亚兰
  • 3篇周灵
  • 3篇李睿夫
  • 3篇何斌
  • 2篇刘洋
  • 2篇刘小玲
  • 2篇任辉
  • 2篇甘雨
  • 2篇刘潇
  • 1篇陈志勇
  • 1篇钱卫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1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P〈0.05)。2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最高,达(77.23±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0.51)%/d(P〈0.05)。3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4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χ2=11.697,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张宜澜彭代智段小冬何斌周灵李睿夫黄亚兰刘洋甘雨
关键词:深度烧伤微粒皮创面愈合瘢痕增生
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血浆循环DNA在判断烧伤后伤情、病情及临床结局中的意义。方法纳人烧伤面积(BSA)〉30%的烧伤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岁。热力烧伤25例,化学烧伤7例。烧伤至入院中位时间为6.5h。分别于烧伤后1-3、4-7、8-14、15-21d收集血浆样本共108份,采用血浆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样本中的循环DNA,并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测定其浓度,分析其在烧伤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结合烧伤伤情(BSA、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分析血浆循环DN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32例烧伤患者在入院第1次采血(烧伤后1-3d)的血浆循环DNA水平与BSA、烧伤指数、Ⅲ度烧伤面积、APACHEⅡ等伤情参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浆循环DNA水平随烧伤后时间呈现出先略微抬升而后下降的规律,其中特重度烧伤组及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循环D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同期的重度烧伤组、存活组(P〈0.01)。血浆循环DNA水平与患者MODS评分(P〈0.01)及多项临床与实验室指标(P〈0.05)显著相关。入院时血浆循环DNA水平、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BSA、Ⅱ度烧伤面积及烧伤指数皆与临床结局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浆DNA水平与烧伤伤情和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烧伤后机体受损的严重程度指标与预后指标。
刘潇任辉彭代智刘小玲何斌张宜澜钱卫李睿夫段小冬周灵
关键词:烧伤循环DNA血浆
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烧伤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 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烧伤临床分期分别于烧伤后1-3天、4-7天、8-14天、15-21天,收集32例烧伤患者共108份血浆样本,采用血浆DNA提取试剂盒和PicoG...
彭代智刘潇任辉刘小玲何斌张宜澜李睿夫段小冬周灵
微摩尔浓度铜离子通过刺激活性氧产生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Cu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Cu2+(0、10-8、10-7、10-6、10-5、10-4、10-3mol/L)组或(和)5 mmol/L NAC处理Ha Ca T细胞后,采用CCK-8法和DCFH-DA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内ROS产生,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ROS产生及其与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0 mol/L Cu2+)相比,10-6、10-5mol/L组Cu2+处理48 h后Ha Ca T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升高至116.19%(P=0.027)、113.37%(P=0.036),而其细胞内ROS产生在处理后30 min达到127.47%(P=0.001)、124.28%(P=0.031),60 min进一步上升至140.47%(P=0.002)、134.29%(P=0.007)。5 mmol/L NAC能拮抗微摩尔浓度Cu2+的上述作用。虽然10-8、10-7mol/L Cu2+在处理后60 min也刺激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升高至110.99%(P=0.016)及117.34%(P=0.016),但是处理48 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仅为101.09%和101.86%,并无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P>0.05)。结论微摩尔浓度Cu2+能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这种促增殖效应可能与刺激细胞内ROS水平的适度上调有关。
段小冬彭代智张宜澜陈志勇黄亚兰
关键词:铜离子人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增殖活性氧N-乙酰半胱氨酸
铜离子制剂在制备促进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药物或敷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离子制剂在制备促进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药物或敷料中的用途,其中所述铜离子制剂中铜离子的浓度为10<Sup>-8</Sup>~10<Sup>-4?</Sup>mol/L。该铜离子制剂具有促进人皮肤角质形成...
彭代智段小冬张宜澜黄亚兰
文献传递
Ki67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的Ki67检出率为100%。根据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将患者分为3组,≤10%组10例,11%~40%组10例,≥41%组7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与瘢痕溃疡持续时间长短、浸润深度和手术后复发相关,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越高,溃疡持续时间越短(P<0.05)、浸润越深(P<0.01)、手术后越易复发(P<0.05);而与瘢痕病程、溃疡面积无关(P>0.05)。结论 Ki67的表达在瘢痕癌浸润深度和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甘雨彭代智段小冬张宜澜刘洋黄亚兰
关键词:瘢痕癌KI67皮肤溃疡肿瘤浸润术后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