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文
- 作品数:84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合成及二甲苯燃烧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铜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用 XRD和 TPR谱对其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 ,着重研究了铜钴原子比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还原性能以及二甲苯燃烧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二甲苯燃烧催化活性与样品的还原温度 ,铜钴原子比密切相关 ,当 Cu/Co=2∶ 1时 ,其样品的还原温度最低 。
- 付冬胡瑞生段毅文沈岳年
- 关键词:程序升温还原燃烧催化剂
- 流体传热场中的守恒定律及其解法被引量:2
- 2014年
- 流体传热场[1,2]中的传热是自然过程或过程工业中常见的单元操作[3,4]之一,而套管式换热器[5]是一类典型的换热设备;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的流体传热场涉及了流体运动[6],这些流体质点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层流)、也可能波动运动(过渡流或湍流),所以确定流体质点运动的速度侧形(=■+■)成为了确定流体传热场的基础,本文中基于守恒定律探讨了流体质点运动速度侧形的求解方法。
- 段毅文张馨颖
- 关键词:守恒定律
- 流体传热场方程的本征值、解法及其性质
- 2015年
- 本征值是许多科学问题的内在性质;因此,确定本征值成为了解决科学问题的前提。本文中,将探讨采用数值方法中的两分法,求解流体传热场方程本征值的方法以及本征解的性质。
- 段毅文
- 关键词:本征值数值解法
- 动态规划多目标多级工业化学反应(英文)
- 2005年
- 化学反应的返混影响对于化学反应过程十分重要.采用多目标、多级动态规划方法,讨论了在 N CSTR中进行本征竞争反应的过程,得到合理的结果,成功地解释了返混特性对这一工业化学反应的影响.DAE方程组的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准确,数值计算收敛速度也较快.
- 段毅文
- 关键词:动态规划
- 流固催化反应中的分形几何对称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7
- 1997年
- 分形学自问世以来,以成为近代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分形学如虎添翼,其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形几何对称模型是基于分形学方法研究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于计算机将可得到很多新结果,这会加深人们对扩散催化反应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 邹策千段毅文乌地陈丽萍樊海燕
- 多釜串联性能研究实验的改进被引量:2
- 2014年
- 多釜串联实验有利于理解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返混特性、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该改进设计加入了一个并行的大釜对照反应器,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系统的流动特性,理解多釜串联模拟理想反应器的实际意义。相比单理想反应器,多釜串联模拟是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的,减少了混合作用所产生的稀释效应,使过程的推动力得以提高。
- 胡瑞生王瑞达刘启业高官俊段毅文
- 关键词:多釜串联返混
- 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热力学函数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热力学函数法进行化工过程的热力学计算,是化工生产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本文讨论了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Excel数据库、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辅助模拟计算纯组分气体的热力学函数的基本方法;VB6.0模拟计算程序已在Pentium-4微型计算机上调试运行通过。
- 段毅文李彬齐光辉邬永利
- 关键词:VB模拟计算热力学函数
- 化学工程中非线性方程数值求解的敛散性研究(英文)
- 2006年
- 采用泰勒展开式得到一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非线性方程迭代数值计算近似求解,找到一个判断计算的数值解是否收敛于它的真实解的判据,讨论了数值解的收敛域和收敛速度的大小.
- 鲍高强段毅文
- 关键词:泰勒展开式敛散性
- 催化剂颗粒内浓度分布模拟计算中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2.第二类边值问题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拟对均匀型催化剂活性组份分布催化剂颗粒(无限片形和球形)内发生零级和一级等温反应时,催化剂颗料内浓度分布的几种模拟计算方法(打靶法、牛顿—高斯法、绷弦法和正支配点法)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把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相应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程序已在Compag386微型计算机上运行通过。
- 邹策千段毅文乌地陈丽萍樊海燕
- 关键词:模拟计算内扩散边值问题计算方法
- 间壁式液-液热交换实验及其信息化过程研究1.工程实验、类似率分析与信息化过程(中)
- 2014年
- 5结果与讨论
在VB-Excel工作平台上,经程序计算和数据处理后,可得下列图表:
5.1数据的综合评估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热流体质量流量qM,1的增加(8.6068-88.2173kg/h),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基本维持在140kg/h左右变化不大;由图9可以看出,径向传热速率在这一过程中从294.242W增加到了1348.795W。
- 段毅文张友谊王云飞都丽娜
- 关键词:热流体总传热系数传热膜系数流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