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树林

作品数:79 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语言文字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7篇反问
  • 16篇问句
  • 16篇反问句
  • 11篇汉语
  • 10篇立法语言
  • 9篇话语
  • 9篇话语标记
  • 8篇现代汉语
  • 6篇语法化
  • 6篇法化
  • 4篇语料
  • 4篇语料库
  • 4篇语言
  • 4篇景区
  • 4篇句法
  • 4篇基于语料
  • 4篇基于语料库
  • 3篇语用价值
  • 3篇失范
  • 3篇失范现象

机构

  • 67篇黑龙江大学
  • 6篇南开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黑河学院
  • 1篇黑龙江科技大...
  • 1篇黑龙江艺术职...

作者

  • 74篇殷树林
  • 5篇李君
  • 2篇颜力涛
  • 1篇师惠玲
  • 1篇姚海萍
  • 1篇朱怀
  • 1篇马庆株
  • 1篇吴晓芳
  • 1篇冯莉
  • 1篇吴立红
  • 1篇张利红
  • 1篇赵春利
  • 1篇殷璐璐
  • 1篇王琳
  • 1篇孙羽

传媒

  • 7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外语学刊
  • 3篇汉语学习
  • 3篇求是学刊
  • 3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3篇绥化学院学报
  • 3篇现代语文(下...
  • 3篇黑龙江工业学...
  • 2篇语言教学与研...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2篇语文研究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黑河学院学报
  • 2篇语文学刊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的词义演变动因被引量:2
2021年
"再"在汉代由数词义衍生出"重复"义和"承接"义。南宋之后,"再"形成了两条演变路径:一条路径是由"重复"义衍生出"延续"义,再由"延续"义衍生出"程度变化"义;另一条路径是由"承接"义衍生出"补充、添加"义。"再"的演变是内外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动因是词义之间的认知语义基础,其外部动因是汉语数量系统的调整,具体涉及数范畴"2"的调整和动量词的产生、发展。
殷树林李依轩
关键词:词义演变
安徽来安话中的“给”字句
2018年
来安话中有两个"给","给1"读[KE53]或[K??],作介词可以引进受益者、受害者、受事、关涉对象,作助词表示受益或处置;"给2"读[KI22],作动词表示给予或容许,作介词引进传递接受者或施事,作助词表示被动。"给2"来自"给",而"给1"很可能来自"丐"。
殷树林
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
本文分总论和分论两编,对现代汉语反问句作句法、语义、语用的多维立体研究。文章力图将描写的全面性和解释的深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现代汉语反问句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 总论部分探讨了反问句的性质特指、定义...
殷树林
关键词:反问句句法语义
我国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不可避免。在区分“模糊”与“歧义”“笼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建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后可知,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可分为“表达上的模糊”和“内容上的模糊”。其中“表达上的模糊”表现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上;“内容上的模糊”表现在代词与助词上。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法律简洁性的需要,也是法律周延性的需要。针对模糊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从立法技术规范的视角,应通过“避免不必要的模糊词语”“列举相关信息”或“条款补充”“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手段,使模糊信息明确化。
殷树林文马虹
关键词:立法语言
谈省略的判定标准——为纪念吕叔湘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而作
2024年
受对省略性质、省略与隐含关系等不同认识的影响,学界先后提出了6条判定省略的标准:逻辑事理标准、出现频率标准、句法标准、深层语义标准、完整式标准、语用标准。文章在简析已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了两条判定省略的标准:句法标准和可还原标准。句法标准简单明了,是优选的,但不具有普适性。可还原标准是根本的,具体包括还原的必要性、还原的可能性和还原结果的一致性。
殷树林刘佳佳
关键词:省略隐含
从真实会话语料看“知道”的用法——兼与陶红印先生商榷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以真实会话语料为基础观察"知道"带宾语的情况和它在话语中的句法格式,语料表明:三分之一的用例"知道"后没有宾语,"知道"的主语类型具有不均等性,不同主语类型影响"知道"句的肯定、否定倾向。话语中常见的"我不知道""不知道"和"你知道"的功能各异,从功能多寡的角度对"知道"句的肯定、否定不平衡问题进行了解释。
殷树林殷璐璐
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和定义被引量:47
2012年
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主要有5个:在语音上,话语标记形成独立的语调单位,与其他语言单位之间可以有停顿;在句法上,话语标记具有独立性,主要出现在句首;在语义上,话语标记编码程序信息,除证据标记外,不会增加所在语句表达的命题的内容,也不影响其真值条件;在语用上,话语标记是自返性的,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监控;在风格上,话语标记多用于口语。可以这样定义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是有独立语调的,编码程序信息用来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表达式。
殷树林
关键词:话语标记
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代词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自建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语料库,对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代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考察,发现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的代词基本上都是代名词,偶见代数词,未见代谓词和代副词,指示代词用例占大多数,其次是人称代词用例,偶见疑问代词用例。拟对“本”“其他”“其”“各”等几个高频代词进行了个案分析,并指出立法语言中存在指代不清和混用“其他”与“其它”两类失范现象。
殷树林徐绮康
关键词:立法语言代词
被字小句在动态定中结构中的存在形式与变异状况
2014年
我们通常在研究时,只关注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单独使用时的句法语义特点,对于它进入某类结构中的存在形式和变异状况,我们都没有给以系统的描写。本文从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进入定中结构这一视角入手,来探讨:这类小句,在保持其自身独立性或丧失其自身独立性、融合到定中结构这两种情况("独立"与"融合")时的存在状况,具体体现为定语小句类、准定语小句类、主语后移类、主de谓类、状de谓类、插入类、搭配类、词汇化类等八种存在形式,不同类型表明了被字小句与整个定中结构的亲疏远近不同。
颜力涛殷树林
关键词:小句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题注考察——兼论我国法律法规题注设置的技术规范
2021年
法律法规的题注是置于标题下正文上标明制定信息、修改信息和批准信息等身份信息表明法律法规合法性、效力等级和演变过程的法律法规文本结构的构成要件之一。对500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题注进行考察,归纳出题注9种类型,在这9种类型中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以公布令、公告等代替题注等10个方面的问题,根据立法技术规范视角,应使用逗号代替空格等十二条规范。
殷树林魏冰池
关键词:法律法规题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