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图像
  • 1篇动脉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输入型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图像质量
  • 1篇屏气
  • 1篇门脉
  • 1篇门脉高压
  • 1篇门体分流
  • 1篇门体分流术
  • 1篇计算机X线摄...
  • 1篇减影血管造影
  • 1篇肺炎
  • 1篇分流术
  • 1篇肝内

机构

  • 4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汤伟
  • 1篇董御曦
  • 1篇韩淑容
  • 1篇石渠
  • 1篇易继权
  • 1篇胡潇
  • 1篇朱明洪
  • 1篇何浩强
  • 1篇陈光英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优化屏气方案对普美显增强动脉期图像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常规屏气方案和优化屏气方案对普美显增强动脉期图像质量和对比度信噪比(CN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普美显增强磁共振(MRI)检查的143例患者的图像。由2位放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分得到质量评价,然后行一致性检验。由2位放射专业技师共同测量计算图像病灶的CNR。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屏气方案与图像质量和CNR的相关性。结果:2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的kappa值为0.794。性别、年龄和BMI分组对图像质量和CNR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屏气方案对图像质量和C N R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性别、年龄和B M I对普美显增强动脉期图像质量和CNR没有影响,优化屏气方案比常规屏气方案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高的CNR,值得推广应用于其他需要屏气的放射科检查项目。
蒋逆立汤伟何浩强董御曦
关键词:磁共振图像质量
输入型或家庭聚集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T诊断
2020年
目的:通过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回顾,提炼COVID-19的影像学特征,帮助临床快速识别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输入型或家庭聚集发病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影像资料,分别对性别、年龄、接触史、症状及胸部CT的病灶表现、累及肺叶数量和分布、其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已确诊的5例COVID-19患者在初次胸部CT检查时均有异常,3例右肺上叶病变,2例右肺中叶病变,4例右肺下叶病变,4例左肺上叶病变,3例左肺下叶病变。其中2例累及单侧肺叶,3例累及双侧肺叶。4例病灶主要位于胸膜下;从病灶密度看,4例呈有磨玻璃密度改变,1例实变,3例两种病变均有;从病灶形态看,病灶主要呈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其中1例患者的胸部CT随访显示疾病的轻度或中度进展,表现为肺混浊程度和密度的增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识别这些特征,放射科医师可对该病做出快速识别和早期诊断,帮助临床诊疗。
刘一帆石渠汤伟胡潇陈光英朱明洪
关键词:CT
CR图像处理窗技术研究
2008年
目的:提高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科1000例病人胸部、脊椎、骨盆、四肢关节的CR图像效果的临床应用及探讨。结果:1000例采集病人CR图像男性487例,女性513例,其中儿童63例,系统计算机与X线摄影结合起来系一种新的成像方法,优点为减少X线曝光剂量使病人受照射剂量降低至更安全,并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窗技术应用提高胶片质量及工作效率。结论:CR数字图象在临床运用中与技师投照技术,IP板选择,图象的缩小放大以及窗宽(window width,WW)、窗位(Window level,WC)的调节有关,并可总结出参考数据。
汤伟易继权韩淑容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
常规DSA技术在TIPS中的应用
2009年
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TIPS(经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探讨该技术在TIPS的应用,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B对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正侧位DSA检查,而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对其中10例患者DSA图像显示清晰,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汤伟
关键词:DSA技术TIP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DSA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