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兰
-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吗?——来自并购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1
- 2015年
- 本文通过构建修正的局部调整模型与"负债-权益选择模型",将资本结构的动态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与市场择时理论纳入统一的模型中同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优序融资理论与市场择时理论,动态权衡理论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而间接验证了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具体而言:首先,资本结构均值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支持并购公司可能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其次,为控制资本结构机械回归,局部调整模型所估计的并购公司目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从理论上证实了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最后,所构建的"负债-权益选择模型"检验结果从并购融资政策上验证了并购公司存在资本结构的目标调整行为。
- 李井林刘淑莲汪玉兰
- 关键词:目标资本结构
- 股票错误定价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以2007—2016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票错误定价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错误定价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且会加剧企业的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进一步按股票错误定价程度将样本分为低错价组、中错价组与高错价组后回归,发现只有当股票高错价时,才会显著促进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此外,区分股票错误定价的方向,研究股价高错价与低错价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发现二者都会加剧企业非效率投资。
- 汪玉兰周守华
-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
- 上市公司治理的优化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公司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开始共享企业价值。在资本流动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实务中,上市公司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逐渐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成为积极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直接推动了公司治理的全球化趋同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上市公司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要想真正融入公司的治理过程并不容易。上市公司治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需要提出新的优化路径。
- 张艳汪玉兰
- 关键词: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
- 中国审计市场的管制、监管与发展被引量:5
- 2015年
- 中国政府对审计市场的管制与监管构成了制度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而影响到审计市场的深化与发展。本文从中国审计市场这一特定的背景出发,研究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制与监管的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本文对管制与监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讨论了中国审计市场发展过程中管制与监管的变革,通过对不同时期审计失败次数及处罚及时性的对比,分析在中国现有制度背景下管制与监管对审计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
- 刘明辉汪玉兰
- 关键词:审计市场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
- 事务所声誉、法律环境与审计合约稳定性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四大"与企业之间审计聘用关系视角,考察法律环境对"四大"与企业之间审计合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法律环境薄弱时,企业经常发生向下的事务所变更,与"四大"之间的审计合约不稳定;随着法律环境的完善,企业与"四大"之间审计合约的稳定性增强,发生向下事务所变更的概率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法律环境薄弱时,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低,继任事务所为了获得客户,更容易发生变通审计意见的行为。研究结论表明,法律环境同时影响审计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事务所声誉与法律环境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刘明辉汪玉兰
- 关键词:法律环境
- 法律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基于2003—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事务所审计资源配置与审计意见的视角,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研究了法律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务所审计资源配置方面来看,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事务所配置的审计师越有经验。但是,从审计意见方面来看,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事务所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并不显著更高。进一步加入事务所规模调节变量发现,法律环境越好的地区,"十大"配置的审计师越有经验,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 刘明辉汪玉兰李井林
- 关键词:法律环境审计供给事务所规模审计费用审计意见
- 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7
- 2017年
- 本文从投资组合视角出发,在考虑投资组合权重的前提下,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组合中不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权重较高的企业发挥了积极监督效应,抑制了该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类型细分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同时抑制了该类企业正向与负向盈余管理。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忽视了投资组合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 汪玉兰易朝辉
-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