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祖茂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遥感
  • 2篇水陆交错带
  • 2篇水质
  • 2篇污染
  • 2篇反演
  • 1篇底泥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遥感反演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水质遥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网络
  • 1篇污染负荷
  • 1篇磷污染
  • 1篇湖区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作者

  • 7篇汪祖茂
  • 5篇杨柳
  • 4篇吴忠诚
  • 4篇韩瑜
  • 2篇曲洁婷
  • 2篇许秋瑾
  • 2篇卢少勇
  • 2篇胡小贞
  • 2篇李帆
  • 1篇蒋丽佳
  • 1篇杨玉格
  • 1篇李爱仙
  • 1篇白雪
  • 1篇赵维电
  • 1篇赵天旸
  • 1篇简陈晨
  • 1篇吴晶

传媒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榆河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为进一步提高内陆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北京市温榆河被选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ETM+数据和准同步实测水质指标(浊度、BOD5)数据,建立了多个隐含层数目为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选出分别针对浊度和BOD5的最佳神经网络模型,利用ETM+影像的波段组合值反演了浊度和BOD5浓度值。最后将其反演结果与常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反演结果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温榆河的水质参数遥感反演为非线性问题,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浊度与BOD5两种水质参数反演的结果优于线性回归方法的反演结果。
杨柳韩瑜汪祖茂李帆吴忠诚
关键词:遥感反演水质BP神经网络
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水、沉积物和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
2014年
太湖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2.18 km2)的水陆交错带,虽已进行了基底改造和小部分植物种植,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种植,故迫切需要了解其生境特性的状况,为此开展了该区域的水陆交错带水、沉积物、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以便为后续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基本参数。选择南部和北部两处交错带(面积分别为6700、8300 m2)及其周边陆域、水域,分别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17个点位的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水、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总氮和氨氮均低于秋季,而春季沉积物和土壤中硝氮含量较高。人为栽种植物有利于氮的去除,温度和微生物的活动对此也有一定的贡献。在春季,水陆交错区的硝化作用更强烈;氨氮的空间分布与总氮基本一致,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氮,而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氮以有机氮为主。
卢少勇曲洁婷许秋瑾胡小贞汪祖茂赵维电
关键词:水陆交错带
基于ETM+影像的温榆河水质参数反演被引量:5
2013年
以北京市温榆河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采样数据和ETM+影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求了水质参数—总氮(TN)、氨氮(NH3-N)浓度与ETM+影像的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精度较高的TN和NH3-N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2010年10月28日的实地采样数据与准同步遥感影像(2010年11月4日)对反演模型进行了通用性评价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波段组合和大气校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质参数与光谱数据的相关性,但受遥感影像、采样时间和采样数据等诸多因素影响,模型的通用性较差。
杨柳韩瑜李帆简陈晨汪祖茂吴忠诚
关键词:TNNH3-NETM+影像水质遥感反演模型
贡湖湾水陆交错带中磷污染现状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分别对贡湖湾水陆交错带进行底泥和水体理化因子的采样调查,对比研究了水体和底泥中磷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贡湖湾水陆交错带退圩还湖后,随着植被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磷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总磷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均值由2012年11月的0.117 mg/L降到2013年5月的0.074 mg/L,溶解性总磷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均值由2012年11月的0.055 mg/L降到2013年5月的0.022 mg/L,水质从Ⅴ类提高到Ⅳ类。贡湖湾水陆交错带退圩还湖后未淹水区和淹水区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呈增加趋势,未淹水区各采样点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值由130.91 mg/kg增至524.79 mg/kg,淹水区各采样点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值由49.28 mg/kg增至400.78 mg/kg。
汪祖茂蒋丽佳卢少勇曲洁婷许秋瑾胡小贞
关键词:水陆交错带底泥
温榆河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温榆河底栖动物季节变化情况,于2011年对温榆河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季节采样,并采用物种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4个指标探求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温榆河共检出底栖动物64种,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有3种优势物种,其中,夏、秋两季的优势物种均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猛摇蚊(Chironomus acerbiphilus)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as)。生物多样性指数基本以秋季为最大值,秋季是评价研究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佳季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对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夏季和冬季均只有Pielou指数与其中的一个水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爱仙汪祖茂杨柳白雪赵天旸吴晶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基于L-THIA模型的温榆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温榆河流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利用二次开发改进后的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采用实地测得的EMC(事件平均浓度)数据,模拟了1992年和2009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1992—2009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住宅用地分别增加了13.95%、20.46%和85.76%,农业用地和水域分别减少40.04%和9.64%,导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总磷除外)明显增加。其中,总氮增加了3.31%,氨氮增加了12.20%,BOD5(5日生化需氧量)增加了11.87%,CODMn(化学需氧量)增加了7.62%,TOC(总有机碳)增加了15.46%,总磷下降了12.84%。交通用地、商业用地的非点源污染产出能力最强,应该成为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域。
杨柳吴忠诚韩瑜吴秋燕汪祖茂杨玉格
关键词:环境学非点源污染负荷L-THIA模型土地利用
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比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的差异,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1年10月采用定量采样的彼得逊采泥器和定性采样的D型手网对温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并分析该2种采样方法大型底栖动物各自物种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均采集到28种大型底栖动物,有16种相同物种。定性采样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7 377ind/m2,大于定量采样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6 309 ind/m2)。[结论]在定量采样的同时加入定性的采样方法能够更有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和评估。
杨柳汪祖茂吴忠诚韩瑜王立硕吴秋燕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