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文

作品数:271 被引量:994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92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2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红锥
  • 29篇栽培
  • 25篇无性系
  • 21篇尾叶桉
  • 20篇育苗
  • 16篇杜鹃
  • 16篇杜鹃红山茶
  • 16篇植物
  • 16篇山茶
  • 16篇红山茶
  • 14篇树种
  • 14篇竹荪
  • 13篇组培
  • 13篇苗期
  • 13篇基质
  • 12篇性状
  • 12篇种源
  • 10篇种子
  • 10篇桉树
  • 10篇苗木

机构

  • 204篇广东省林业科...
  • 50篇广西林业科学...
  • 35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仲恺农业工程...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惠州市林业科...
  • 4篇广东生态工程...
  • 2篇江西省林业科...
  • 2篇棕榈生态城镇...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云南省热带作...
  • 1篇棕榈园林股份...
  • 1篇江门市林业科...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岭南园林股份...

作者

  • 271篇潘文
  • 110篇张卫华
  • 99篇朱报著
  • 93篇徐斌
  • 88篇张方秋
  • 74篇杨会肖
  • 68篇徐放
  • 66篇王裕霞
  • 59篇杨晓慧
  • 15篇赵明秋
  • 13篇琚春梅
  • 13篇陈金顶
  • 12篇徐铁纯
  • 12篇李金怀
  • 12篇黄凌志
  • 12篇秦文弟
  • 11篇丁晓纲
  • 9篇王华新
  • 9篇张卫强
  • 9篇李吉跃

传媒

  • 31篇广东林业科技
  • 30篇林业与环境科...
  • 14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广西林业科学
  • 7篇世界竹藤通讯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植物研究
  • 3篇广西林业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亚热带植物科...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7篇2023
  • 23篇2022
  • 35篇2021
  • 18篇2020
  • 16篇2019
  • 16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15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6篇2011
  • 2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处理杜鹃红山茶N、P、K元素的DRIS营养诊断被引量:4
2020年
对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苗期生长大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为指导杜鹃红山茶苗木科学施肥和高效培育提供依据。以杜鹃红山茶0.5年生嫁接苗为材料,用N、P、K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以处理12个月后嫁接苗N、P、K元素含量为依据,采用P/N、K/N、P/K作为诊断指标,计算相应系数并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和指数法对N、P、K需求关系进行分析。杜鹃红山茶P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074±0.108;K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509±0.500;P和K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148±0.090,建立杜鹃红山茶DRIS营养诊断指数表。杜鹃红山茶对N肥和K肥的反应比P肥更为敏感,栽培管理中应多施用N肥和K肥,促进苗木生长。
朱报著杨会肖潘文徐斌杨晓慧徐放张卫华廖焕琴王裕霞
关键词:杜鹃红山茶诊断施肥综合法苗期
一种竹荪反季节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类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荪反季节栽培装置,包括大棚,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大棚膜,大棚膜覆盖在大棚骨架上,大棚的外侧壁上设有防虫网,大棚的外侧顶部设有遮阳网,大棚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多个风机,大棚的另一...
张卫华王裕霞潘文陈新宇廖焕琴
文献传递
木棉苗期生长基质筛选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选用9种不同类型基质盆栽木棉幼苗,比较不同基质对木棉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合木棉苗期生长的营养基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基质对木棉幼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等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木棉适合在土壤容重大、含水量和总孔隙度较小、pH较大的土壤基质中生长,基质M7(50%黄心土+50%塘泥)和M3(50%泥炭土+50%塘泥)为木棉苗期培育较适宜的营养基质。
朱报著朱政财潘文张方秋王裕霞黎土兰邓淑梅
关键词:木棉苗期基质配方
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种植场地;(2)建畦床;(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
王裕霞徐斌潘文陈新宇廖焕琴
文献传递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应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对10年生和18年生两片湿地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间伐3年后的结果表明:强度和中度间伐可明显促进10年生林分胸径、平均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18年生林分间伐效果则不明显;间伐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只有自然林分的70%~87%。
潘文茹正忠谭崇德冯水
关键词: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间伐效应湿地松
牛布鲁氏菌与牛分枝杆菌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流产布鲁氏菌种特异的omp25基因序列及牛分枝杆菌特异保守的16S rRNA加工蛋白rimM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牛布鲁氏菌和牛分枝杆菌的双重...
潘文薛红赵明秋琚春梅乔进平陈金顶
关键词:牛分枝杆菌PCR
文献传递
丛生竹林下竹荪富硒菌棒覆土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21年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王裕霞廖焕琴陈新宇潘文张卫华徐放曹广华
关键词:竹荪林下栽培
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究旨在揭示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全基因组的遗传差异,为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利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牛分枝杆菌AF2122/97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通过在线比对,完成了两者的全基因组比...
朱汝仪潘文赵明秋琚春梅易琳王佳莹胡永明陈金顶
一等奖五上榜 六成果新辉煌
2023年
广西林科院6项成果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10年5获一等奖。2023年5月30日,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市举行,广西林科院主持完成的6项科研成果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用材林精准施肥与地力维持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也是广西林科院近10年第5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马尾松、桦木优异种质发掘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环保功能型生态板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桉树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与提升关键技术”3项成果分别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珍稀植物金花茶高效培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林木重大害虫桉蝙蛾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2项成果分别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罗秋梅赵海鹄赵海鹄
关键词:科学技术进步奖环保功能金花茶
本土赤眼蜂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及在红树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020年
广西是我国天然红树林面积最大(12万多亩)、海岸线每公里分布红树林最多的省份,红树林资源是广西北部湾突出的海洋资源优势。由于多年前沿海红树林遭受了持续性的大规模无序开发,加上单一树种面积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红树林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能力减弱。
邓艳李德伟李德伟常明山罗辑吴耀军常明山陈树誉蒋学建牟灵蓝
关键词:害虫防治有害生物赤眼蜂红树林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