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之俊

作品数:13 被引量:609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地壳
  • 9篇地壳运动
  • 8篇GPS
  • 6篇地壳运动观测...
  • 6篇观测网
  • 6篇观测网络
  • 6篇测网
  • 5篇中国地壳
  • 5篇中国地壳运动...
  • 4篇地震
  • 3篇全球定位系统
  • 2篇地震预测
  • 2篇形变
  • 2篇速度反演
  • 2篇现今地壳运动
  • 2篇反演
  • 1篇地壳构造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壳形变特征
  • 1篇地壳运动监测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牛之俊
  • 5篇王琪
  • 4篇张祖胜
  • 4篇王敏
  • 3篇马宗晋
  • 3篇陈鑫连
  • 3篇孙建中
  • 3篇游新兆
  • 2篇曾融生
  • 2篇孙汉荣
  • 2篇张培震
  • 2篇沈正康
  • 2篇甘卫军
  • 2篇王椿镛
  • 1篇李延兴
  • 1篇李柏
  • 1篇朱文耀
  • 1篇魏子卿
  • 1篇许厚泽
  • 1篇辛少华

传媒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
<正>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特别是1999年与2001年区域网数据,我们初步得到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高密度台站速度场中区分出9个独立活动块体和2个广泛形变带,求出活动块体刚体运动欧...
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
文献传递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马宗晋陈鑫连牛之俊魏子卿叶叔华陈俊勇张培震许其凤许厚泽张祖胜
该项目是“九五”期间由中国地震局牵头并联合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测绘局共同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需要的重要科技基础设施,由基准网(27站)、基...
关键词:
关键词:地壳运动监测地震预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辅之以已有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和人卫激光测距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本文介绍了其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以及取得的经验体...
牛之俊马宗晋陈鑫连张祖胜孙建中游新兆
关键词: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地震预报
文献传递
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模式
中国大陆受周缘板块的挤压、各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致使其内部聚积了特别强大的构造作用力,历史上成为板内构造最活跃、板内地震最强烈的地区,构造变形覆盖了印欧碰撞带以北两到三千公里的范围。正确理解大陆构造变形运动过程及其动力...
牛之俊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
文献传递
三峡地区基底面二维速度反演
<正>在三峡SX8811工程中,对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地质条件及断裂发育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已取得了纵测线的速度剖面。结果表明,本区的地震分布与地质构造,特别是基底构造关系密切.本文用ST方法,在已有的工作基...
牛之俊王椿镛曾融生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被引量:222
2001年
全球定位系统(GPS)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 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不同的活动地块具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形方式.GPS观测到的阿 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仅(5.l± 2.5)mm/a,龙门山断裂的挤压缩短速率为(6.7± 3.0) m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的运动速率是 11~14mm/a,这些结果均不支持青 藏高原北部沿主要走滑断裂向东大规模挤出的假说.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 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下地壳和 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王琪张培震牛之俊J.T.Freymueller赖锡安李延兴朱文耀刘经南R.BilhamK.M.Larson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地壳运动活动地块岩石圈动力学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被引量:206
2003年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特别是1999年与2001年区域网数据,我们初步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高密度台站速度场中区分出9个独立活动块体和2个广泛形变带,求出活动块体刚体运动欧拉极和相邻块体间相互运动速率。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场似可分为3类区域:第1类区包括青藏高原内部区域和天山造山带,形变在全区域内广泛分布;第3类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及南北带以东地区,形变场表现为活动块体,内部稳定,形变局限在狭窄的边界带内;第2类区则处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带,如柴达木、祁连、西宁、川滇菱形南块体等,这类区形变场特征处在第1,3类区之间,虽然还能保持一定的块体完整性,但块体的尺度和强度已不如第3类地区。通过分析各类区域岩石圈结构以及形变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初步推断: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模式主要由地壳结构所控制。中国大陆东部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地壳介质有相当强度,形变表现为刚性块体的相互运动。而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和天山的隆起并产生巨厚地壳、壳内温度上升,下地壳低速高导层发育,介质呈较强黏塑性,地壳脆性层在下地壳塑性流变场作用下产生各种类型的、多层次的形变,且分布广泛而不局限于少量块体边界地区。青藏高原边缘的第2类地区地壳结构为第1。
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孙汉荣甘卫军王琪任群
关键词: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刚体运动形变场
中国地壳运动速度场——GAMIT和GISPY解算结果比对被引量:29
2003年
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 1999、2 0 0 1年的观测资料 ,利用GAMIT和GIPSY解出了测站位移速度值 ,并对这两种解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 92 0个观测站中 ,位移速度差东西、南北分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 .2 5± 0 .0 8)mm/a与 (1.33± 0 .0 7)mm/a ,服从 (0 .2 ,2 .3)、(1.3,2 .2 )正态分布 ,两者无大系统差异 ,但大约 2 / 3的测站速度差幅度在 2~ 6mm/a之间。导致速度场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实现统一参考框架的误差和观测时间间隔不长对季节性地壳变动的放大作用等。
牛之俊游新兆王琪王敏
关键词:地壳运动速度场GPS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观测精度研究被引量:28
2003年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于 1998~ 2 0 0 2年开展过 5次基本网GPS联测。利用GIPSY软件处理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 :基线定位水平分量精度为 2~ 5mm ,垂直分量为 7~ 15mm ;基线变化的水平分量测定精度为0 .5mm/a ,达到了流动观测的最高水平。分析基线定位误差发现 :固定误差是目前相对定位的主要误差 ;与基线长度有关的比例误差对于水平分量而言 ,基本可以忽略。对速率的统计分析说明 :至少 4年观测间隔 ,才有可能获得比较精确、可靠的测站速率结果。
王琪牛之俊石俊成
关键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被引量:90
2005年
牛之俊王敏孙汉荣孙建中游新兆甘卫军薛贵江郝晋新辛少华王永清王永祥李柏
关键词:地壳运动速度场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大科学工程GPS观测复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