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广增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激光
  • 5篇角膜
  • 5篇角膜知觉
  • 4篇原位
  • 4篇术后
  • 4篇屈光
  • 4篇激光原位
  • 3篇眼症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术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膜炎
  • 3篇磨镶术
  • 3篇晶状体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角膜磨镶术

机构

  • 17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沧州市传染病...
  • 1篇唐山市丰润区...

作者

  • 17篇牛广增
  • 12篇陈海婷
  • 10篇范玉香
  • 3篇王连丰
  • 3篇冯雪艳
  • 3篇曹婷婷
  • 3篇刘逾
  • 2篇王文英
  • 2篇苏蕊
  • 2篇赵俊华
  • 1篇梁勇
  • 1篇王志学
  • 1篇李朝霞
  • 1篇孙则红
  • 1篇冀向宁
  • 1篇郎卫华
  • 1篇高瑞新
  • 1篇陈有信
  • 1篇史薇
  • 1篇张宝凤

传媒

  • 4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眼科学报(英...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额肌腱膜瓣悬吊术中不剪开或剪开额肌瓣治疗重症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症上睑下垂患者90例,将其分成2组,均施行额肌腱膜瓣悬吊术。A组45例(58只眼),术中额肌瓣两侧不剪开,B组45例(58只眼),术中行额肌瓣两侧剪开。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A组正矫48只眼(82.75%),欠矫4只眼(6.89%),过矫6只眼(10.34%),上睑活动度(4.70±0.69)mm;眼睑闭合不全14只眼,睑裂暴露高度(2.02±0.524)mm。B组正矫50只眼(86.21%),欠矫5只眼(8.6%),过矫3只眼(5.17%),上睑活动度(5.08±0.75)mm;眼睑闭合不全8只眼,睑裂暴露高度(1.32±0.432)mm。2组的眼睑下垂矫正率接近(P>0.05),B组在上睑活动度、眼睑闭合不全睑裂暴露高度方面均好于A组(P<0.05)。结论两种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症上睑下垂的总体疗效接近;额肌瓣两侧剪开在改善术后眼睑闭合、增加上睑活动度方面优于额肌瓣不剪开的方法。
王连丰曹婷婷牛广增陈海婷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ICL)术后干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前瞻性病例分析。连续收集在我院行ICL V4c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除ICL手术所需的检查之外,评价并记录术前至术后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实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睑板腺成像、裂隙灯下睑缘及睑板腺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随访的107例术眼中,OSDI、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分泌物性状评分在术后1个月时均有升高,术后3个月时部分恢复到术前水平,NIBUT值显著下降,在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干眼症状较重(OSDI评分≥12)的干眼组患者较对照组(OSDI评分<12)相比,Schirmer、NIBUT、UDVA结果更低,而睑缘形态、睑板腺缺失、分泌、睑脂评分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更高。在这些指标当中,低Schirmer值、低NIBUT值和高睑脂评分都是ICL术后干眼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ICL植入术可能影响眼表微环境及睑板腺功能,对已有干眼的患者可能更加明显。
陈海婷冯雪艳牛广增范玉香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激光与药物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激光组23例23眼,药物组8例15眼。激光组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药物组采用肌苷、复合维生素B、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3周、6周的疗效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结果激光组随访治疗后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78.2%和91.3%,治愈时间为(2.92±0.72)周,最终随访视力为1.01±0.13;药物组随访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13·3%和26.7%,治愈时间为(10.02±1.24)周,最终随访视力为0.62±0.11。激光组与药物组比较,3周和6周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愈时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随访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后复发率激光组为13.04%,药物组为20.00%。结论激光治疗MPPE比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最终视力的恢复。
冀向宁牛广增
关键词:光凝治疗药物治疗
鱼鳞病合并陈旧色素膜炎一例
2012年
患者男性,21岁。因“发现双眼近视10年,为行屈光手术”而于2012年2月24日就诊于我院,常规术前体检中发现患者四肢远端皮肤干燥、粗糙、轻度脱屑,多出呈褐色鱼鳞状、蛇皮状。鳞屑为多角形,褐色(图1)。追问病史,患者母亲及其兄妹3人同患此病。
牛广增范玉香陈海婷赵俊华
关键词:色素膜炎鱼鳞病患者母亲屈光手术皮肤干燥
Stargardt病
2008年
患者男性,15岁。因视力不良7年,于2007年10月13日来我院就诊。曾在外地就诊,诊断为“弱视”,配镜治疗多年无效。无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为0.1;双眼底表现见精粹图片1;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见精粹图片2。
孙则红陈有信郎卫华李朝霞曹婷婷牛广增
关键词:STARGARDT病视力不良无家族史近亲结婚矫正视力眼部检查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测定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变化,评估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LASEK手术患者34例(68眼).测定2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2个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LASI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582±175)μm、(58.82±0.53)mm.术后1周[(208±32)μm]、1个月[(254 ±32) μm]、3个月[(588±65)μm]、6个月[(648 ±65) μm]、1年[(938±119)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7.13,P<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147,P>0.05).术后1周[(0.59±0.40)mm]、1个月[(15.59±2.67)mm]、3个月[(41.18±3.44)mm]、6个月[(52.88±2.58)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78.13,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144,P>0.05).术前LASE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406±195)μm、(58.82±0.53)mm.术后1周[(182±33)μm]、1个月[(538±83)μm]、3个月[(784±74)μm]、6个月[(1024±74)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34.51,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906,P>0.05);术后1周[(1.18±0.53)mm]、1个月[(38.82±3.11)mm]、3个月[(55.29±1.00)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361.98,P<0.05);术后6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899,P>0.05).LASEK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在术后6个月和1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恢
牛广增范玉香高瑞新王连丰苏蕊白东升
关键词:角膜知觉
LASIK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与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知觉、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评估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及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角膜泪液分泌量、BUT和泪液中NGF含量;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5个观测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角膜泪液中NGF含量为(51.97±3.66)pg/ml,术后1d为(225.29±33.64)pg/ml,1个月为(104.77±2.19)pg/ml,均高于术前(t1 d=11.39,t 1个月=5.79,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 3个月=0.47,P〉0.05)。术前角膜泪液分泌量为(26.59±0.10)mm,术后1d为(12.12±1.03)mm,1个月为(17.24±0.77)mm,均低于术前(t1d=9.63,t1个月=8.52,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2.09,P〉0.05)。术前BUT为(10.06±0.45)s,术后1d为(1.47±0.21)s,1个月为(4.71±0.23)s,均低于术前(t 1d=19.25,t1个月=10.00,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1.11,P〉0.05)。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为(1582±175)u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208±32)um、(254±31)um、(588±65)um、(634±79)um、(938±119)um,均低于术前(t1d=7.71,t1个月=7.35,t3个月=5.48,t6个月=4.72,t1年=2.73,P均〈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2年=0.15,P〉0.05)。术前角膜知觉为(58.82±0.53)m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59±0.40)mm、(15.59±2.67)mm、(41.18±1.4
牛广增范玉香陈海婷赵俊华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神经生长因子角膜知觉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角膜损伤修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
牛广增范玉香陈海婷王志学赵骏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角膜知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干眼症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与角膜知觉恢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等指标,探讨角膜知觉与泪液中NGF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拟行LASIK的107例患者214眼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测定泪液分泌量、BUT、泪液中NGF含量、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的密度及角膜知觉,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泪液中NGF含量为(51.97±3.81)ng.L-1,术后1d、1个月泪液中NGF含量明显增加,分别为(225.29±29.29)ng.L-1和(104.77±10.33)ng.L-1(均为P<0.05),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为(58.15±5.74)ng.L-1(P>0.05)。术前BUT为(10.06±0.45)s,术后1d、1个月BUT明显缩短,分别为(1.47±0.21)s和(4.71±0.23)s(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已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为(9.41±0.43)s(P>0.05)。术后泪液分泌量的变化趋势与BUT的变化趋势相同,术前为(26.59±0.1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分别为(12.12±1.03)mm、(17.24±0.77)mm和(24.53±0.92)mm。术前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以共焦显微镜所获图像中可辨别的神经纤维总长度计算)为(1134.00±68.50)μm,术后1d、1个月、3个月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明显降低,分别为(200.00±56.30)μm、(228.00±33.34)μm和(570.00±80.61)μm(均为P<0.05)。术后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趋势与上皮下神经丛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同,术前为(58.82±0.53)mm,术后1d、1个月、3个月分别为(0.58±0.04)mm、(13.53±1.86)mm和(43.82±3.24)mm。结论 LASIK术后泪液中NGF含量先升高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泪液中NGF含量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中央知觉远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NGF相关药物在LASIK术后应用有着光明的前景。
牛广增苏蕊范玉香陈海婷黄新莉
关键词:眼干燥症角膜神经角膜知觉神经生长因子
LASIK术后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干眼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被引量:6
2012年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和视觉质量。我们就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损伤修复对术后干眼症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的参考依据。
牛广增范玉香陈海婷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干眼症角膜神经角膜知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