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之奇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腭裂
  • 8篇成骨
  • 7篇牵张
  • 7篇牵张成骨
  • 4篇骨生成
  • 3篇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酸酶
  • 2篇牵张成骨术
  • 2篇猕猴
  • 2篇腭部
  • 2篇磷酸酶
  • 2篇碱性磷酸酶
  • 2篇矫治
  • 1篇蛋白
  • 1篇新骨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性发育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王之奇
  • 8篇陈刚
  • 4篇刘延山
  • 4篇刘毅
  • 4篇申岱
  • 3篇李宏捷
  • 2篇王大章
  • 2篇杜咏梅
  • 2篇乔峰
  • 1篇朱彤
  • 1篇李蕊
  • 1篇马恒香
  • 1篇高平
  • 1篇王建

传媒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牵张成骨整复猕猴腭裂模型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新骨形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分布规律。方法猕猴23只以外科方法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动物21只,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取材3只实验动物,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不同时间的表达分布,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对比。结果免疫组化实验表明,BMP-2于新骨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胞浆中,在牵张成骨早期新生骨小梁的周围存在大量成骨细胞,染色为强阳性;4~6周时,成骨细胞进一步增多,BMP-2表达也呈现强阳性,表明成骨过程到达高峰;8周时成骨细胞数量减少,BMP-2表达趋于减弱;至12周时,成骨过程已基本完成,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无着色。结论术后固定成骨期内,BMP-2的表达与分布是一个由弱变强,达到成骨高峰后,随着新骨改建成熟又逐渐趋弱的动态变化过程。
刘毅陈刚李宏捷王建刘延山王之奇
关键词:牵张成骨腭裂骨形态发生蛋白
猕猴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牵张成骨整复腭部组织缺损
目的: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高达新生儿的2‰左右。腭部骨与软组织的缺损畸形,严重影响患儿口颌系统功能及精神心理健康。以往传统的整复手术都是通过转移邻近组织瓣关闭裂隙、后延软腭长度等途径,以恢复腭...
王之奇
关键词:腭裂先天性发育畸形动物模型组织缺损膜内成骨
文献传递
牵张成骨整复腭裂及腭部软硬组织缺损的新途径
陈刚王大章王之奇廖运茂申岱高平李宏捷杜咏梅
该课题组针对完全性唇腭裂由于骨质缺损、移位所引起的一系列原发性和常规手术后难于避免的继发性口腔颌面部畸形与功能障碍,利用和发展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科学的设计和新的特殊牵张装置,采取以整复腭部骨质缺损为重点,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腭裂牵张成骨骨缺损
牵张成骨矫治猕猴腭部软硬组织缺损的组织学及荧光标记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猕猴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建立猕猴腭裂动物模型,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以每天2次、每次0.4mm的速率牵引,直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取材,每时相点3只实验动物。取材前6d,实验组动物(21只)均肌肉注射四环素(30mg/kg)标记。各组标本包埋切片行组织学及荧光标记观察。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动物各2只,同法标记)对比。结果实验组骨运送盘移动至裂隙对侧关闭缺损,牵开间隙内以膜内成骨方式原位成骨,成功整复腭部软硬组织缺损。牵张成骨术后固定期从1至24周逐渐延长,呈现出成骨-改建-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量及其钙化程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骨组织亦呈现不断改建成熟的趋势,软组织随着新骨的形成不断地延伸,对照组裂隙无法自行修复。结论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缺损,在良好的固定下,通过膜内成骨的方式,新骨不断的成熟和改建,直至成功修复软硬组织缺损。
刘毅陈刚刘延山申岱朱彤王之奇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组织学观察
牵张成骨术整复猕猴腭裂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碱性磷酸酶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以牵张成骨术整复猕猴腭裂骨缺损,定量分析不同时段新生成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1)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水平,探讨其成骨调控机制。方法用猕猴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21只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关闭裂隙后固定。于牵张成骨术后第1、2.4…6、8、12及24周分别取材,各3只动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比较IGF-1与ALP的mRNA表达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usA)定量分析其IGF—I与ALP含量,结果与实验对照及健康对照组(动物各2只)进行比较。结果固定期第1—2周为成骨早期,第1周时IGF-1和ALP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3.67±0.35和3.30±0.21,第2周时达最高峰,分别为7.55±0.32和5.91±0.21,随后逐渐下降,至第12周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ELISA结果显示:固定期第1~2周,IGF-1和ALP表达均增强。IGF-1含量于第2周表达最高,为(2.0±0.06)ng/mg,第4周为(1.46±0.08)ng/mg,第6周为(0.84±0.11)ng/mg,其表达逐渐下降;同期ALP则呈高水平表达,第4周为(25.34±0.44)U/mg,第6周为(26.21±0.82)U/mg。第8~12周,IGF-1和ALP的表达均下降至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腭骨牵张成骨区域,新骨的原位增量生成明确,增殖过程正常,最终以膜内成骨的方式形成新骨整复了腭裂骨切开牵张间隙区域。
陈刚刘延山刘毅马恒香王之奇李宏捷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腭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碱性磷酸酶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成骨区碱性磷酸酶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缺损新骨生成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与分布,探讨新骨生成与改建的变化规律。方法:家猫20只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建立腭裂模型后以0.4mm/次,2次/d速率牵张整复腭部组织缺损。术后第2、4、6、8及12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分析ALP在新骨组织中表达与分布。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术后2周为成骨早期,即出现ALP高水平表达;术后4~6周为成骨中期,ALP强表达于成骨细胞膜及骨基质;术后8~12周则为成骨后期,ALP表达趋于静止。结论:牵张成骨法以新生骨组织修复腭裂骨缺损并最终改建成熟。
陈刚王大章杜咏梅王之奇乔峰
关键词:骨生成腭裂碱性磷酸酶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动物模型新骨Ca、P元素能谱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实验动物(猫)模型硬腭部骨质缺损的基础上,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间期牵张区新生骨质的Ca、P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新骨生成与改建的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家猫20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8只动物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动物15只):应用牵张成骨术,以每;P-0.4mm的速度,每日两次的频率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裂隙完全封闭。于牵张术后第2、4、6、8及12周分别对3只动物施以安乐死,取标本测定Ca、P元素能量谱曲线并计算Ca、P元素质量比及原子计数比。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动物3只)及空白对照组(动物2只)对比。结果通过对新骨的Ca、P元素能量谱、Ca/P质量比及原子计数比的分析可将DO后的固定期分为三个阶段,即2周左右为新骨形成早期,4-6周为中期,8-12周时为后期,显示了新骨不断钙化成熟的趋势。结论牵张推移骨运送盘至健侧裂隙缘后,牵张间隙有规律地为新骨组织完全修复,最终恢复骨连续性且结构正常。DO新生骨组织显示了不断钙化成熟的趋势,证明D0的成骨活动未经过软骨中介体。
陈刚王大章申岱乔峰王之奇
关键词:牵张成骨腭裂
利用大动物模拟腭裂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评价
2007年
模拟先天性腭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腭裂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迄今建立和使用的腭裂模型动物有许多种,其中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的腭裂模型已比较稳定和成熟,但利用大动物如羊、猪、狗、猴、猫等的腭裂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其重复性及稳定性差。本文就上述大动物腭裂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及应用评价作一综述。
王之奇陈刚
关键词:腭裂动物模型化学诱导
牵张成骨术整复猕猴腭裂骨桥蛋白与骨钙蛋白表达研究
2009年
目的以牵张成骨术整复猕猴腭裂骨缺损,定量分析新骨在不同时期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与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的表达水平,探讨新骨生成与改建的规律。方法以猕猴为对象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21只行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关闭裂隙后固定。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分别取材,各3只动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RT-PCR)定量比较OPN与OC的mRNA表达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分析其OPN与OC含量,与实验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只动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固定期第2周OPN mRNA表达上调,第4周达最高(7.59±0.37);而OC mRNA表达则自第4周开始上调(4.98±0.21),第6周时达最大值(7.94±0.31);随后开始下降,至第24周时两者的mRNA表达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固定期第4、6周OPN分别为(4.75±0.15)ns/mg和(4.86±0.09)ng/mg,OC分别为(3.18±0.16)ng/mg和(3.63±0.33)ng/mg,两者均为高水平表达。至第8~12周以后蛋白表达趋势与其对应mRNA表达基本一致。结论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缺损,其牵张区域新骨生成,裂隙被骨运送盘移动封闭,腭部裂隙被完全修复。
刘延山陈刚刘毅李蕊王之奇申岱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腭裂骨桥蛋白骨钙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