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

作品数:118 被引量:830H指数:14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2篇生物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1篇公路
  • 51篇动物
  • 35篇野生动物
  • 23篇路域
  • 21篇动物通道
  • 15篇景观
  • 13篇高速公路
  • 11篇生境
  • 10篇动物保护
  • 10篇植被
  • 9篇两栖
  • 9篇两栖类
  • 8篇野生动物保护
  • 8篇景观美学
  • 7篇中巴
  • 7篇栖息
  • 7篇栖息地
  • 6篇致死
  • 6篇物种
  • 6篇相机

机构

  • 101篇交通运输部
  • 15篇学研究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交通部科学研...
  • 6篇新疆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交通部规划研...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吉林省高等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交通厅...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世界自然基金...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18篇王云
  • 62篇孔亚平
  • 40篇关磊
  • 33篇陈济丁
  • 22篇陈学平
  • 19篇陶双成
  • 15篇杨艳刚
  • 11篇周红萍
  • 10篇王玉滴
  • 8篇崔鹏
  • 6篇海鹰
  • 6篇李海峰
  • 5篇王冀
  • 5篇简丽
  • 4篇顾晓锋
  • 4篇曹广华
  • 4篇王新军
  • 4篇江玉林
  • 4篇韩用顺
  • 4篇曾雅娟

传媒

  • 8篇公路
  • 8篇交通运输研究
  • 7篇四川动物
  • 6篇公路交通科技
  • 5篇公路工程
  • 5篇交通建设与管...
  • 4篇中外公路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中国公路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交通标准化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野生动物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吉林交通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人与生物圈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7
  • 5篇2006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被引量:43
2013年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大规模向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凸显。但目前国内公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系统研究较少。2008年11月—2012年2月,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等对毗邻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进行了动物致死、公路对动物的影响域、动物穿越公路、动物通道利用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路域500m范围内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占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42.86%、24.78%、66.67%和66.67%,国家级保护物种达11种(Ⅰ级2种,Ⅱ级9种);一共有59种3475个动物被致死,平均达到61.6个.100km-1,两栖类最多,达到2996个;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鸟类和哺乳类物种丰富度无影响,但鸟兽活动痕迹有向路域200m范围集中趋势;10次冬季调查发现,13种动物穿越公路共502次,穿越次数最多的是黄鼬,达到169次,动物偏好于自然保护区段穿越公路(原始红松阔叶林段落);有6种中大型动物利用桥涵穿越公路,桥梁和涵洞利用率分别达到88%和44.2%,植被类型、人为干扰、通道尺寸都对通道利用率有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王云朴正吉关磊孔亚平
关键词:动物通道路域
克拉拉·格里洛:发展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
2022年
“全世界至少有3600万公里公路,预计到2050年还将增加2500万公里公路,其中包括分布全球最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最敏感生态系统的诸多地区的公路网络的扩展与升级。”“已有文献表明,道路会对许多野生动物物种产生负面影响。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阻隔效应以及野生动物与车辆碰撞造成野生动物死亡。后者可能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增加野生动物局部灭绝的风险。”
陈楠枰王云
关键词:动物物种野生动物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车辆碰撞生物多样性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喇昆仑山南坡,介于36°04′~37°05′N和74°38′~75°45′E之间,海拔3200~6000 m之间,平均海拔4000 m,总面积约2270 km2,建于1975年。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植物从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38科149属36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36科147属364种。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所划分的15个分布区类型,对所整理和统计的种子植物进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分布的植物可归入10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的属、种最多,有72属199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56.68%和71.56%。由此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旧世界温带及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最多,其次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热带交流很少。
海鹰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曾雅娟陈济丁王云陶双成周剑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公路建设面临用地难题
2009年
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交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里程373.02万公里,其中国道15.53万公里,省道26.23万公里,高速公路6.03万公里。交通环境的改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公路建设仍将处于集中建设期。然而,我国是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且土地占用势头在持续增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共有耕地面积18.31亿亩,人均耕地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我国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在如此紧张的土地政策下,如何既保证公路建设,又做到合理利用土地是当前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当前公路建设用地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如何保障公路建设用地的对策措施。
马骥孔亚平刘占山崔慧珊王云
关键词:公路建设交通环境公路发展公路里程高速公路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环境保护的公众调查研究
为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公众对改扩建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于2009年夏季对沿线公众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表由9道问题组成,共获取了33份调查表。结果显示:所有人都支持中巴公路的建设(33人);绝大多数人认为...
王云陶双成陈济丁庞明
关键词:环境保护调查表
文献传递
公路路域亚洲象生态廊道构建方法
2025年
交通建设对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活动及其栖息地完整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传统生态廊道构建容易忽视交通建设对物种迁移的阻碍作用,构建路域亚洲象生态迁移廊道既是协调交通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道路生态学研究领域薄弱环节和热点之一。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和思茅-澜沧高速公路为例,结合亚洲象活动习性与道路干扰,基于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进行生态源地识别,并从土地利用、地形、水源、人类活动和道路干扰等方面构建综合阻力面。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并分级,并将生态廊道与道路的交点作为迁移阻碍点,将生态廊道与生态廊道、部分生态源点的交点作为关键节点,进而构建亚洲象迁移廊道。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面积为1349.3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59%,路域生境质量较好,除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外,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思澜高速公路段,且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生态源地面积及其占比也相应增大,而一级生态用地、二级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等三类生态用地类型的占比则都在减小;2)当距公路距离大于5 km时,生态源地面积达到了823.94 km^(2),占总面积的45.33%,说明云南热带雨林区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会对路域生态源地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周边环境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或者活动;3)路域生态综合阻力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公路聚集性,如东北部人类活动密集区的生态综合阻力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公路沿线的生态综合阻力值明显高于远离公路区域;4)识别出34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674.02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14条、一般生态廊道20条;5)提取出17个亚洲象迁移阻碍点和8个关键节点。研究建议在亚洲象迁移阻碍点建设野生动物通
韩用顺杨鑫王云王云孔亚平杨艳刚杨艳刚陈济丁方军
关键词:生态廊道
用红外相机技术来监测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路段
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来调查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穿越巴基斯坦北部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段路侧出现的兽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目的是建立路侧野生动物活动的数据库,更好地保护路侧野生动物.
王云王玉滴陶双成陈学平孔亚平Asif Shah叶成银庞明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公路大中型哺乳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公路大中型哺乳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包括拟监测的动物通道和监测目标物种的选择,红外相机的设置如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动物通道效率评价方法如独立照片筛选、尝试穿越和实际穿越的定义...
王云关磊陈济丁孔亚平简丽陶双成张晓峰
文献传递
高速公路路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高速公路路堑景观是高速公路线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高速公路路堑景观视觉质量,本文提出了以驾乘人员动态视觉特性为出发点,以生态恢复为目标点,以环境心理感知为提升点的高速公路路堑景观设计方法。路堑边坡采取自然式造景手法,充分利用地域环境特点,提高行车感知效果;碎落台采用规则式造景手法,一级碎落台注重生态恢复和提高行车安全性,二级碎落台注重景观层次丰富性;挡土墙采取墙园式造景手法,利用大尺度流线型以增强高速公路的地域特色。通过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项目实施,形成了植物群落高低错落有序且稳定安全的边坡景观、生态友好与层次丰富的碎落台景观以及地域文化浓郁的挡土墙景观。本研究提出的路堑景观设计方法将对未来类似条件下高速公路路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今朝王云陈建业顾晓锋孔亚平
关键词:景观设计路堑边坡生态修复
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域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具有多要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景观生态学之父、美国哈佛大学Richard TT Forman教授提出"道路影响域"概念。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域研究是道路影响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道路生态学发展实际,提出两点建议:以生态敏感区域为案例(如吉林省长白山区、内蒙古草原区、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和高原湿地区),深入探索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域研究的学术空白领域;结合生态敏感区域道路建设实际,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建设实践,指导生态敏感区域道路建设,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交通建设服务。
孔亚平王云张峰
关键词:野生动物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