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理
- 作品数:33 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蒸发作用与淋滤作用对岩矿石风化影响的模拟实验
- 风化作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天然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有极大的影响,人们进行了广泛面而又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除进行野外观察和研究外,主要集中于元素的淋滤、溶解和迁移以及动力学机理的实验研究.但是,很少有人进行干旱地区岩石...
- 刘铁庚王兴理叶霖潘自平
- 关键词:硫化物矿石风化过程淋滤作用
- 文献传递
- 应当限制哪些温室气体的排放
- 1992年
- 如果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减缓全球变化的速度和规模,那么进一步就要确定应限制哪些温室气体。选择限制对象的基本原则是:(1)这种气体在温室效应的增强上起着主要作用;(2)这种气体的排放部份或全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3)对其进行控制是可行的。不同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不同的,这种能力决定于它们吸收远红外辐射的能力、在大气层中的平均寿命及其排放量。人们最关心的是今后100年内的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层中短寿命的气体即使吸收远红外辐射的能力很强,在以世纪为单位的长时间内的累积影响仍然较小。
- 郑宝山蒋九余王兴理王学
- 关键词:温室效应全球变化温室气体
- 中国首次发现菱镉矿被引量:3
- 2005年
- 国外菱镉矿早在1951年前就已被发现,近期在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中发现的菱镉矿为中国首次报道。菱镉矿的晶粒微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大者几十微米,常与菱锌矿、硫镉矿共生或伴生在一起,呈疏松集合体、皮壳或薄膜状产出。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矿物学上一个空白,菱镉矿在环境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
- 刘铁庚叶霖王兴理司荣军
- 湘黔桂交界区富禄组与富禄间冰期的再划分被引量:14
- 2010年
- 在中国南华系层型剖面优选区之一——湘黔桂交界区,富禄间冰期可再分为3个相对较暖热的气候阶段(间冰段)和2个相对寒冷的气候阶段(冰段),即(自老而新):三江间冰段、龙家冰段、烂阳间冰段、两界河冰段、大塘坡间冰段。相应地,富禄间冰期沉积地层——富禄组可分5个段,即:三江段、龙家段、烂阳段、两界河段、大塘坡段。另外,对古城组和铁丝坳组层型的湖北长阳古城剖面、贵州松桃大塘坡剖面和相关资料的再研究揭示,"古城组"和"铁丝坳组"都是富禄间冰期晚冰段(即两界河冰段)的沉积,均不宜替代长安组作为南华纪早冰期沉积的代表。
- 林树基肖加飞卢定彪刘爱民牟世勇陈仁易成兴王兴理
- 关键词:南华系
-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三)——全球碳循环与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综述了全球碳循环的现状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指出人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又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不可能的,人为促进海洋光合作用的增加和在陆地上植树造林在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在不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降低能源总有效消费量的情况下,努力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现实的。本文探讨了这一途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
- 郑宝山蒋九余王兴理王学
- 关键词:温室效应碳循环二氧化碳
- 翁安县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及土地管理辅助决策研究
- 王浩然罗兴炎李林林李春来王兴理
- 该课题是黔南州科技局拨款,由瓮安县科技局委托中科院地化所实施的课题。该课题应用TM卫星数据对瓮安县的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用两个时期的TM数据进行动态变化研究,查明土地利用现状,并提出土地利用的辅助决策与管理系统。主要内...
- 关键词:
- 关键词:遥感土地管理动态监测
- 陕南勉宁略地区铜厂铜矿找矿标志探讨被引量:3
- 1999年
- 本文对铜厂铜矿中石英包裹体特征、黄铁矿热电性和卤素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矿区 F的高度富集区是铜成矿的有利地段 ,且越靠近矿体 ,其中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负值越大 (以 N型导电为主 ) ,石英中包裹体数量越多、含盐度越高 ,矿化越好。因此 ,该矿区可以加强包裹体、黄铁矿热电性和卤素分布特征研究并指导找矿和对矿化评价。
- 叶霖刘铁庚王兴理
- 关键词:包裹体特征黄铁矿热电性卤素找矿标志铜矿床
- 海进体系域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以黔西南地区三叠系为例被引量:14
- 2007年
-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δ(13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δ(13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8O)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δ(13C)和δ(18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荣西魏家庸肖家飞王兴理Lehrmann D J
- 关键词:碳同位素氧同位素层序地层三叠系
- 贵州都匀牛角塘镉锌矿床中硫镉矿的存在形式及成因讨论
- 2004年
- 贵州牛角塘隔锌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富镉的矿床:其含量是世界上其它铅锌矿床Cd含量的几到几百倍。在一个矿床中发现如此高含量和多种存在形式的硫镉矿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硫镉矿的存在状态如下:①呈包裹体产于硫化物中;②以不规则晶粒赋存于硫化物粒间:③硫镉矿一方铅矿或硫镉矿微脉基本都局限在闪锌矿内:④围绕黄铁矿中方铅矿包裹体四周分布:
- 刘铁庚王兴理叶霖邵树勋
- 关键词:地质成因
- 全球碳循环与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
- 1992年
- 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已排放了相当于2800亿吨碳的二氧化碳,其中有2000亿吨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些二氧化碳本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280ppm升高到400ppm以上,但实际只升高到353ppm。现在每年排放260亿吨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应升高3.3ppm,实际上只升高1.8ppm。这说明有一部份二氧化碳进入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它们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着缓冲作用。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碳循环系统。海洋、陆地、大气、陆地生态系统、岩石圈中都贮存着巨大数量的碳,可以视为“碳贮存库”(表1)。在这些碳贮存库之间进行着碳的交换,每年交换的量称为“交换通量”(表1)。
- 郑宝山蒋九余王兴理王学
- 关键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