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 作品数:84 被引量:1,02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关联的完全碳排放强度重新测度被引量:4
- 2022年
- 尽管已有研究在测度完全碳排放强度时已经考虑了省际间的碳排放关联,但由于忽视经济关联,可能导致测算结果出现偏差。基于该问题,同时考虑区域间碳排放与经济的双重关联,使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重新测度2010和2015年中国省际完全碳排放强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碳减排成效显著,各地区完全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26.25%;从空间分布看,2010和2015年,完全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分别为山西和内蒙古,最低的地区均为北京;但是,从对外带动强度看,内蒙古不仅低于北京,也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直接碳排放强度和按照传统方法测算的完全碳排放强度相比,考虑碳排放与经济双重关联的完全碳排放强度测算和使用,不但可以避免隐含碳问题对强度测度的干扰,同时能够实现碳排放控制从属地范围向属地行为约束的转变,有助于实现全国整体的碳排放控制目标。
- 李堃姜明栋王奇
- 关键词:经济关联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中隐含的环境逆差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国内资源环境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二氧化硫为例,分别运用基于IPPS产业排污系数与基于GDP总量排污强度等两种方法,计算了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地区和港澳地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污染物排放。基于两种排污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期间我国与这四大贸易体的对外贸易顺差中隐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2008年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量分别达62.85万t和362.02万t。这表明我国贸易账户的顺差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账户的逆差为代价的。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单位贸易顺差中的环境逆差有所减小,但由于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加大,1998-2006年环境逆差的总量整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到2007年环境逆差总量开始有所减少。当前,我国在大力控制国内污染排放的同时,应重视对外贸易中隐含的污染排放,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速,加大对贸易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控,降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压力。
- 刘巧玲王奇向筱
-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评价被引量:58
- 2012年
- 选取废气治理设施数、废气处理运行费用和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去除量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与产出变量,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4~2009年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省际格局基本不变,中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江西、内蒙古等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高,而北京、天津、四川、新疆等省份则相对较低;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投入的对策建议.
- 王奇李明全
- 关键词:污染治理超效率DEA大气污染
- 生态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实现途径与机制创新被引量:11
- 2020年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化,迫切需要解决生态服务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正外部性内部化是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协议补偿、生态商品、创建市场等方式。生态正外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生态要素的直接市场、包含于生态商品的间接价值以及基于成本—收益的生态补偿标准来确定,而现有的协议补偿标准多基于上游地区的保护成本,应将发展的机会成本作为参考依据。最后,从机制上将收益内部化转变为主体内部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收益主体分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
- 王奇姜明栋黄雨萌
- 关键词:内部化
- 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当前经济系统运行对资源环境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致原有的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变得越来越相对有限,甚至影响到经济系统本身的运行。采用将经济系统视为1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将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作为经济系统的属性来进行考察和评价。在进行指标评价的过程中,将经济系统按运行环节划分为生产、消费、还原3个子系统,影响指标的选取分为物质、能源、环境3个维度,同时还兼顾了经济系统结构的影响,由此构建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用熵值法突出变化较大的指标的权重。最后的案例分析得出北京市1995~2004年间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呈逐渐下降趋势的结论,并给出了相关的原因分析。
- 李其林王奇
- 关键词: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熵值法
- 国际贸易对污染-收入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描述污染排放与经济收入之间关系的EKC曲线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现有研究多分析国内生产污染排放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较少探讨不同国家之间通过国际贸易而产生的隐性污染转移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视角出发,依据"谁消费、谁负责"的基本理念,重新构建了基于消费的各国污染排放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与传统的基于生产的污染-收入关系进行比较。基于29个代表性国家SO2排放与收入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70-2000年间,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外转出污染,促使EKC曲线拐点提前到达,其中发达国家由基于生产的7 775美元右移至基于消费的11 060美元,新兴工业化国家则由5 717美元右移至6 841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在两种情况下的污染排放仍不断上升,尚未出现转折。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内污染排放,因此在大力开展现有污染减排工作的同时,应重视贸易中隐含的污染转移排放以降低其对国内环境的影响。
- 王奇刘巧玲刘勇
- 关键词:国际贸易EKC
-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创新被引量:43
- 2002年
-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 ,文明的演替与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与产业结构的创新密切相连与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源于对过去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因此它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产业结构。面向可持续发展 ,本文认为应补充以维护与改善环境为目的的第零产业 ,和以减少废物排放为目的的第四产业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传统产业的形成比较 ,现阶段第零产业与第四产业的培育更需要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
- 王奇叶文虎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创新
- 基于区域差异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研究——以COD削减总量的省际分配为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如何公平合理地在不同区域之间分配污染物削减总量是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现有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方法及其体现的不同分配思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污染物从产生、削减到排放的全过程影响因素,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污染削减分配公平准则。以COD削减总量分配为例,构建了相应的公平分配指标体系,重点考虑各地区在污染物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基于熵权法建立了体现区域差异的"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并对我国省际间COD削减总量分配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削减总量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刘巧玲王奇
-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
- 我国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初步研究
- 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的矛盾是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集中体现.首先通过估计粮食生产函数建立了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粮食安全阈值和环境安全阈值,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阈...
- 詹贤达王奇
- 关键词: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化肥施用量C-D生产函数
- 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制度的几点思考
-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复合性污染特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从源头控制环境问题产生的管理手段,对避免或减轻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行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有效应对区域大气复合污...
- 王奇张远航
-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信息共享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