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寰鹏
-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江泽民同志’98抗洪讲话的写作艺术
- 1999年
- 围绕1998年夏我国的抗洪斗争,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主要包括《夺取长江抗洪抢险决战的最后胜利》、《弘扬抗洪精神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这些讲话有力地指导了全国抗洪斗争,全面总结了取得抗洪斗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指明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反映重大事件的重要文献,上述讲话将被载入史册。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考察这些文献,我们会发现,讲话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一。
- 王寰鹏
- 关键词:江泽民同志写作艺术抗洪精神语体风格光辉典范
- 论现代文学“以文见史”写作传统的表征及其意义
- 2024年
- “以文见史”是现代文学写作的一种初始状态,也是跨越百年自成格局的文学传统。较能体现此传统延续性、稳定性的元素是话语体系,在比喻性话语中交错出现隐喻、反讽、替换、转喻等话语范式,在非比喻性话语中则主要有显喻、直陈的话语形式。百年中国文学中的现实话语与历史话语相互激发,既借历史语义进行现实言说,又用现实言说来激活历史语义;历史、现实、未来始终处于同一个话语结构之中。
- 王寰鹏
- 关键词:历史话语百年中国文学比喻性话语形式现代文学
- 用抗洪精神教育青少年学生
- 1998年
- 围绕抗洪斗争所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是我国新时期的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优秀精神的大发扬、大升华,它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九八抗洪精神深刻、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必将对我国今后两个文明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弘扬抗洪精神,用抗洪精神教育、鼓舞、激励学生,引导它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 一、组织学生学习抗洪精神。
- 王寰鹏
- 关键词:抗洪精神学校德育工作民族凝聚力
- 全文增补中
- 用“野性思维”抗拒现代性的后果——《刺猬歌》再解读被引量:3
- 2008年
- 《刺猬歌》是一部用"野性思维"抗拒现代性后果的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本土化"小叙事"对全球化"大叙事"的反驳。张炜的这次叙事是作家反思现代性、挑战全球化的象征性行动。"野性"与"现代"的参照是结构叙事的基础;道德冲动是叙事的主要动力。小说有传奇和再现两重叙事结构。"人兽姻亲"是延续作者"野地理想"的叙事模式。
- 王寰鹏张洋
- 关键词:《刺猬歌》叙事结构
- 政治伦理与生命伦理的交错变奏——改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之一种
- 2005年
- 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小说中存有一种政治伦理与生命伦理相交错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显示了反抗传统政治伦理等级秩序的象征性意义。改革英雄超越复杂的政治伦理并同时超越生命伦理。"弑父"和生命伦理毁损是改革英雄生命中常见的样态。改革小说中这种叙事模式实际上是新一轮政治觉醒与人的觉醒的显著表征。
- 王寰鹏
- 关键词:政治伦理生命伦理叙事模式
- 现代文学红色经典的知识社会学考释被引量:3
- 2020年
- 考察现代文学红色经典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系"问题是对其进行阐释的必要任务。从中国左翼文学到红色经典,意义变迁和叙事元素的延续、变异都深刻地体现在两类文本之中,这是赓续新文学传统的表现。红色经典是与欧美左翼文学时间距离最小的文学形态,它是世界现代文学在革命时代的最后一种范式。红色经典与世界左翼文学实时互动的史实,使后者成为红色经典不可或缺的释义学背景。红色经典同样是世界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学史的知识建构理应经受知识社会学的检视。
- 王寰鹏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文学传统
- 英雄隐喻与良知形态——以郑振铎的神话历史小说为例被引量:1
- 2006年
- 在郑振铎30年代的小说中,神话和历史成为现实的隐喻,这种叙事策略与作家的良知形态有关,月性良知和日性良知是作家的两种叙事动力。在郑振铎与30年代主流作家的叙事行为之间存在着同构性。
- 王寰鹏张洋
- 当代大众文化特质与建设策略的思考
- 2012年
-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形成了互文性关系;市场经济也能造就批判市场缺失的文化指向;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可在大众文化建设中得以倡导;当代大众文化的阶段性失范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本土立场,弘扬民族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需求。立足本土、调控文化产业、培育"大众娱乐精神"、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并主动面向世界是大众文化建设的应有策略。
- 王寰鹏
- 关键词:大众文化特质
- 自然崇拜:端木蕻良小说叙事的原始底蕴被引量:3
- 2006年
-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意识。图腾意识和人物塑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雄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其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自然崇拜是端木小说的原始底蕴。
- 王寰鹏张洋
- 关键词:自然崇拜端木蕻良小说生命意识图腾
- 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和喻义阐释被引量:7
- 2005年
- 本文论述抗战时期小说创作中所具有的“英雄叙事模式”,包括:“农民/抗战英雄”成长模式、“传奇英雄/民族复仇”隐喻模式和“匪类/抗战英雄”转化模式。认为第一个模式体现了抗战小说由泛泛地鼓舞民气,到注重从社会下层挖掘抗暴精神的转变,隐含了作家把民族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下层的倾向和为无名英雄命名的叙事意图。第二个模式突破了古代传奇狭隘的个人复仇模式,将复仇的目标定位于民族大义的伦理框架之内。第三个模式将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的力量向抗日英雄行列转化、提升,它超越了某些道德伦理的常规,而追求最为广大的民族利益,它是一个部分地复活英雄的原始意义的叙事模式。
- 王寰鹏
- 关键词:叙事模式英雄主义喻义抗战小说复仇模式民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