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脏
  • 13篇手术
  • 13篇外科
  • 12篇动脉
  • 10篇外科治疗
  • 8篇心脏病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外科手术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动脉旁路
  • 6篇旁路移植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5篇动脉旁路移植
  • 5篇动脉旁路移植...
  • 5篇移植术
  • 5篇旁路移植术

机构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1篇王小启
  • 13篇吴清玉
  • 10篇胡盛寿
  • 8篇沈向东
  • 7篇宋云虎
  • 6篇李守军
  • 6篇许建屏
  • 5篇吕锋
  • 5篇熊辉
  • 4篇孙寒松
  • 4篇王巍
  • 4篇郭宏伟
  • 4篇畅怡
  • 4篇杨秀滨
  • 3篇李巅远
  • 3篇王旭
  • 3篇刘迎龙
  • 2篇楚军民
  • 2篇凤伟
  • 2篇王立清

传媒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术式相近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年杂交犬 1 0条。根据下腔静脉吻合口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 :1组为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 ;2组为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吻合。两组动物模型中上腔静脉全部与右肺动脉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模型在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心外管道建立。结果 两组动物术后 3 0min、1h及 2h血液循环指标稳定 ,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上腔静脉压维持在 1 2mmHg(1mmHg =0 .1 3 3kPa)以上时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 ,肺血管阻力随静脉压的升高而下降。所有动物在手术结束后都能进行 2h以上的实验数据监测和观察。结论 犬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与临床实际术式相接近 ,是一种可靠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 ,静脉压维持到合适水平是维护循环稳定的重要特征。
王小启吴清玉李永力孟亮
关键词:动物疾病模型心外管道
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方法:30例患者平均年龄42.2±10.1(17~58)岁。皮切口自第3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平均长度11(9~13)cm,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2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包括二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6例,二尖瓣Carpentier环成形2例。7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4例同时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结果: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54.5±24.9分、79.2±28.7分和160.9±44.3分,术后呼吸机辅助10.7±4.2小时,住院时间 14.4±4.9天。术后胸液量282±125(50~630)ml,有16例患者(53.3%)未输血。 结论: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美观,创伤小,出血少,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早期结果满意。
吕锋吴清玉王小启马琼
关键词: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
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
吴清玉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黄志雄杨秀滨郭宏伟王小启楚军民於其宾
1995年9月~2003年3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对国内外尚无根治方法和既往手术方法尚不满意的先心病(疑难先心病),进行了研究。一、概况:(一)1995年9月~2003年3月,外科治疗各种疑难先心病139例,其中...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脏缺损外科治疗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一年经验回顾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过去一年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结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新生儿手术临床资料。手术共完成21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G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TaussingBing)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2例(心下型及心上型各1例);肺动脉闭锁(PAA)3例。分别行动脉调转术(ASO)16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2例,改良BlalockTaussing手术3例(其中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2例)。结果:全组存活18例,死亡3例,死亡率14.3%。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为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术后因肺部感染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准确认识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是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胡盛寿王小启刘迎龙李守军沈向东王旭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脏外科手术新生儿
不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式对腔静脉回流、肺血分布以及能量消耗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TCPC)术式对腔静脉回流、肺血分布以及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 建立接近临床TCPC术的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 3种不同的TCPC术式 :(1 )上、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相对 ;(2 )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偏向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的右侧 ;(3)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吻合口位于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左侧。术后测量上、下腔静脉血流量 ,左、右肺动脉血流量 ,进行肺血管造影了解肺血分布 ,通过伯努力公式计算能量消耗。结果  3种TCPC术后上、下腔静脉血流量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血流量比值在 1 .0左右 ;通过测定左、右肺动脉流量以及造影发现 ,术式 (3)下腔静脉血基本进入左肺 ;术式(2 )下腔静脉血较多进入右肺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血流量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术式 (3)能量消耗较术式 (1 )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TCPC术后 ,体静脉回流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同TCPC术后 ,腔静脉位置决定了静脉回流的方向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血流量比值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TCPC术后 ,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相对时能量消耗最大 ,完全错开时能量消耗小。
王小启吴清玉
关键词:能量消耗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术中评估冠状动脉桥的通畅性。 方法:对8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186根桥)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进行流量测量,将血流量及血流波形存储在即时血流测量仪中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每根桥远端血管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程度,围手术期状况以及心电图变化。 结果: 80例中 67根应用乳内动脉进行前降支旁路移植,平均流量 25.0±18.0 ml/min,应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119根,其中对角支22根,平均血流量36.8±18.6 ml/min,钝缘支38根,平均血流量40.3±25.0ml/min。右冠状动脉 50根,平均血流量 38.0±14.7ml/min,后降支 9根,平均血流量 25.5±14.7ml/min。平均搏动指数 2.76±1.57。远端血管细,且病变弥漫的冠状动脉血管平均血流量低。通畅的乳内动脉血流为舒张期灌注血流,通畅的静脉桥血流为收缩、舒张期双重灌注血流,舒张期灌注血流为主。 2根桥(2/188, 1. 1%)由于血流量及血流波形不满意,拆除后进行了再次旁路移植,血流量及血流波形改善。 结论:即时血流测量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判断冠状动脉桥通畅性的方法。血流波形及搏动指数是判断?
王小启胡盛寿宋云虎吕锋吴信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三尖瓣前叶血性囊肿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发现心脏杂音1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片示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可能,伴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室扩大,房间隔中后部回声脱失约33 mm,三尖瓣环扩大,前叶腱索距前叶瓣尖约6 mm处可见15 mm×13 mm的囊性球体附着。
严华付志达富强王小启郭宏伟熊辉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
心脏手术中胸骨正中切口胸骨断面使用骨蜡填塞止血必要性的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在心脏手术中,骨蜡用于胸骨正中切口胸骨断面填塞止血的必要性。方法:连续入选2011-01至2014-12期间共445例患者,其中210例患者的胸骨断面使用骨蜡(骨蜡组),235例患者的胸骨断面未使用骨蜡(无骨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次开胸止血情况以及12小时、24小时及总的引流量,关胸时间和输血率。结果:骨蜡组和无骨蜡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但与骨髓腔出血无关。两组患者的12小时、24小时及总引流量分别为(451±240)ml和(483±238)ml、(615±304)ml和(639±285)ml、(842±467)ml和(842±364)ml(P均>0.05)。骨蜡组和无骨蜡组关胸时间分别为(68.0±23.0)min和(66.0±19.0)min(P>0.05)。骨蜡组和无骨蜡组总输血率分别是21%和19%(P>0.05)。结论:胸骨断面骨蜡的使用不会显著减少关胸后的引流量,也不会影响关胸速度。应舍弃骨蜡在胸骨断面止血中的应用。
张士举王小启闫鹏李涵王立清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骨蜡
主动脉CT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CT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前常规检查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行单纯CABG的患者。共有794例CABG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了全主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其中男604例,女190例,平均年龄(63.85±8.41)岁。结果在所有患者中,425例患者(53.5%)仅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无主要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369例患者(46.5%)合并不同程度的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91例患者(11.5%)有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117例患者(14.7%)发现腹主动脉严重钙化伴主要分支血管狭窄大于50%或闭塞(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33例患者(4.2%)发现升主动脉病变,包括钙化或扩张直径超过45mm,121例患者(15.2%)发现单侧或双侧髂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有40例患者(5%)发现主动脉全程弥漫粥样硬化改变,伴多个分支狭窄或闭塞,100例患者(12.6%)发现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大于50%或闭塞。结论主动脉钙化在CABG患者中非常普遍,随着年龄增加,各分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64排螺旋CT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经济、准确的检查方法,能对主动脉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分型、精确测量、定量分析所属分支血管及脏器有无受累,所以对于高龄CABG患者,术前建议常规行主动脉CT检查,以便减少围术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林野王立清王小启郭少先闫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钙化64排螺旋CT
应用双调转术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2004年
吴清玉王小启郭少先郭岩
关键词:双调转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