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华
- 作品数:262 被引量:1,609H指数:2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芹菜中毒死蜱残留高风险机理研究
- 近年来,我国芹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较为突出,为探索其原因我们开展了毒死蜱在芹菜与小白菜植株着药率、茎叶与根部吸收研究。研究表明,芹菜的植株着药率显著高于小白菜:芹菜和小白菜着药率分别为41.5%和26.4%,毒死蜱溶液...
- 吴长兴王新全赵学平吴声敢陈丽萍王彦华王强
- 关键词:芹菜农药残留安全间隔期
- 文献传递
- 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atp6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通过Genbank中登记的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6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了特异引物,经过RT-PCR扩增,获得了不结球白菜胞质不育相关基因atp6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BLAST分析发现不结球白菜atp6基因与已报道...
- 史公军侯喜林王彦华
-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序列
- 文献传递
- 四倍体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初级三体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20
- 2000年
- 研究结果表明 :(1)由于同源四倍体大白菜的花粉母细胞内Ⅰ、Ⅲ、Ⅳ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不规则分离 ,后期Ⅰ、Ⅱ部分染色体落后和向两极分配不均衡 ,致使后期Ⅱ形成染色体数目变化于 15~ 2 4的各类细胞 ,以染色体数为 2 0的细胞为主 ,其次是 19和 2 1的细胞。 (2 )具有 2 1条染色体的小孢子 (2x +1)再生植株能力与正常小孢子 (2x)再生植株能力相近。 (3)减数分裂的各种异常频率和三体株获得率品系间存在差异。
- 申书兴陈苏李振秋张成合梁会芬刘世雄王彦华任清尚爱芹
- 关键词:大白菜四倍体小孢子培养初级三体细胞学
- 秋水仙素诱变薹四倍体的研究
- 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菜薹幼苗的生长点,可诱变产生菜薹多倍体植株,其中用0.1℅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生长点4次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可达39.5℅。细胞学鉴定表明,四倍体菜薹的染色体数为2n=4x=40。四倍体菜薹比...
- 尚爱芹张成合刘世雄申书兴王彦华
- 关键词:菜薹四倍体秋水仙素营养品质
- 文献传递
-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被引量:31
- 2009年
-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8年7月采自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偄th)种群对1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褐飞虱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杭州种群和宁波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79.0倍和366.1倍;对氯噻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1.1倍和50.9倍;对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3倍和9.4倍;对噻嗪酮和氟虫腈分别产生了5.0~8.6倍和15.8~17.0倍的抗药性;对烯啶虫胺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在3倍以下。两种稻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噻嗪酮、烯啶虫胺和毒死蜱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都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当田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时,可选用噻虫嗪、噻嗪酮、烯啶虫胺和毒死蜱进行防治,不宜使用吡虫啉、氯噻啉和氟虫腈防治。
- 王彦华苍涛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俞瑞鲜吴声敢王强
-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敏感性抗药性抗性治理
- 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与性状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自交后代为材料,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法鉴定,从36株中筛选出3株2n=22的植株。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3株为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该二体异附加系在生殖生长时期表现植株较矮小,基生叶卵圆形、绿色,茎生叶披针形、浅绿色,开花时间晚,黄花,花器官较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小,花粉量少、结荚率和结籽率低。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后期Ⅰ染色体主要以11︰11分离方式为主,所占比率为70.59%;后期Ⅱ染色体以11︰11︰11︰11为主,其比率为69.57%。
- 张雅琨顾爱侠孟川孟雅宁刘立平轩淑欣王彦华申书兴
- 关键词:大白菜结球甘蓝核型分析性状
-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 桑丹刘畅王娟陈雪平罗双霞李晓峰王彦华申书兴
- 关键词:大白菜结球甘蓝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
- 丁烯氟虫腈对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食下毒叶法、药膜法和点滴法测定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急性风险评价。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2龄、3龄、4龄和5龄起蚕的摄入LC50值(96h,下同)分别为280(227~343)、578(507~652)、3612(3178~4139)、6790(6045~7875)、7151(5932~8705)mg·L-1,均大于200mg·L-1,属于低毒级;桑叶浸药时间为1s、10s、1min、10min和60min时,丁烯氟虫腈对2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789(690~913)、578(507~652)、443(382~499)、396(349~447)、254(222~285)mg·L-1;家蚕在丁烯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0、30和60min后,对2龄起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101(86.8~131)、66.7(61.7~74.1)、60.9(51.0~83.4)μg·cm-2,对3龄起蚕的点滴接触LD50值为76.2(70.2~84.9)μg·larva-1。急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具有中等风险性,对其他龄期家蚕为低风险。因此,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急性风险均较低。
- 俞瑞鲜王彦华吴长兴苍涛陈丽萍吴声敢赵学平
- 关键词:丁烯氟虫腈家蚕急性毒性
-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被引量:24
- 2007年
- 本文从气象因素、水稻耕作制度因素及化学防治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褐飞虱迁入足够的虫源基数是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大发生的关键,而化学药剂的防效下降及其技术不到位则是暴发成灾的客观原因。最后,还讨论了褐飞虱的防治策略。
- 王彦华王鸣华
- 关键词:褐飞虱化学防治杀虫剂
- 大白菜与结球甘蓝异附加系的创建及附加染色体的SSR鉴定
- 大白菜(B.compestris ssp.pekinensis)与结球甘蓝(B.oleracea var.capitata)均为芸苔属蔬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广,种内呈现出遗传...
- 申书兴王彦华李晓峰顾爱侠张玉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