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 从昭君诗看宋诗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 2007年
- 昭君出塞历来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历来均是以表现怨情为主,但是宋代的一些昭君诗却表现出了全新的气象,不再以怨为主,而表现出了心忧天下,志在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从而完成了从怨女到义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宋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了宋诗在内在精神上对崇高的追求。
- 王德明
- 关键词:宋诗崇高精神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论“外”字所表现的宋词世界
- 2005年
- “外”字是一个普通的方位名词,但在宋词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与其他名词搭配,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宋词世界。通过“外”字展现出来的宋词世界具有突出的层次感、透视效果和画面的丰富性,就其最普遍的意义来说,是宋人心灵世界的表现与延伸。
- 王德明
- 关键词:宋词
- 近20年中国古代诗歌情景问题研究述评
- 2001年
- 情景问题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最普遍的问题,它不仅自成体系,而且还与诗歌的意境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近20年来,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不少成果,虽然专著还没有产生,但是,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比较重要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总数在80篇左右。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清理总结,对于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 王德明
-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情景意境艺术
- “诗教”的兴起与宋代文人的两难处境
- 1991年
- 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必然是时代心理、观念等因素作用。在北宋末年,有一股“诗教思潮”出现在当时的诗坛上。作为一种思潮。历来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有人注意这股思潮中的某些诗人、到批评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深究这股思潮产生的深刻背景。应该说,诗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不是新鲜货色,历代提倡的诗人、批评家不绝如缕,但不同时代的提倡者,其心理动机是迥然不同的,并且侧重点也不一样。那么宋人提倡诗教的心理动机如何,又有什么特点呢?
- 王德明覃喆
- 关键词:宋代文人两难处境文字狱张戒温柔敦厚
- 中国传统“乌托邦”的文化分析
- 1994年
- 中国传统“乌托邦”的文化分析王德明自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传人中国后,人们就习惯用“乌托郭一词来泛指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了,本文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有苦难和痛苦,人间就会不断地产生乌托邦。可以说,乌托邦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它反映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的...
- 王德明
- 关键词:《桃花源记并诗》文化分析文人士大夫重义轻利《老子》
- 数字的运用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精确化倾向
- 2004年
- 运用数字进行诗歌批评在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并没有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其实,它在方法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追求精确的一面。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与诗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 王德明
- 关键词:诗歌批评精确化
- 走向情景交融的认识历程被引量:6
- 2004年
- 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景交融观念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才逐渐走向成熟的。先是对诗歌创作之前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也是经过了三个阶段的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
- 王德明
- 关键词:情景交融
- 近20年中国古代诗歌情景问题研究述评
- 情景问题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最普遍的问题,它不仅自成体系,而且还与诗歌的意境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近20年来,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不少成果,虽然专著还没有产生,但是,发表的论文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比较...
- 王德明
- 文献传递
- 论广西文学在晚清的崛起被引量:17
- 2007年
- 广西古称粤西、峤西等,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边陲,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大大落后于全国先进地区,文学的发展也不例外.……
- 王德明
- 关键词:广西文学作家群体作家群岭西五大家古文创作临桂词派
- 王昌龄与中国古代后期诗歌情景理论的走向被引量:6
- 2004年
- 王昌龄作为一位著名的诗歌理论家,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物、景句、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作品内情景相兼(融)的看法,同时又在对作品内诗歌情景构成方式的分析上提出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因而对中国后期的诗歌情景理论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诗歌情景理论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 王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