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效民

作品数:131 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42篇肝癌
  • 25篇肿瘤
  • 20篇基因
  • 13篇切除
  • 13篇干细胞
  • 12篇原发性
  • 12篇肝细胞
  • 9篇星状细胞
  • 9篇原发性肝癌
  • 9篇切除术
  • 9篇腹腔
  • 8篇术后
  • 8篇肝脏
  • 8篇癌细胞
  • 7篇肝癌细胞
  • 7篇肝星状细胞
  • 6篇多药
  • 6篇多药耐药
  • 5篇异体

机构

  • 127篇厦门大学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海德堡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杭州赫贝科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厦门市疾病预...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131篇王效民
  • 68篇尹震宇
  • 31篇赵文秀
  • 24篇刘平果
  • 15篇吴国洋
  • 14篇池小琴
  • 14篇周剑寅
  • 14篇彭友缘
  • 12篇张盛
  • 10篇王付强
  • 10篇于仁祥
  • 8篇许雅苹
  • 8篇邓志刚
  • 7篇殷莉波
  • 6篇李岗山
  • 6篇张磊
  • 6篇俞可克
  • 6篇周长升
  • 6篇闫峰
  • 6篇潘超

传媒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第十二届全国...
  • 6篇肝胆外科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第十届全国肿...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29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与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61*G/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TI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功能多态性对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结直肠癌患者的EGF 61*G/A,TGF-β1—509*T/C,VEGF 936*T/C基因型。结果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TGF-β1-509*T/T基因型比例(0.0%)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1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VEGF 936*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比例(65.9%和80.6%)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82.6%和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5.755,P〈0.05;等位基因x^2=5.275,P〈0.05)。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EGF 61*G/G基因型比例(25.0%)低于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55.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1,P〉0.05)。结论TGF-β1-509*T/T基因型,VEGF 936*C/C基因型或936*C等位基因有助于减少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吴国洋王效民Michael KeeseTill HasenbergJǒrg W. Sturm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多态性吻合口瘘
肝干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
2008年
从广义上讲,肝干细胞并非特指某一类细胞,而是与肝脏胚胎发育及再生有关的各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类型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根据其起源的不同,通常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
余强锋周剑寅王效民
关键词: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横向分化细胞融合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周长升王效民
关键词:肝胆肿瘤星状细胞
Significance of genetic variants in DLC1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LCl has been shown to be downregulated or abs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and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谢程融孙红光孙宇赵文秀张盛王效民尹震宇
关键词:DLC
文献传递
Bim和细胞外调节蛋白在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测人肝癌耐药细胞Hep G-2/ADM和亲本细胞Hep G-2中ERK1,ERK2、ERK5和Bim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小剂量缓慢诱导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 G-2/ADM;CCK-8法测定Hep G-2/ADM对多种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RP-1,P-gp,ERK1,ERK2,ERK5和Bim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Bim 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药物能够体外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Hep G-2/ADM对ADM、5-FU和CDD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8,4.1和4.5,且高表达MRP-1和P-gp蛋白;与亲本细胞Hep G-2相比,Hep G-2/ADM中ERK1,ERK2和ERK5的表达均升高,ERK1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ERK2磷酸化水平下降,且p-ERK1/2与ERK1/2的比值下降;Bi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和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与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
闫峰王效民马全明袁思波蒋楠
关键词:多药耐药ERK1ERK5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横断伤18例处理体会被引量:19
2005年
刘平果王效民李永国罗琪
关键词:肝外胆道损伤医源性损伤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观测指标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腔境行脾切除治疗2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rrP患者顺利施行LS,包括2例辅助小切口LS,无手术死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5年(1~7年),脾切除术后有效率80.0%(20/25例),2年有效率72.0%(18/25例),其中包括2例激素治疗出现胃溃疡大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及激素副作用的ITP患者。分析显示脾切除效果与患者年龄有关,≤50岁脾切效果明显优于〉50岁的患者(P〈0.05)。术后随访发现脾切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与术后2年复查血小板计数相一致,术后第7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脾切除有效者为307×10^9/L,明显高于脾切除无效的103×10^9/L(P〈0.05)。患者病程、激素治疗是否敏感、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与脾切除疗效无关(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并且有效,对年龄小于50岁、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治疗ITP患者宜积极行腹腔境脾切除术;脾切除时患者年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可能是判断脾切除效疗的有用指标。
刘平果王效民尹震宇苏永杰张鹏牛小青鹿全意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预后
小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IV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赵文秀尹震宇余强峰王效民
关键词:肝干细胞分化胚胎
体外与肝细胞共培养对结肠癌细胞移行和增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将结肠癌细胞系Colon-26细胞培养在共培养系统上层,肝细胞培养在下层。实验分为3组:(1)Colon-26细胞与小鼠的肝细胞共培养(肝细胞组)。(2)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纤维细胞组)。(3)Colon-26细胞单独培养(对照组)。观察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培养液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组的Colon-26细胞移行能力分别比纤维细胞组和对照组增强(t1=6.296,P=0.000;t2=5.322,P=0.000),Colon-26细胞增殖能力在肝细胞组亦分别比另两组增强(t1=3.905,P=0.005;t2=3.719,P=0.006)。肝细胞组的共培养液中EGF浓度明显升高(z=3.077,P=0.002)。结论在体外能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的三维共培养模型。体外肝细胞能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
吴国洋白培明王效民Michael KeeseTill HasenbergJorg W Sturm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转移肝细胞
一种装载砷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装载砷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砷剂药物。装载砷剂为亚砷酸盐复合物,以MAsO<Sub>x</Sub>表示,其中M指过渡金属,As指砷,x=2~3;装载砷剂的制备方法:将Co-520溶于环己烷溶液中,依次加入过渡金属...
高锦豪张宗珺池小琴王效民赵征寰刘晗玉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