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奎

作品数:34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烧伤
  • 10篇耐药
  • 9篇创面
  • 6篇葡萄球菌
  • 6篇球菌
  • 6篇耐药性
  • 6篇金黄色葡萄球...
  • 6篇黄色葡萄球菌
  • 5篇药性分析
  • 5篇耐药性分析
  • 5篇抗菌
  • 4篇细菌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浓度
  • 3篇烧伤中心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抗菌
  • 3篇体外抗菌活性

机构

  • 3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天津市烧伤研...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34篇王文奎
  • 14篇韩立中
  • 10篇倪语星
  • 8篇袁克俭
  • 7篇许伟石
  • 6篇徐正鹏
  • 6篇陈旭
  • 6篇董鹤亮
  • 5篇杨惠忠
  • 5篇乔亮
  • 4篇黄晓琴
  • 4篇杨海慧
  • 4篇杨莉
  • 3篇陈小琳
  • 2篇仇刚
  • 2篇廖镇江
  • 2篇刘健
  • 2篇孙珍
  • 2篇赵贝棣
  • 2篇卫颖珏

传媒

  • 7篇中华烧伤杂志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上海市药学会...
  • 2篇中华医学会烧...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第八届全国烧...
  • 1篇全国烧伤早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防治烧伤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防治烧伤感染的疗效。 方法 选择脓毒症或烧伤总面积大于 5 0 %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 30 %TBSA的脓毒症高危患者 6 3例。给药方案为 ,治疗脓毒症剂量 4 .5g ,1次 /6~ 8h ;预防性治疗剂量 4 .5g ,1次 /8h。静脉给药。脓毒症状完全消失或局部创面感染未发展成脓毒症为有效。 结果 总有效率为 90 .4 % ,控制脓毒症有效率为 75 % ,预防局部创面感染发展成脓毒症有效率为 95 .7%。治疗组和预防性治疗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71.4 %和5 1 4 %。 结论 在烧伤中心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是治疗病原菌敏感的脓毒症和预防性治疗经验性用药的有效抗生素。
许伟石邓诗琳韩春茂李孝建廖镇江王文奎
关键词:烧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细菌耐药
一种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理化性质及对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灭活的评估
王文奎李作臻张锋倪语星韩立中
糖基化基质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
目的阐述糖尿病皮肤组织和溃疡创面中细胞增殖凋亡状态,通过体外建立糖基化 ECM 模型模拟细胞的生存环境,探讨皮肤微环境改变与细胞增殖凋亡平衡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和溃疡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同...
王文奎牛轶雯谢挺葛奎花兰女陆树良
文献传递
不同时期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被引量:35
2001年
目的 分析笔者单位近年来烧伤创面细菌的流行趋势 ,探讨影响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变化的因素。 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2 10例住院患者进行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 ,与70年代初期 ,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期所作调查进行比较。 结果  1999年以来G+ 球菌(5 2 17% )较前三个时期均显著增加 (P <0 .0 1) ,而G-杆菌 (4 6 .48% )较前三个时期均显著减少 (P<0 .0 1)。铜绿假单胞菌较 1970年 1月~ 1971年 12月和 1993年 2月~ 1994年 12月显著下降 (P<0 .0 1) ,金黄色葡萄球菌较 1985年 1月~ 1986年 12月和 1993年 1月~ 1994年 12月显著上升 (P<0 .0 1) ,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占 85 %左右 ,较 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期显著增加 (P <0 0 1) ,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结论 笔者单位近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上升趋势可能与自 90年代中期开始将亚胺培南作为首选抗生素有关 ;
王文奎袁克俭倪语星孙珍刘健陈小琳
关键词:烧伤创面抗生素
70-90年代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210例住院病人作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与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所作的调查作比较.结果表明G球菌(52.17%)较前三个时期的36.93%、40.64%和33.29%均显著...
王文奎袁克俭孙珍刘健刘小琳倪语星
文献传递
大鼠烫伤后创面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1997年
以大鼠为模型,探讨浅Ⅱ度烫伤后不同时期局部渗液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120只大鼠分两组。Sb 组:皮下包埋海绵后再造成10%浅Ⅱ度烫伤;S 组:单埋海绵对照。于伤后6,24小时,3,7,10和14天检测海绵渗液中 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结果三种细胞因子活性的升降规律相似。在致伤72小时内一致表现为短暂骤升和回落,72小时后又持续上升。IL-6于6小时达高峰;IL-1与TNFα于24小时达峰值。早期的细胞因子可能由局部细胞应激产生;后期主要产自单核细胞。当细咆因子活性处于各自峰值时,两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早期水平 S>Sb,可能的原因:①组织受损 Sb 组更严重,致产细胞因子的局部细胞数 S 组>Sb 组;②烫伤改变了局部组织通透性致使细胞因子外渗。后期Sb 组水平持续较高;另外,IL-1与 IL-6活性在 S 组内有显著相关,而在 Sb 组,仅6小时有较明显相关。提示:Sb 组的修复过程更复杂、耗时。
吴建和童善庆朱莉胡宝瑜张希衡陆德源密磊王文奎冯世杰仇刚许伟石史济湘
关键词:烫伤渗出液肿瘤坏死因子IL-1IL-6
抑制应激反应措施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创面侵袭性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创面遭受侵袭性感染后,抑制应激反应措施对大鼠生存率、脏器损害及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细胞因子格局的影响。 方法 建立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用冬眠合剂)和冬眠合剂组,每组36只。两组大鼠背部痂下注射1×108 集落形成单位(CFU) /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0. 1ml,观察两组大鼠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注射细菌后96h的生存率、脏器损害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2、IL 4、IL 10、γ型干扰素(IFN γ)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两组大鼠痂下注菌后5h每克组织细菌数量>1×105 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冬眠合剂组大鼠生存率(66. 7±2. 6)%,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3±1. 7 )% (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脏器炎性细胞浸润和病理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冬眠合剂组注射细菌后即时(0h)IL 2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但注射细菌后48、96h其表达增强,对照组表达减弱(P<0. 05);对照组IFN γ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冬眠合剂组(P<0. 01);冬眠合剂组IL 4、IL 10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抑制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应激反应水平对创面细菌的侵袭有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应激反应水平的同时Th1 /Th2细胞因子格局发生改变有关。
乔亮杨惠忠袁克俭王文奎董鹤亮许伟石
关键词:早期创面侵袭性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冬眠合剂集落形成单位病理损害程度
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理化性质及对院内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灭活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理化性质,观察其对烧伤科院内感染常见多重耐药病原菌的灭活作用。方法选择新鲜配制(配制1个月)和保存8个月的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作为待测样液,以有效氯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RP)值和pH值等指标评估理化性质,观察长时间保存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活菌培养计数的方法观察烧伤科院内感染常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克隆株)在添加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培养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中性电位水作为阳性对照进行平行试验。结果新鲜配制和保存8个月的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待测样液的pH值为6.0~7.0,有效氯含量为50~100 mg/L,ORP值>800 mV,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活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添加新鲜配制和保存8个月的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培养皿上均未见菌落生长。结论新型稳定中性电位水的刺激性小,理化性质稳定,灭菌效果理想,可作为烧伤科环境及与患者密切接触物品的消毒剂。
王文奎李作臻张锋倪语星韩立中
关键词:理化性质
烧伤休克因素对小白鼠烧伤创面脓毒症预后的影响
1993年
我们是在小白鼠烧伤创面脓毒症模型中观察休克因素对烧伤创面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小白鼠造成13%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即刻在焦痂下接种1×10^3/ml绿脓杆菌悬液0.2ml或5×10^3/ml肺炎杆菌悬液0.2ml。在小白鼠绿脓杆菌烧伤创面脓毒症中,复苏组(n=53)动物7天生存率为49%,而不复苏组(n=24)为17%(P〈0.01)。复苏组死亡动物(n=27)平均生存时间为4.2±1.7天,不复苏组…
董鹤亮许伟石张德珍王文奎仇刚曹堃陈小琳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休克
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手术后效果观察
手部深度烧伤后皮肤移植治疗是创面覆盖的良好方法,但如果完全切痂可能创面愈合后弹性较差;如果创面有坏死组织残留,可能部分植皮失败,创面瘢痕性愈合。我们采用早期手部切
张勤王文奎张剑刘键廖镇江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