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群立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对比剂肾病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功能不全患...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同型
  • 1篇血浆同型半胱...
  • 1篇血浆同型半胱...
  • 1篇血压
  • 1篇预后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 1篇脂蛋白相关磷...

机构

  • 4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王群立
  • 1篇徐国林
  • 1篇龚明霞
  • 1篇张胜
  • 1篇崔展
  • 1篇刘飞
  • 1篇徐敏
  • 1篇黄燕
  • 1篇白江涛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0-01~2011-1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120例,按照具体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梗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3例,非Q波性心梗组34例,另外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9例,对照组46例,分别测定CR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结果:ACS患者的CR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急性心梗组升高最为突出,但是与不稳定心绞痛组和非Q波性心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重大,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王群立
关键词:C反应蛋白D-二聚体冠脉综合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首次采取PCI治疗的144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术前血浆中Hcy水平分成高水平Hcy组(血浆Hcy≥10μmoL/L)84例、低水平Hcy组(血浆Hcy<10μmol/L)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PCI术后CIN的发生率,且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在PCI治疗后CIN发生的风险因子。结果老年ACS患者在PCI治疗后CIN的发生率为19.4%;高水平Hcy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为22.6%,明显高于低水平Hcy组的15.0%(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相关因子后,高水平1Hcy组患者PCI术后CIN发生风险明显高于低水平Hcy组(OR=1.69,95%CI1.59~2.65,P=0.020)。结论老年ACS患者在PCI治疗前血浆中Hcy高表达可能会增加术后CIN的发生风险。
王群立白江涛崔展张胜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比剂肾病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A379V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261例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LP-PLA2)A379V基因多态性,按基因型对患者分组,观察冠脉造影术后1年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V等位基因携带者心绞痛复发率、死亡率高于AA基因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等位基因携带者一年累计生存率高于AA基因型患者(HR=2.883,95%CI:1.049-7.920,P=0.040)。结论 LP-PLA2基因A379V多态性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徐敏徐国林龚明霞刘飞王群立
关键词:内科学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冠心病预后
高血压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CyP-A与CyP-B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CyP-A与CyP-B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2~3级)住院患者120例,按照伴发心脏疾病程度的不同分为3组:高血压无心脏病组(Ⅰ组,38例)、高血压伴发轻度高血压性心脏病(Ⅱ组,心功能为Ⅰ和Ⅱ级,41例)、高血压伴发中重度高血压性心脏病(Ⅲ组,心功能为Ⅲ和Ⅳ级,41例),另外选取同期经检查确定健康人员40例为健康组。观察4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情况、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与抗氧化的能力,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患者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的CyP-A与CyP-B水平以及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显示Ⅱ组和Ⅲ组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均较健康组、Ⅰ组明显增大(P均〈0.05),而LVEF值均较健康组、Ⅰ组明显下降(P均〈0.05)。Ⅰ组、Ⅱ组、Ⅲ组患者血清中ET-1、TNF-α、血管紧张素Ⅱ、介白素-1β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上升(P均〈0.05),而T-AOC水平较健康组明显下降(P均〈0.05);Ⅱ组、Ⅲ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组(P均〈0.05),而T-AOC水平则明显低于Ⅰ组(P均〈0.05)。Ⅰ组、Ⅱ组、Ⅲ组患者T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中CyP-A与CyP-B 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2~3级患者,临床应早期降低血清中的CyP-A与CyP-B水平,对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心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群立黄燕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亲环素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