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1,104 被引量:12,431H指数:5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6篇期刊文章
  • 170篇会议论文
  • 54篇专利
  • 14篇学位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0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13篇文化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9篇细胞
  • 158篇耐药
  • 113篇病毒
  • 91篇杆菌
  • 75篇基因
  • 74篇艾滋病
  • 69篇球菌
  • 66篇耐药性
  • 63篇细菌
  • 58篇免疫
  • 48篇抗菌
  • 46篇手术
  • 45篇蛋白
  • 43篇肿瘤
  • 43篇肺炎
  • 40篇淋巴
  • 39篇革兰
  • 37篇免疫缺陷
  • 35篇淋巴细胞
  • 31篇敏感性

机构

  • 29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89篇北京大学
  • 182篇深圳市第三人...
  • 148篇新乡医学院
  • 96篇中山大学附属...
  • 61篇第四军医大学
  • 5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9篇中山大学附属...
  • 48篇暨南大学
  • 46篇复旦大学
  • 4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2篇浙江大学医学...
  • 31篇北京军区总医...
  • 31篇天津医科大学...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6篇浙江大学医学...
  • 26篇中南大学
  • 24篇浙江大学医学...
  • 2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093篇王辉
  • 131篇陈民钧
  • 107篇徐英春
  • 70篇周伯平
  • 69篇谢秀丽
  • 67篇郭英
  • 64篇李文胜
  • 63篇孙宏莉
  • 52篇陈宏斌
  • 52篇陈吉华
  • 44篇杨启文
  • 43篇徐六妹
  • 39篇曹彬
  • 38篇俞云松
  • 37篇王启
  • 36篇褚云卓
  • 34篇廖康
  • 33篇赵春江
  • 31篇王占伟
  • 29篇胡志东

传媒

  • 91篇中华检验医学...
  • 36篇中国艾滋病性...
  • 31篇中华微生物学...
  • 27篇新乡医学院学...
  • 26篇中国感染与化...
  • 19篇中国免疫学杂...
  • 19篇中华医学杂志
  • 17篇中华内科杂志
  • 17篇中华结核和呼...
  • 1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0篇中华实验和临...
  • 10篇中国实用内科...
  • 10篇中国抗感染化...
  • 9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8篇国际检验医学...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3篇2023
  • 24篇2022
  • 19篇2021
  • 37篇2020
  • 28篇2019
  • 21篇2018
  • 32篇2017
  • 36篇2016
  • 54篇2015
  • 55篇2014
  • 72篇2013
  • 88篇2012
  • 60篇2011
  • 81篇2010
  • 77篇2009
  • 81篇2008
  • 68篇2007
  • 61篇2006
  • 40篇2005
1,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催乳素对人B淋巴细胞IgG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人催乳素(PRL)对B淋巴母细胞系IM-9细胞Ig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人PRL(10ng/ml)刺激IM-9细胞,培养48h后用试剂盒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RT-PCR扩增IgGc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情况。结果:该cDNA片段的大小为98bp,LPS、PRL与LPS-PRL组cDNA条带在第24循环时出现,LPS-Br与LPS-PRL-Br组cDNA条带在第28循环时出现,并随循环数的增加亮度逐渐增强,LPS-PRL组该cDNA条带亮度最强。结论:PRL能够上调B淋巴细胞中IgG基因的表达,但该功能能够被Br拮抗。
孙翔王辉
关键词: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调控
临床与微生物室加强沟通,提高不常见菌诊断水平被引量:6
2011年
目前,医院内感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感染性疾病要得出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共同合作。然而,目前临床和实验室缺乏有效沟通、致使一些不常见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难以诊断,从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1临床医生应增强特殊标本微生物送检意识,提高诊断阳性率临床上常见微生物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痰、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吸取物等)、血液、胸水、腹水、伤口分泌物、各种引流液、尿、便等。
王辉陈宏斌
关键词:微生物学
纯化工艺对金针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考察纯化工艺对金针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得到粗多糖CFVP、脱蛋白多糖DCFVP和单一多糖组分FVP2。将人皮肤癌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人喉癌细胞HEp-2、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细胞B16 4种肿瘤细胞在多糖样品质量浓度15.6~500μg/mL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采用MTT法,于波长570 nm处测定各样品OD值,计算各样品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最小抑制浓度IC50。结果:3种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在本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呈现剂量效应。当CFVP,DCFVP和FVP2质量浓度均为500μg/mL时,FVP对B16抑制率为69.2%,CFVP对A375、HepG-2和HEp-2的抑制率依次为64.6%,55.3%和29.3%,均为对4种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CFVP对A375、HepG-2和B16的IC50分别为177.8,396.6,335.7μg/mL,为药敏性最强的多糖。结论:CFVP、DCFVP和FVP2 3种纯度的金针菇多糖在体外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肿瘤增殖活性,且未经纯化处理的金针菇粗多糖抗肿瘤活性最佳,提示分离纯化工艺具有降低多糖抑制肿瘤增殖活性的趋势。
邹宇晓廖森泰何轩辉王辉刘学铭施英刘凡
关键词:金针菇多糖分离纯化体外抗肿瘤活性
Δ42PD1增强HIV核酸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目的:探索Δ42PD1 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开发有效的HIV 核酸疫苗。方法:对Δ42PD1 胞外端和HIV P24 表达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融合表达DNA 序列Δ42PD1-P24,并在其5'端融合tPA 信号肽序列...
程林唐娴张晓慧何琳何云王辉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应答
AIDS病人接受ART过程中失访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中出现失访的原因,探讨降低失访率的对策。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治疗数据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失访病人进行电话访谈,用自制表格记录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在121例失访病人中,无效联系29例(24.0%),有效联系92例(76.0%)。有效联系者中,前3位失访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49例(53.3%),工作原因22例(23.9%),抗拒服药12例(13.0%)。治疗3个月内的失访人数占失访总人数的71.1%(86/121),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在3个月内失访40人(81.6%),3个月后失访9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出现失访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工作原因和抗拒服药。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告知机制,加强依从性教育,完善家庭与社会支持,优化用药方案,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失访率。
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李桂英李莎茜王辉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访原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75水平及功能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中炎性介质与抗炎介质水平变化,阐明COPD全身炎症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β-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平喘祛痰治疗及30例健康志愿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第7天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75(sTNF-R55、sTNF-R75)的水平及其肺功能(FEV1,FEV1%pre,FEV1/FVC等)。结果:AECOPD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健康组(P<0.05)。AECOPD治疗前后血浆中TNF-α和sTNF-R55、sTNFR-75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吸烟健康组TNF-α水平高于不吸烟组。AECOPD患者第7天血浆中的TNF-α浓度较入院第1天明显下降(822.7±353pg/mlvs599.2±456.7pg/ml,P<0.01);sTNF-R55和sTNFR-75水平数值上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TNF-α、sTNF-R55和sTNF-R75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pre、FEV1/FVC皆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中炎性介质(TNF-α)及抗炎介质(sTNF-R55、sTNF-R75)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降低,抗炎介质水平上升不明显。COPD全身炎症反应与气流受限关系不大。
曾勉王辉谢灿茂刘凌云贺云鹏严英硕卢桂芳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替加环素对414株需氧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对我院2004年和2005年临床分离的414株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需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对所测菌株的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MRSA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替加环素对MRSA的MIC90是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者;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对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替加环素对所有肠球菌的MIC90分别是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MIC90的1/8和1/16;替加环素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MIC90为0.5mg/L,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MIC范围是0.25~1mg/L,其他抗菌药物对PISP和PRSP的MIC90是替加环素的1~32倍;替加环素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MIC范围是其他抗菌药物的1/2~1/64;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是3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对其他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张小江徐英春杨启文谢秀丽
关键词:替加环素微量肉汤稀释法
我国成人和儿童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与血清型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 研究自我国成人和儿童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分型,探索不同血清型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评估肺炎链球菌疫苗在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及控制肺炎链球菌流行传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08年我国13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性肺炎链球菌58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的MIC值,采用肺炎链球菌检测乳胶凝集法和荚膜肿胀试验鉴定血清型.结果 在362株分离自成人的肺炎链球菌菌株中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19F(55,15.2%)、19A(46,12.7%)、3型(44,12.2%)、23F(24,6.6%)、15型(23,6.4%)及17型(11,3.0%);在分离自儿童的218株肺炎链球菌中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19F(71,32.6%)、19A(31,14.2%)、23F(13,6.0%)、15(12,5.5%)、14(11,5.0%)及6B(10,4.6%).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血清型相关,19F及19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其他血清型.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的比例从2005年的7.4%升至2008年的24.9%.7价、10价及13价结合疫苗对所有人群的覆盖率分别为35.5%(206/580)、38.7%(224/580)和61. 8%(358/580),对5岁以下儿童的覆盖率分别为55.7%(78/140)、58.6%(82/140)和77.9%(109/140).结论 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在增加;7价、10价、13价结合疫苗对儿童的覆盖率高于成人.
肖素坤赵春江刘春林王辉
关键词:肺炎球菌感染血清分型疫苗耐药性
2016年中国14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 监测2016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3至8月全国14家教学医院的1 394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6年M100S(第26版)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全部抗菌药物对936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美罗培南(95.2%,891/936)、阿米卡星(94.6%,885/936)、厄他培南(92.1%,862/9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8.1%,825/936)、亚胺培南(88.0%,823/936)、头孢哌酮/舒巴坦(83.1%,778/936)、头孢吡肟(72.2%,676/936)、头孢他啶(72.2%,676/936)、左氧氟沙星(68.8%,644/936)、环丙沙星(63.2%,592/936)、米诺环素(62.9%,589/936)、头孢曲松(54.9%,514/936)、头孢噻肟(54.0%,505/936)和头孢西丁(44.3%,415/936).对于大肠埃希菌,敏感性在80%以上的药物除碳青霉烯类之外,还有多黏菌素B(97.2%,212/218)、阿米卡星(96.3%,210/2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7%,202/21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81.7%,178/2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最高(99.0%,203/205),其次为阿米卡星(84.9%,174/205)、美罗培南(84.4%,173/205)和亚胺培南(82.0%,168/2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分别为62.8%(137/218)和28.3%(58/205).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美罗培南(97.0%-98.5%)、阿米卡星(95.8%-98.3%)、亚胺培南(94.5%-97.5%)、多黏菌素B(96.4%-100%)、头孢哌酮/舒巴坦(76.5%-90.0%)、厄他培南(73.3%-90.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4%-88.3%).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摩根摩根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大于9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最高为100%,
王启季萍徐修礼徐英春孙自镛胡志东俞云松杨滨廖康路娟褚云卓梅亚宁韩立中冯献菊王辉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门诊投诉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将某综合医院2017年200例门诊投诉进行汇总,根据门诊投诉现状分析门诊投诉分类及原因并提出减少投诉的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法对我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整年的投诉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投诉内容、投诉主体、投诉科室占比。结果在投诉类型中,投诉占比居前3位的为服务态度57例(28.50%),门诊流程35例(17.50%),医患沟通32例(16.00%)。在人员方面,投诉量居首位的是医生124例(62.00%)。在科室方面,投诉量最多的科室为皮肤科(8.00%)、放射科(7.50%)、口腔科(6.50%)。结论根据门诊投诉现状及原因,提出践行患者至上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召开门诊医务人员动员会,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刘婷祖晨曦王辉陶慧
关键词:门诊医疗投诉
共1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