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发声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以发声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报告以发声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1例,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结果患者早期症状包括发声无力9例,不能发高音1例,不能维持正常的音量或音调3例,声音嘶哑18例,均有病态性发声疲劳反复发作。纤维喉镜检查喉部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声带内收、外展受限,声带松弛,声带麻痹,声门不能完全闭合,梨状窝积液等。新斯的明试验发声困难症状及喉部体征均有改善。19例患者检测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5例高于正常参考值。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其症状均改善或消失,但在疾病的进程中,均相继出现全身肌无力和球肌麻痹症状。结论嗓音变化可能是某些重症肌无力患者早期惟一症状,对临床具有晨轻暮重,病态疲劳性发声困难的患者应注意采用新斯的明试验或检测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以除外重症肌无力。
- 孙文海刘华敏梁大鹏万秀明丛志强王海萍
- 关键词:语音障碍重症肌无力
- 一种基于术后护理用引流保护及固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术后护理用引流保护及固定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该基于术后护理用引流保护及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和侧盖,所述侧盖的前侧面设置有滑槽和托板,所述滑槽为弧形,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夹子...
- 冯秀丽孙晓燕万秀明葛瑞锋金书香曹君扬陈冲
- 文献传递
- 鼓室置管对婴儿期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比较鼓室置管和鼓膜穿刺术治疗婴儿期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探讨腭裂中耳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时机。方法19例患SOM伴听力损失的婴儿期腭裂患儿的38耳在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鼓室置管术,平均置管年龄为6.9月龄;15例患SOM的婴儿期腭裂患儿30耳行鼓膜穿刺术,平均穿刺年龄为6.6月龄。术后1周至12个月内于每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查作为判断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38耳鼓室置管术前ABRⅤ波平均阈值为55.41dBnHL,术后1周~12个月的平均值为28.48dBnHL,术后听力提高26.93dBnHL。置管术后峰压点平均升高90.72daPa,坡度:比值法升高0.01,压力范围法降低84.00daPa,静态声顺值平均升高0.04mL;B型鼓室图(24耳)转化为A型者19耳,转化率为79.17%。30耳鼓膜穿刺术前ABRⅤ波平均阈值为40.63dBnHL,术后1周为26.50dBnHL,听力提高14.13dBnHL。穿刺后1周B型鼓室图(22耳)转化为A型者9耳,转化率为40.91%;穿刺后1月和3月ABRⅤ波阈值和鼓室图与穿刺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鼓室置管术治疗婴儿期SOM,听力恢复快且疗效稳定,虽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但仍是较好的治疗手段;鼓膜穿刺术在1周内的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最好不作为婴儿期腭裂SOM的常规治疗手段。
- 李薇尚伟于爱华张哓恒刘玉欣万秀明贾暮云李宁毅
- 关键词:婴儿腭裂鼓室置管鼓膜穿刺
- 一种基于术后护理用固定保护的引流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术后护理用固定保护的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基于术后护理用固定保护的引流装置,包括保护箱、引流组件、收纳组件、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袋和引流管,并且引流管固定在引流袋的顶部;...
- 冯秀丽孙晓燕万秀明葛瑞锋金书香曹君扬陈冲
- 听力言语障碍患儿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分析
- 2003年
- 近年来,我们对50例由于听力减退而致言语障碍的1~3岁病儿进行言语障碍和听力减退量化关系研究,以期探讨对患儿的早期干预时机及措施,现报告如下。
- 万秀明于爱华
- 关键词:言语障碍诱发电位脑干听觉听力减退脑干诱发电位语言中枢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7年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常见于老年人,且手法复位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目前BPPV的诊断和治疗已得到神经科、耳科等学科医师的重视,但对BPPV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并存的情绪改变仍重视不够。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BPPV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慧万秀明贾庆霞赵仁亮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抑郁焦虑
- 高压氧治疗前咽鼓管功能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中耳为一压力敏感器官,通常在高压氧(HBO)舱内,最先感知压力改变。中耳压力调节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乃至治疗计划的实施。正常功能的咽鼓管是保持正常中耳腔内外压力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1]。现报告HBO治疗前对304耳咽鼓管功能的动态检测结果...
- 王培嵩于爱华王淑珍万秀明咸培真
-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高压氧
- 新生儿及婴儿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发病规律和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 李薇尚伟于爱华张小恒刘玉欣万秀明刘美霞张秋贵杨松凯
- 该研究对73例146耳的新生儿腭裂患儿,出生后持续追踪进行ABR和声导抗检查,分析了分泌性中耳炎和听力损失的发病时间和年龄特点,发现了1岁内婴儿期腭裂患者发生中耳功能障碍的时间规律,第一次提出了SOM潜伏期概念,制定了早...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耳功能障碍
- 眶内侧壁骨折并斜视的治疗
- 2006年
- 目的观察内窥镜协助下经鼻修复眶内侧壁骨折并斜视的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单纯爆裂性眶内侧壁骨折7例,患者复视、眼球内陷及运动障碍保守治疗10~15天症状无改善,CT呈现明显内直肌嵌钝。在鼻内窥镜协助下充分还纳陷入的眶组织并对骨缺损用自体鼻中隔软骨游离移植片重建眼眶内侧壁。其中,6例于伤后3周内进行,1例在伤后近2月进行。随访4~17月(平均7.4月),观察复视、眼位、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2例好转(其中1例伤后近2月手术)。眼球内陷均在2mm以内。结论鼻内窥镜下重建眶内侧壁治疗斜视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刘桂香鞠建宝万秀明左绪宏
- 关键词:眶壁骨折斜视手术鼻内窥镜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不同手术入路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经环甲间隙入路和经带状肌间入路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行甲状腺双叶全切除术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环甲间隙入路(环甲肌组)和经带状肌间入路(带状肌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声音嘶哑发生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及术后第1天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13~13.02,P<0.05);术前与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2,P<0.01)。结论与经环甲间隙入路相比,经带状肌间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喉上神经,减少对甲状旁腺动脉的损伤,利于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减轻了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 王睿陈亚琳郝丽张林万秀明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喉神经甲状腺上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