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处理水产保鲜废水的试验研究
- 2005年
- 采用混凝过滤处理水产市场保鲜废水。经过试验研究选定最佳混凝剂及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为:PAC40mg/L、PAM1mg/L,确定最佳过滤时间为10min,处理后水质可完全满足回用的要求。同时还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 解清杰杨群章北平
- 关键词:废水混凝过滤混凝剂PAC投药量PAM
- 一种污水脱氮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反硝化—沉淀—碳氧化—再沉淀—硝化阶段。本发明将好氧段分为碳氧化好氧段和硝化好氧段,为异养菌和自养硝化菌分别创造各自适合的生境,使其均在最佳生态位的状态下以较大的速度进行生化反...
- 刘年丰侯红勋杨群张杰龚时琼
- 文献传递
- 城郊生活污水脱氮的A/O/N工艺研究
- 通过分析脱氮机理,提出了A/O工艺的改良A/O/N工艺方案.结合城郊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A/O/N工艺影响因子的正交试验,提出了A/O/N工艺处理城郊生活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各工艺条件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杨高华章北平杨群王翠吴云生
- 关键词:脱氮机理水力停留时间回流比
- 文献传递
- 一种污水脱氮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反硝化-沉淀-碳氧化-再沉淀-硝化阶段。本发明将好氧段分为碳氧化好氧段和硝化好氧段,为异养菌和自养硝化菌分别创造各自适合的生境,使其均在最佳生态位的状态下以较大的速度进行生化反...
- 刘年丰侯红勋杨群张杰龚时琼
- 文献传递
- 景观水治理与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 杨昌柱章北平杨群濮文虹刘宏波章北霖林剑王小涛丁剑新吴响中汪维王茜涛黄鉴晖杨高华王翠
- 该项技术成果源于武汉市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共由两部分组成:(1)居住小区中水回用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2)住宅小区景观水生态净化利用技术与工艺系统。居住小区中水处理成套技术和设备在高效集成低压微滤MBR反应器与激波传质技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水质监测系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一种生物/生态湖滨带污水处理方法
- 一种生物/生态湖滨带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充分利用生物处理和生态处理优势互补来处理污水,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本发明步骤为:(1)在生化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处理,得到混合液;(2)混合液在生化反应器沉...
- 章北平任拥政杨昌柱肖波杨群何运良刘年丰杨欣程伟鲁铌管向伟
- 文献传递
- 复合式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自制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脱氮研究.当进水COD/TN在0.5~4.9范围内时,COD,NH3-N及TN去除率均随COD容积负荷增加而升高,COD容积负荷达4.2kg/(mkd)以上时,COD,NH3-N及T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5%,90.3%,60.2%以上;悬浮相污泥的比NH3-N降解速率为0.298gNH3-N/(gMLSS-d);好氧混合液pH值每下降1,NH3-N浓度平均降低15mg/L;反应器出水中可检出大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二者的浓度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其比值大约为1.78,表明复合式MBR的脱氮作用是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实现的。
- 杨昌柱王晓英濮文虹杨群陈建平
- 关键词:复合式MBR氨氮C/N值COD容积负荷
- 基于新工科的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围绕高校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兼具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搭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提出了根据课程体系特点而制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方案,打造全方位学生培养途径,系统全面分析了人才培养成效。研究结果有助于环境类专业教师更好地开展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 冯晓楠王宗平姜薇谢鹏超任拥政郭刚杨群周爱姣罗凡苗蕾
- 关键词:创新创业
- 深床湿地程控递进布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床湿地程控递进布水装置,该湿地的填料深度为80~100cm;另外,还包括中控机和在线监测仪,中控机分别与在线监测仪,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动阀相连接,在线监测仪的探头分别伸进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湿地的多个...
- 章北平杨昌柱杨群章北俊刘礼祥濮文虹汪维李振宇陈斯章芳王磊
- 文献传递
- 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废水的强化脱氮性能
- 2012年
- 利用自制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低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废水进行了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碳氮比较低时,碳氮比和电流密度均对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氮比小于3.0时,出水的ρ(NO-3-N)随进水碳氮比的增大而减小;当进水COD为70 mg/L、ρ(NO-3-N)为35 mg/L、碳氮比为2.0、电流密度为0.025 mA/cm2、反应时间为8 h时,出水的ρ(NO-3-N)达到最低值11.2 mg/L,NO-3-N去除率为68.0%。在适宜的碳氮比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具有显著的强化脱氮作用,其对NO-3-N的去除率与单纯生物膜反应器相比可提高6.0~15.0个百分点。保持碳氮比不变,提高进水COD会导致所需电流密度的提高和脱氮能力的下降。
- 杨群杨昌柱濮文虹
- 关键词:碳氮比强化脱氮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