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进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针吸
  • 4篇细针
  • 4篇细针吸取
  • 4篇细针吸取细胞
  • 3篇子宫
  • 3篇细胞学
  • 3篇细针吸取细胞...
  • 3篇宫颈
  • 2篇阳性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子宫颈
  • 2篇腺癌
  • 2篇免疫
  • 2篇恶性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1篇性细胞
  • 1篇亚临床

机构

  • 10篇重庆市肿瘤医...

作者

  • 10篇李进
  • 5篇何长青
  • 3篇周琦
  • 3篇王冬
  • 2篇张代奎
  • 2篇宋容
  • 1篇朱晓玲
  • 1篇叶学正
  • 1篇刘永丽
  • 1篇肖觉
  • 1篇张世泉
  • 1篇姜红薇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毛基质瘤
2003年
何长青李进张世泉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诊断针吸活组织检查嗜碱性细胞
阴道镜诊断子宫颈亚临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阴道镜诊断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papillomavirusinfection,SPI)的临床价值。方法光学-电子阴道镜下用5%醋酸及1%Lugol′S碘液涂抹宫颈后,采集子宫颈图像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比研究得出,阴道镜诊断子宫颈SPI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94.4%,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76.4%、97.1%。结论阴道镜诊断子宫颈SPI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创伤小、检出率高的特点,对捕捉HPV亚临床感染,进行HPV感染早期阻断治疗及动态监测,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冬周琦姜红薇李进
关键词:阴道镜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
乳腺黏液腺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价值及标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乳腺黏液腺癌中的价值及标准。方法 对14例乳腺黏液腺癌FNAC涂 片的基本形态学要素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并对细胞学诊断为Ⅰ~Ⅲ级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乳腺黏液腺癌核级主为 1~2级,属轻~中度异型性,诊断敏感性为71.4%,假阴性率为28.6%。14例均出现多少不等的黏液,12例出现三维结构为 主以及弥散为主的细胞排列方式,11例出现中度异型的游离肿瘤细胞。乳腺纯黏液腺癌组4例出现砂粒体。结论 只要掌 握乳腺黏液腺癌FNAC涂片基本形态特征,FNAC诊断乳腺黏液腺癌是可行的。
何长青李进宋容
关键词:乳腺黏液腺癌FNAC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
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均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其中Ⅰb期3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光镜下为大小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弥漫性浸润宫颈间质,并经S P免疫组化法标记确诊。4例患者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Ⅱb期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2例无瘤生存24、36个月,2例已发生远处转移,1例死亡。结论子宫颈小细胞癌早期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对早期病例予手术加术后放化疗,局部晚期及中晚期病例宜采用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
王冬周琦李进
关键词:宫颈小细胞癌病理学
p53、CerbB-2、PCNA表达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p5 3、CerbB - 2、PCNA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与肿瘤的预后、生存期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判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73例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p5 3、CerbB - 2、PCNA表达 ,分析p5 3、CerbB - 2、PCNA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的关系。结果 :CerbB - 2阳性表达为 32 .8% ,与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分化有关 ;p5 3蛋白阳性表达为 37.1% ,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无关 ;PCNA阳性表达为 89% ,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结论 :p5 3、CerbB - 2、PCNA联合检测可作为妇科恶性肿瘤是否存在潜在转移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PCNA作为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因素 ,可作为临床分期、预后估计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之一。
周琦王冬李进朱晓玲
关键词:CERBB-2女性生殖系统阳性表达恶性肿瘤组织分化
ER PR和p16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ER,PR和p16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ER,PR,p16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85.29%、76.47%、23.52%;宫颈腺癌为33.33%、42.86%、80.95%,子宫内膜腺癌ER,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宫颈腺癌p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腺癌。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ER:χ2=20.78 P<0.005;PR:χ2=8.32 P<0.01;p16:χ2=17.24 P<0.005)。结论:ER,PR,p16联合检测对鉴别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有一定实用价值。
肖觉宋容叶学正李进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宫颈腺癌ERPRP16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针吸取细胞学形态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何长青李进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诊断学
左乳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2003年
何长青李进张代奎
关键词:乳腺肿瘤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关于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导致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5~ 2 0 0 2年间 ,本科室应用S P所做的 6 76 9例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组织固定、抗体质量、染色方法及标记失误等因素导致假阴性 15例 ,而切片不良、反常表达及标记失误所致假阳性 3例。结论 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原因与组织固定、切片质量、染色方法、抗体质量、病理医生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张代奎李进刘永丽
关键词:免疫组化假阴性假阳性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32例乳腺硬癌的价值探讨
2004年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乳腺硬癌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乳腺硬癌 (包括混合型 ) (fineneedleaspirationcy tology,FNAC)涂片基本形态学诊断要素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对Ⅲ级诊断病例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 乳腺硬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6 .9% (32 / 33) ,假阴性为 3.1% (1/ 32 )。结论 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中采用”一体化”工作程序 ,抓住拥挤重叠或弥散的细胞排列方式以及游离的细胞浆丰富的细胞、异型裸核等恶性形态学特征 ,可显著提高乳腺硬癌的诊断率。
何长青李进
关键词:细胞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