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明
- 作品数:69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BRAF VE1抗体在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研究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条件,并评估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选用4例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2例为测序证实的BRAF V600E突变型,2例为BRAF V600E野生型),分别在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24、32、40、48、56和64 min)下,采用抗BRAF V600E(VE1)鼠单克隆抗体进行BRAF V600E蛋白检测;选取最佳条件,对116例结直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行验证;以ARMS-PCR法为金标准检测11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织BRAF V600E免疫组化最佳抗原修复时间为32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BRAF V600E诊断的灵敏度为100%(3/3),诊断的特异度为99.1%(112/113),阳性的预测值为75%(3/4),阴性预测值为100%(112/112);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9.1%(115/116)。结论采用BRAF V600E(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与基因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是一种较为经济可靠的BRAF V600E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翔雁武杰冉雯雯赵涵邢晓明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BRAF基因检测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形细胞肿瘤超声表现1例
- 2012年
- 患者男,14岁。因腹胀、腹痛、腹部包块月余就诊。体检:腹部触及明显肿块,压痛,肿块境界不清.质地偏硬.活动度差。超声检查:右上腹测及12.1cmx10.7cm囊实性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右肝内测及7.9cmx7.6cm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透声差;脾门处测及5.1cmX4.9cm囊实性肿块.
- 李翔禹静邢晓明
- 关键词:超声表现纤维组织实性肿块腹部包块超声检查活动度
-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糖调节蛋白78在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靶向shRNA质粒表达载体(PGPU6/GFP/Neo-GRP78)对大肠癌RKO细胞系GRP78mRNA及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腺癌、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GRP78的表达;使用脂质体2000将GRP78靶向shRNA质粒表达载体(PGPU6/GFP/Neo-GRP78)转染至RKO细胞内,应用RT-PCR与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GRP7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9.470±0.754vs0.780±2.468,Z=-8.140,P<0.05),腺瘤组织中其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组织而低于癌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330±2.744vs1.000±0.840,9.560±2.093,均P<0.05).然而在mRAN水平上,GRP78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靶向shRNA质粒表达载体PGPU6/GFP/Neo-GRP78能明显抑制RKO细胞中GRP78蛋白及mRNA的表达(F=11.670,271.860,均P<0.05).结论:靶向shRNA质粒表达载体(PGPU6/GFP/Neo-GRP78)能明显抑制RKO细胞GRP78mRNA及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明确GRP78在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动力学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邢晓明李玉军刘芳
- 关键词:结直肠癌糖调节蛋白78RNA干扰
- 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MMP-2、MT1-MM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3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和3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组织中的MMP-2、MT1-MMP。结果MMP-2和MT1-MM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浆液性腺瘤(P<0.05)。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组织中的MMP-2、MT1-MMP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P均<0.05)。卵巢浆液性腺癌中MMP-2、MT1-MMP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1,P<0.01)。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MMP-2、MT1-MMP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过程中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蒋艳霞魏志敏邢晓明侯峰付伟伟李玉军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腺癌
-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和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从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分子病理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原位杂交(ISH)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关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将对分子病理学各项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在NSCLC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冉雯雯邢晓明
- 关键词: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芯片分析技术治疗学
- GPSM1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G-protein signaling modulator 1,GPSM1)属于G蛋白信号转导蛋白(AGS)家族成员之一,为非受体依赖性G蛋白。GPSM1主要分布于大鼠脑组织和睾丸中,并在肝脏、肾脏、心脏和胰腺组织中有不等量分布。近年研究发现GPSM1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学活动,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现对近年来GPSM1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王璐陈阳宋瑶琳邢晓明
- 关键词:肿瘤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讨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男性17例(46%),女性20例(54%),中位年龄为24岁。发病部位大多位于下肢(16例,43%),常早期伴随远处转移(18例,48.7%),五年生存率64.4%。结论:ASPS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轻,早期诊断并行扩大切除手术是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对于疾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张珍琦陈召旭李丹王瑞清邢晓明
-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影像病理预后
- 一种用于活检穿刺组织取材的设备及转运瓶
-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活检穿刺组织取材的设备及转运瓶,包括Y型过滤器、与所述Y型过滤器连接的废液缸以及与所述废液缸连接的真空泵,所述废液缸内设置有液位探头,Y型过滤器与转运瓶可分离式的连接。所述转运瓶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托...
- 邢晓明李广起冉雯雯王晓囡史海磊孙孟琦胡沙沙
-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3年
- 邢晓明来茂德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蛋白质组学基因功能生命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组时代
- 毒死蜱致大鼠肺损伤炎症机制
- 2020年
- 目的探讨毒死蜱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炎症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染毒法,分别予剂量为0.0、4.1、8.2、16.3 mg/kg体质量的毒死蜱连续染毒28 d,每天1次;染毒剂量分别为4.075、8.150、16.300和0.000 mg/kg体质量。染毒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活动均减少;中、高剂量组大鼠均出现口鼻分泌物增多、流涎和呼吸困难;高剂量组大鼠还出现腹泻、肌肉颤动、步态不稳等,有毒蕈碱样、烟碱样症状。染毒结束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加重;3个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大鼠体质量随着毒死蜱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值均<0.05)。3个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1水平和HMGB1、NF-κB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1水平和HMGB1相对表达水平均随着毒死蜱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值均<0.05)。结论毒死蜱可通过激活HMGB1/NF-κB信号通路,引起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分泌增加,导致大鼠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呈剂量-效应关系。
- 曲晨菲邢晓明
- 关键词:毒死蜱肺损伤炎症白细胞介素1高迁移率族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