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

作品数:27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气候
  • 7篇温室
  • 5篇作物
  • 5篇光温
  • 4篇日光温室
  • 4篇气候区
  • 4篇气候区划
  • 3篇气候态
  • 3篇作物生长
  • 3篇棉花
  • 3篇黄淮
  • 3篇黄淮海
  • 3篇黄淮海平原
  • 2篇冬小麦
  • 2篇畜牧
  • 2篇油菜
  • 2篇灾害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象
  • 2篇作物模型

机构

  • 17篇北京市气候中...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北京市气象局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探...

作者

  • 27篇刘洪
  • 10篇郭文利
  • 6篇权维俊
  • 4篇宇振荣
  • 3篇高燕虎
  • 3篇张自银
  • 3篇李慧君
  • 3篇吴春艳
  • 3篇马京津
  • 2篇金之庆
  • 2篇颜志梅
  • 2篇黄川容
  • 2篇丛郁
  • 2篇孙忠富
  • 1篇马文林
  • 1篇刘勇洪
  • 1篇俞明亮
  • 1篇杜克明
  • 1篇杨青松
  • 1篇王志华

传媒

  • 7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区域近50年气候态类型变化分析
应用1961-2009年近50a华北区域均一化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柯本气候分类法,研究了该地区气候态类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华北区域年平均增温幅度为0.44℃/10a,年降水量呈...
马京津张自银刘洪
关键词:气候态
文献传递
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北京市暴雨洪涝淹没风险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5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FloodArea模型,对RCP8.5情景下全球升温1.5℃和2.0℃时,北京市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极端降水量呈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升温2.0℃时,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增加较升温1.5℃时明显,郊区极端降水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房山和门头沟,城区极端降水量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海淀、石景山和丰台区。海淀区出现一级和二级淹没风险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丰台和石景山区。郊区的延庆和怀柔是发生一级淹没风险面积最大的地区。
张君枝袁冯王冀孙赫敏刘洪马文林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
北京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业务技术开发及系统研制
于2007年1月正式启动,启动至今已经顺利开展了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试验,设施农业内作物栽培试验,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建库.并建立北京市设施农业预警服务系统,项目进展顺利。
刘洪
华北区域近50年气候态类型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1961-2009年近50a华北区域均一化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柯本气候分类法,研究该地区气候态类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华北区域平均增温幅度为0.44℃/10a,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9.3mm/10a。空间变化趋势表明,华北区域全区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升温最为明显,超过0.6℃/10a。华北区域年均温0℃和5℃等值线在2000-2009年较20世纪60年代有较明显的北移现象,尤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更为明显。近50a华北区域250mm降水分界线有较大波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北部锡林郭勒至呼伦贝尔地区,近10a等值线东移最为明显,表明降水明显减少。柯本气候分类法分析表明,1961-2009年,华北区域气候呈现了暖干的变化趋势,部分站点从"非干旱-干旱"气候类型变化到"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地区,但华北区域整体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马京津张自银刘洪
关键词:气候态
土地生产力模型(PS123)的校正和验证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1999年不同播期、水分处理的玉米田间试验分析结果,并借鉴其它一些模型的原理,对土地生产力生长模拟模型PS123潜在和水分限制情况下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验证,建立了黄淮海平原常规玉米品种的作物参数,并以水肥充足和水分限制的各试验处理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本地化检验。初步应用表明,目前的模型已具备了区域土地生产力评价应用的基本功能,并讨论了不同尺度下其完善的方法和应用的可能性。
刘洪郭文利宇振荣
关键词:作物模型
北京日光温室风灾风险分析及区划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北京市1981-2010年30 a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温室灾情数据资料,计算了不同风力对北京温室可造成的灾害的概率,确定了日光温室风灾等级划分的量化标准,并对日光温室风灾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风力达3级(3.4 m·s-1)以上时,即有可能对温室大棚造成灾害。风速越大,成灾概率越大。小波分析表明,北京日光温室致灾风力的发生日数存在14~16 a的周期,春季温室致灾风多发。北京温室风灾风险总体上呈现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延庆佛爷顶周围一带风灾风险最大,北部山区次之;平原地区风灾风险较轻,且日光温室分布较多,该区域采取及时有效的风灾预防措施,有利于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
黄川容杨再强刘洪裴道好朱凯周志龙
关键词:日光温室风灾风险区划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气象数据、土壤理化数据和作物数据为基础,应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生产潜力年变化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近44a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6433.5~10592.67kg.hm-2、7786.17~11185.5kg.hm-2,均值分别为9022.18kg.hm-2、9321.46kg.hm-2,可作为补灌区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1559.17~6724kg.hm-2、6088.33~9053.17kg.hm-2,均值分别为4083.24kg.hm-2、7528.21kg.hm-2,分别占光温生产潜力的45.3%、80.8%,可作为雨养冬小麦与夏玉米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总的来说,冬小麦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呈现上升趋势,44a分别增加了541.64kg.hm-2、1061.15kg.hm-2;夏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减少了840.22kg.hm-2、320.59kg.hm-2。本文揭示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差异,可为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数据支持。
黄川容刘洪
关键词:气候变化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冬小麦夏玉米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内蒙古107个气象站资料,利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推算出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数据的千米网格数据图形。根据内蒙古实际草原类型和畜种结构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内蒙古5类草原类型、6个产草量等级和5类主要放牧家畜地理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气候区划指标,对栅格点气候数据进行分级,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产草量和主要放牧家畜地理分布的区划图,并分区进行评述。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区域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刘洪郭文利郑秀琴
关键词:天然草原畜牧气候区划
内蒙古草地类型与生物量气候区划被引量:21
2011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61—2007年107个气象站资料,利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推算出内蒙古自治区湿润度的千米网格数据图形。结合内蒙古实际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内蒙古5种草原类型和6个产草量等级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得到的气候区划指标,对湿润度栅格数据进行分级,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草地类型和产草量地理分布的区划图。应用2007—2009年65个野外考察样点数据和2004 2008年49个生态观测站点的数据,对气候区划结果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分析表明:内蒙古草原类型区划结果和实际的草原类型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内蒙古草原气候区划。针对各分区进行评述,并提出了合理布局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生产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刘洪郭文利权维俊
关键词:草原类型产草量气候区划
华北区域近50年气候态类型变化分析
应用1961-2009 年近50a 华北区域均一化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柯本气候分类法,研究了该地区气候态类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 年,华北区域年平均增温幅度为0.44 ℃/10a,年...
马京津张自银刘洪
关键词:气候态气候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