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2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染色
  • 9篇染色体
  • 7篇细胞
  • 7篇核型
  • 7篇核型分析
  • 7篇产前
  • 7篇产前诊断
  • 5篇染色体核型
  • 5篇染色体核型分...
  • 5篇细胞培养
  • 4篇羊水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3篇羊水细胞
  • 3篇牛磺
  • 3篇牛磺酸
  • 3篇哮喘
  • 3篇哮喘缓解期
  • 3篇磺酸
  • 2篇血清

机构

  • 20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江门市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20篇张晶
  • 12篇李卫凯
  • 8篇谢志威
  • 6篇黄胜起
  • 4篇梁齐合
  • 3篇刘玉琪
  • 2篇孙淑湘
  • 2篇蔡萍金
  • 2篇黄炎明
  • 2篇刘楗婷
  • 2篇左万里
  • 2篇刘健婷
  • 2篇马良赟
  • 2篇李春艳
  • 1篇汤丽霞
  • 1篇黄泳华
  • 1篇李仲笑
  • 1篇李时英
  • 1篇何成彦
  • 1篇曾敬伟

传媒

  • 6篇中国优生与遗...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门地区3782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遗传咨询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抽取遗传咨询者外周血进行培养,收获染色体,G显带,显微镜下分析核型。结果 2009年到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3782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异常核型345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9.1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91例,占27%;常染色体异常254例,占7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性发育异常、智力低下、反复流产、生育畸形儿、不孕症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可为优生优育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谢志威张晶李卫凯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
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绒毛活检的适宜操作方法及其应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无菌条件,B超引导下经腹取绒毛组织进行培养后,收获染色体,G显带,显微镜下分析核型。结果 2011年间培养绒毛标本37例,成功率为97.3%(36/37),其中异常核型3例,限制性胎盘染色体嵌合(CPM)1例。结论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和染色体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谢志威张晶李卫凯
关键词:绒毛膜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
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002年
目的 建立一种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方法。方法 谷氨酸在NAD+存在下,通过谷氨酸脱氢酶脱氢反应生成a-酮戊二酸和NADH,NADH在心肌黄酶(FAD)的作用下,与硝基四氮唑兰(NBT)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NBT生成甲 ,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成正比。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为(CV)3.6%,批间精密度(CV)为 4.9%,与酶速率法相关良好,r= 0.998,线性范围 0~850U/L。结论 酶偶联比色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快速的测定血清AST的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黄胜起张晶岳新颜蔡萍金
关键词:血清诊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孕早期58例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8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8例绒毛标本,培养成功58例,培养成功率100%;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0例,异常率为51.72%;其中11例45,X;6例18三体;4例21三体;1例47,XXX;1例92,XXXX;1例47,XN,+mar嵌合体;1例X染色体部分重复嵌合体;2例染色体缺失;1例平衡易位。结论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简便可靠,成功率高,能在孕早期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疾病,为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李春艳张晶李卫凯黄胜起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
渗出性与漏出性胸腹水鉴别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蛋白区带电泳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扫描鉴别漏出性与渗出性胸腹水效果。方法采用蛋白区带电泳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扫描方法对13例肝硬化的病人的漏出液和32例渗出液标本(包括肺炎12例、肺结核9例、肺部恶性肿瘤11例)进行测定。结果蛋白区带电泳漏出液和渗出液,均能分出典型的Alb、α1、α2β和γ球蛋白五条带,各条带的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分光光度扫描在(208±3.5)nm波长下,渗出液的吸收度为1.986±0.162明显高于漏出液的1.505±0.342,在(280±2)nm波长下,渗出液为0.184±0.075,漏出液为0.093±0.059,漏出液与渗出液吸光度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t=2.485,P=0.027,P<0.05)。结论蛋白区带电泳方法难于鉴别漏出性和渗出性胸腹水。紫外分光光度扫描208nm波长处的吸光度则可以作为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一个参考指标。
张晶黄胜起李时英陈思颖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漏出液渗出液
1406例孕妇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特点,为产前诊断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406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20 ml,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406例孕妇的羊水染色体检查结果中,共检出异常核型94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33例,结构异常6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6.69%,其中21-三体15例,18-三体7例,特纳综合征5例、47,XXX,2例,平衡易位6例、倒位27例、嵌合体6例,其他染色体结构异常26例。结论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率。
李春艳张晶李卫凯黄胜起
关键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
Desmin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Desmin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18例新鲜的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Desmin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大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分离分析,对有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Desmin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表达降低,并通过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准确性。结论 Desm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癌变有密切的关系。
张晶李卫凯谢志威刘健婷梁齐合何成彦赵海丰
关键词:大肠癌DESMIN液质联用
牛磺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84例非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 ,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 (A组 )和安慰剂 (B组 ) ,疗程 1年 ,比较哮喘症状计分、治疗期间因哮喘复发或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日数、每月使用沙丁胺醇的喷数、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5和白细胞介素 8的水平。结果 A组获得有效病例 32例 ,B组获得有效病例数 2 9例。A组患者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计分 (12 5± 4 8)分 /月、每月使用沙丁胺醇的喷数 (6 5± 2 9)次/月、治疗期间的住院日数 (1 2± 0 5 )d、FEV1(2 6± 0 5 )L与B组 (15 2± 5 1)分 /月 ;(9 8± 3 2 )次 /月 ;(3 3±0 9)d ;(2 2± 0 8)L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无显著差异 ;血清中IL 5 [(16 3± 4 5 )ng/L]和IL 8[(15 8± 4 9) μg/L]的水平与B组 [(2 6 9± 12 7) μg/L ,(19 3± 5 2 ) μg/L]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抑制血清中炎症介质的释放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依从性良好 。
刘玉琪左万里张晶马良赟黄炎明
关键词:牛磺酸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沙丁胺醇安慰剂
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 mRNA的表达及牛磺酸的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口服牛磺酸对哮喘症状的改善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牛磺酸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 ,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 (A组 )和安慰剂 (B组 ) ,疗程 1年 ,以门诊健康体检的 10例病人为基础对照 (C组 ) ,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 - 5mRNA和牛磺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分别为 (12 .5± 4 .8)分 月、(15 .2± 5 .1)分 月 ;FEV1 (2 .6± 0 .5 )L、(2 .2± 0 .8)L ,差异显著 (P <0 .0 5 )。A ,B两组IL - 5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 (0 .36± 0 .17、0 .4 3± 0 .2 0、0 .12± 0 .0 5 ,P <0 .0 5 ) ,治疗后A组IL - 5mRNA表达较B组下降显著 (0 .2 1± 0 .0 9、0 .35± 0 .14 ,P <0 .0 5 ) ,A组患者外周血IL - 5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4 2 ,P <0 .0 5 ) ;A组牛磺酸血药浓度与IL - 5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P <0 .0 1)。结论 IL - 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口服牛磺酸无明显副作用 ,可显著抑制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IL -
刘玉琪左万里张晶马良赟黄炎明
关键词:牛磺酸哮喘
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的表达及牛磺酸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哮喘缓解期患者在牛磺酸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的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A组)和安慰剂(B组),疗程1年,以门诊健康体检的10例患者为基础对照(C组),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5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12.5±4.8vs15.2±5.1分/月;FEV1,2.6±0.5vs2.2±0.8L)差异显著(P<0.05);A、B两组血清治疗前IL-5及其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5的水平差异显著(16.3±4.5vs26.9±12.7 pg/mL,P<0.05);IL-5及其mRNA表达差异显著(0.21±0.09vs0.35±0.14,P<0.05);A组患者外周血IL-5及其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5)。结论IL-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张晶刘玉琪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5牛磺酸哮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