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学生
  • 1篇血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妇
  • 1篇孕妇血
  • 1篇孕妇血清
  • 1篇妊娠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微生物敏感性...
  • 1篇无偿
  • 1篇无偿献血
  • 1篇无偿献血人群
  • 1篇献血
  • 1篇献血人群
  • 1篇献血者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回归
  • 1篇梅毒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李芳芳
  • 3篇唐曙明
  • 2篇陈海霞
  • 1篇梁训宏
  • 1篇李爱敏
  • 1篇卢月梅
  • 1篇刘彩艳
  • 1篇侯沪
  • 1篇杨松
  • 1篇李勇
  • 1篇王德文
  • 1篇何林
  • 1篇吴劲松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3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深圳市隐性手足口病感染情况
2015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隐性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感染高危因素,为隐性手足口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2013年深圳市某区未患手足口病儿童肛拭子4 352份样本,采用RT-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所有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4 352份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隐性手足口携带率为4.34%(18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159例,阳性率为3.65%;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30例,阳性率为0.69%。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907、性别(OR=1.959)、职业(OR=4.366)、家庭或班级拥挤程度(OR=2.759)、家庭儿童个数(OR=1.710)等为手足口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隐性手足口病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或班级拥挤程度、家庭儿童个数等是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陈海霞王铁兵李芳芳唐曙明
关键词:手足口病逻辑回归影响因素
酵母菌快速鉴定新方法:用DHPA法及ID 32 C试条鉴定酵母菌
2003年
目的 :建立酵母菌快速鉴定新方法。方法 :依据双歧鉴定法和层次分析原理建立 DHPA法 ,用DHPA法及 ID32 C试条鉴定酵母菌。结果 :DHPA法和 32 C法对酵母菌 6 3个 KIU鉴定的正确性均为10 0 %。DHPA法与 32 C法对酵母菌 375 9个试验编码分析的总符合率为 81.5 %。结论 :DHPA法解决了32 C法存在的缺码或不能鉴定问题 ,是酵母菌准确、快速、简便、经济和实用的鉴定方法。
李芳芳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勇梁训宏杨松
关键词:酵母菌
抗体捕获ELISA法检测2446例孕妇血清中抗TORCH-IgM抗体被引量:5
1999年
李芳芳
关键词:妊娠TORCHIGMELISA
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现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的感染现状和感染高危因素,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东莞市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群共3 451份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均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试验予以确诊。同时随访分析不同专业、性别、学龄大学生的梅毒感染高危因素和性传播疾病(STD)知晓率。结果 3 451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共筛查出11个阳性血样,人群携带率为3.19‰。随访分析结果: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生对STD知晓率更高,感染率也低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在对无保护性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等方面态度上更开放,感染风险高,学龄越大,对STD知晓率越高。结论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呈低感染状态流行,流行强度低于其他人群,但是发病率逐年提高;不同专业、性别和学龄的大学生的STD知晓率有差别。
陈海霞王铁兵李芳芳唐曙明王德文
关键词:献血者梅毒
膜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验证膜芯片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93例临床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胸腔积液、腹水标本),根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位点的DNA序列,设计用于检测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常见突变类型的膜芯片,对上述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将其与传统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相符结果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PCR-DS)进行验证。结果以常规培养法为金标准,膜芯片法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4%、98.8%和95.7%,其对结核分枝杆菌RFP、INH、SM和EMB耐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3.3%、68.8%和83.3%;准确性分别为98.6%、97.3%、96.6%、和98.5%;特异性均达到100.0%。结论膜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常规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的补充。
李芳芳唐曙明李爱敏侯沪刘彩艳
关键词: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