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作品数:6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普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理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考察口服普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方法:收集文献报道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酶促动力学数据,结合人口统计学资料,建立普伐他汀在人体的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单剂量口服10,20,40 mg普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用文献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实测值验证已建立的模型,预测各剂量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文建立的生理药动学模型中,药时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合,预测的不同剂量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倍数误差<1.5),模型准确可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分布在各组织中,其中肺和心脏分布较多,Cmax分别为(8.14,33.23,71.64ng·m L-1),(7.47,29.91,64.93 ng·m L-1);脑和肌肉分布较少,Cmax分别为(5.60,21.39,46.99 ng·m L-1),(5.03,18.93,43.46 ng·m L-1)。结论:普伐他汀主要分布在肺和心脏,脑和肌肉分布较少,3个剂量组的组织分布趋势相同,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上升。 王慧 朱立勤 章袁 杨建伟关键词:普伐他汀 健康受试者 氨磷汀预防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氨磷汀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纯化疗(对照组)用于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提取并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 5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CIPN总发生率[RR=0.57,95%CI(0.45,0.72),P<0.001]、严重CIPN发生率[RR=0.47,95%CI(0.32,0.69),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RR=1.31,95%CI(1.03,1.67),P=0.03]、呕吐发生率[RR=2.28,95%CI(1.14,4.54),P=0.02]及低血压发生率[RR=28.29,95%CI(10.53,76.04),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98,1.19),P=0.14]。结论:氨磷汀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致CIPN的发生,且不影响化疗疗效,但会加重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并易诱发低血压。 魏晓晨 王慧 朱立勤 王春革 邓琦 李新关键词:氨磷汀 化疗 神经毒性 安全性 当归四逆汤预防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系统毒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当归四逆汤(DGSND)预防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系统毒性(OI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ies、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DGSND预防OIPN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包括193例患者;DGSND组与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严重OIPN发生率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纳入研究均未发现与DGSND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GSND能有效预防OIPN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魏晓晨 王慧 朱立勤 王春革 邓琦 李新关键词:当归四逆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META分析 两种中药方剂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补阳还五汤(BYHWD)及黄芪桂枝五物汤(HQGZWWD)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ies、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BYHWD及HQGZWWD预防OIPN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ADDIS 1.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2个RCT,包括64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两种中药方剂与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及严重OIPN发生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预防疗效排第一位的为HQGZWWD,其次为BYHWD。2纳入所有研究均未发现与两种中药方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BYHWD与HQGZWWD均能安全有效的预防OIPN发生,其中HQGZWWD的预防效果优于BYHWD,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魏晓晨 王慧 朱立勤 王春革 邓琦 李新关键词:中药方剂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补阳还五汤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YHWT)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ies,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BYHWT预防OIPN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9月。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8个RCT,包括48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BYHWT组与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严重OIPN发生率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BYHWT组与甲钴胺组在OIPN总发生率及严重OIPN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纳入所有研究均未发现与BYHWT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YHWT能有效预防OIPN的发生,降低OIPN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加以验证。 魏晓晨 王慧 朱立勤 王春革 邓琦 李新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普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2013年 目的:考察口服普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利用万方医药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ScienceDirect电子检索系统收集与普伐他汀药动学相关的文献共19篇,以文中涉及到的350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普伐他汀的药动学模型。考察年龄、体质量、身高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健康人群口服普伐他汀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药动学模型。体内的普伐他汀表观清除率(CL/F)、表观分布容积(V/F)和口服吸收系数(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52 L/h、305 L、5.49 h-1;年龄、体质量、身高因素加入模型之后,基本模型并未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本次研究范围内的健康受试者体内的普伐他汀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其他文献报道接近。 王慧 朱立勤 章袁 杨建伟关键词:普伐他汀 健康受试者 群体药动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