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学斌
- 作品数:17 被引量:193H指数:6
-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民族文化遗产学的学科性质、特征与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民族文化遗产学是民族学和文化遗产学交叉融合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处于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构建的初始阶段。对其学科归宿、科学性质、学科特征和学科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与界定,对民族文化遗产学的构建和民族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保护实践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 安学斌
- 关键词:民族文化遗产学科性质学科特征
- 大理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特征与功能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大理为基本单元和案例,全面梳理其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类型与结构,认真分析其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特征与功能作用,希冀引起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对文化与自然遗产重要性的深度认识,从而采取有力的抢救保护措施并提高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的效率。
- 安学斌曹志杰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被引量:7
- 2003年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现实的巨大进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发生重要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切实的措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安学斌
- 关键词:一元化
- 白族本主祭祀仪式象征意义的阐释被引量:12
- 2006年
-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 安学斌
- 关键词:本主表象
- 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被引量:121
- 2007年
-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生境,实现文化解困,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人类在绚烂多彩、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共处与发展。
- 安学斌
-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人生境解困
- 大理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被引量:8
- 2005年
- 大理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生存环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白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等。它们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与保护价值。
- 安学斌
- 关键词: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抢救文化保护
-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教学启示被引量:2
- 2010年
-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呈现出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创设民主的接受性学习氛围、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等鲜明的特征。深入研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对于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变革研究生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廷哲安学斌
-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研究生教学人本主义
- 欧洲跨境移民社会治理模式、实践与经验被引量:5
- 2016年
- 当前,在跨境移民问题日益凸显和复杂化的情势之下,欧洲主要跨境移民流入国对跨境移民实施控制和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以德国为代表的"拒绝与排斥"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共和(同化)"模式以及以英国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宽容政策"模式等。在实践层面,这些国家在外部实施强化边境管理、打击人口偷运与非法雇佣、签订双边劳工协议、加强国家间协同防范,并与移民输出国开展协调与合作;在内部中止客籍劳工招募、惩罚非法雇佣、限制家庭团聚与加强居留管理、赋予地方政府职权、驱逐出境与遣返等措施。借鉴与吸收欧洲在控制和管理跨境移民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有助于中国有效地应对跨境移民社会治理的挑战。
- 曹志杰安学斌
- 加强研究生教育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创新型人才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生教育,是世界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是大学最高阶段的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承载着科学研究的重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和选拔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大学也纷纷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与内涵,无论从国家整体层面,还是从大学个体层面都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 安学斌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学历教育教育形式
-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综述
- 2014年
- 为适应国家城镇化战略需要,更好地破解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这个重大命题,2014年4月25—27日,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红河学院主办、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协办的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在红河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5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提交近60篇论文。红河学院校长甘雪春教授,国家民委巡视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忠彩先生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由红河学院副校长安学斌教授主持;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何耀华研究员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并为之发挥作用,是学术界应有的责任。
- 安学斌李金发
-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