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屏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英语
  • 3篇大学英语
  • 2篇隐喻
  • 2篇教师
  • 2篇教师发展
  • 2篇教师发展策略
  • 2篇教学
  • 2篇翻译
  • 1篇多模态
  • 1篇多模态隐喻
  • 1篇悬崖
  • 1篇烟云
  • 1篇译本
  • 1篇译文
  • 1篇译学
  • 1篇英译
  • 1篇英译文
  • 1篇英语口语
  • 1篇英语口语教学
  • 1篇语言

机构

  • 8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8篇张屏
  • 1篇梁田
  • 1篇席红梅

传媒

  • 2篇海外英语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析“语言风格”在《京华烟云》中文译本中的体现被引量:2
2012年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最有影响力的英文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林语堂以精美的英文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了世界。该文试图从地域方言、时间方言及社会方言三方面入手对张振玉译本和郁飞译本进行研究,探讨两位翻译工作者是如何还原原著的语言风格、实现文化的落叶归根的。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文学翻译需要经过分析、传递、重构等过程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背景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地域、社会环境、人物语言等特征以再现原著所蕴含的语言风格。
张屏
关键词:《京华烟云》语言风格
《诗经·国风》中“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2013年
《诗经·国风》中包含了大量的"水"概念隐喻,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情感是水"及"困难是水"的跨域映射,对水喻爱情、思念、哀愁、怨恨及障碍、禁忌、离间等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屏梁田
关键词:诗经概念隐喻
“六顶思考帽”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年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训练思维、激发创造力的思维工具。针对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六顶思考帽”应用于教学活动能够充实学生发言内容、增强内容阐述的条理性、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混乱,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思辨能力、使学生有效地使用英语的目的。
张屏
关键词:六顶思考帽英语口语教学思维工具
《悬崖之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
2022年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的以歌颂隐秘战线无名英雄为主题的谍战题材影片。影片充分发挥隐喻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作、实物等多模态共同参与建构隐喻,兼顾电影创作与观影者的体验。影片通过多模态隐喻厘清了线索、深化了主题、彰显了影片的艺术价值;同时,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满足了观众视听感官需求,引起观众思考和情感共鸣。
张屏席红梅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生态翻译学观照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将营造健康、和谐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环境、确立学生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将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张屏
关键词:生态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后方法"教学法的提出,外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后方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从个人层面、群体层面、机制层面及宏观环境层面四方面提出了自主探索、协作发展、健全机制、创设自由开放的宏观环境等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张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ESP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基于此,以ESP教学理论及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讨ESP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而提出了通过个人自主探索、群体协作发展,以及创建宏观条件等,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策略。
张屏
关键词: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认知翻译观下《蒹葭》四种英译文的比较
2014年
《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蒹葭》拥有多个英文译本。本文选取其中四个英译文,以认知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及译文体现的现实和认知"两个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张屏
关键词:认知翻译《蒹葭》目标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